新聞 網頁 貼吧 知道 MP3 圖片 視頻 百科 幫助
百度百科 > 瀏覽詞條
編輯詞條 發表評論 歷史版本 打印 添加到搜藏 完善相關詞條
完善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淮南小山
王褒 陵縣東方朔
開放分類: 歷史人物、道教、文學家、西漢
目錄
影片介紹 故事梗概 歷史人物 東方朔詩選影片介紹
[編輯本段]
片名:東方朔
片長:四十五集
主創人員:
執行制片人:張增祥
制片人:李功達
導 演:彥小追
編 劇:譚力
主要演員:
程 前--飾東方朔 靳 東--飾漢武帝
秦海璐--飾羅 綺 胡可--飾平陽公主
陶慧敏--飾王太後 胡亞捷--飾乾坤子
於小偉--飾衛 青 劉希媛--飾劉 男
劉晶晶--飾衛子夫
劇情簡介
漢武帝劉徹,少年登基,胸懷大誌,他改變文景以來“黃老之學”的無為而治,自號“武帝”。並下旨求賢,破格用真才實學的人才。
山東奇人東方朔,精通文史,奇智多謀,應召而來,毛遂自薦。他獻上的兩車竹簡兼論文武,提出治國、外交、安邊等完整建議,使漢武帝刮目相看。
然而,東方朔卻始終不見被大用。漢武帝對他似乎視若不見。既不提拔,也不放他外任。只是把他留在自己身邊,朝夕相見。
東方朔壯誌難酬,長才難展,又百思不得其解。故意以滑稽風趣譏評朝政,不昔觸犯武帝逆鱗。武帝個性剛強,禦下甚嚴,但對東方朔卻偏偏網開壹面,壹笑置之。
這壹對君臣就在這種奇妙的關系中,相處了十幾年。
其間,東方朔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幫助漢武帝清除了亂政的後宮勢力,打擊了分裂的諸侯,決定了交好西域的方針,改變了和親的政策,以至做出抵禦匈奴的重大決定。
漢武帝把東方朔當做取之不盡的智囊,把他的二十萬言書做為醫國秘方。但仍是不提升、不重用。用其策而不用其人。這使東方朔陷入痛苦和快意的矛盾之中。他知道,漢武帝每壹次勝利都有他的心血在內,然而他只能隱於幕後,無法展示雄才。
東方朔索性以滑稽面世,嘻笑怒罵,皆成文章。與龐然大物的權臣壹爭是非,與高高在上的皇帝也要開開玩笑。想不到這樣壹來,漢武帝也索性將他列入弄臣,當作笑料。他笑在臉上,苦在心裏。
隨著戰勝匈奴的勝利,漢武帝自我膨脹,下令掃穴犁庭,擴疆辟土。無盡的戰爭給人民帶來沈重的負擔。而東方朔的勸諫已成逆耳之言,漢武帝再也聽不進去了。
東方朔反省自己:正是他年青時“千古壹帝”的理想與漢武帝吻合,才會言聽計從;而他成熟的思考卻不被漢武帝所接受了。目前天下百姓的苦難,始做俑者也有自己!
北方戰爭至為殘酷。匈奴北遁,名將霍去病也在最後壹仗中戰死。這並沒有使漢武帝醒悟,卻讓東方朔做出決定——他悄然離開了這個曾使他充滿希望又最後失望的輝煌朝廷……
故事梗概
[編輯本段]
漢武帝劉徹,少年登基,胸懷大誌,他改變文景以來“黃老之學”的無為而治,自號“武帝”。並下旨求賢,破格用真才實學的人才。
山東奇人東方朔,精通文史,奇智多謀,應召而來,毛遂自薦。他獻上的兩車竹簡兼論文武,提出治國、外交、安邊等完整建議,使漢武帝刮目相看。
然而,東方朔卻始終不見被大用。漢武帝對他似乎視若不見。既不提拔,也不放他外任。只是把他留在自己身邊,朝夕相見。
東方朔壯誌難酬,長才難展,又百思不得其解。故意以滑稽風趣譏評朝政,不昔觸犯武帝逆鱗。武帝個性剛強,禦下甚嚴,但對東方朔卻偏偏網開壹面,壹笑置之。
這壹對君臣就在這種奇妙的關系中,相處了十幾年。
其間,東方朔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幫助漢武帝清除了亂政的後宮勢力,打擊了分裂的諸侯,決定了交好西域的方針,改變了和親的政策,以至做出抵禦匈奴的重大決定。
漢武帝把東方朔當做取之不盡的智囊,把他的二十萬言書做為醫國秘方。但仍是不提升、不重用。用其策而不用其人。這使東方朔陷入痛苦和快意的矛盾之中。他知道,漢武帝每壹次勝利都有他的心血在內,然而他只能隱於幕後,無法展示雄才。
東方朔索性以滑稽面世,嘻笑怒罵,皆成文章。與龐然大物的權臣壹爭是非,與高高在上的皇帝也要開開玩笑。想不到這樣壹來,漢武帝也索性將他列入弄臣,當作笑料。他笑在臉上,苦在心裏。
隨著戰勝匈奴的勝利,漢武帝自我膨脹,下令掃穴犁庭,擴疆辟土。無盡的戰爭給人民帶來沈重的負擔。而東方朔的勸諫已成逆耳之言,漢武帝再也聽不進去了。
東方朔反省自己:正是他年青時“千古壹帝”的理想與漢武帝吻合,才會言聽計從;而他成熟的思考卻不被漢武帝所接受了。目前天下百姓的苦難,始做俑者也有自己!
北方戰爭至為殘酷。匈奴北遁,名將霍去病也在最後壹仗中戰死。這並沒有使漢武帝醒悟,卻讓東方朔做出決定——他悄然離開了這個曾使他充滿希望又最後失望的輝煌朝廷……
歷史人物
[編輯本段]
東方朔(前154-前93),字曼倩,平原厭次(今陵縣神頭鎮)人。西漢辭賦家。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東方朔上書自薦,詔拜為郎。後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職。他性格詼諧,言詞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談笑取樂,“然時觀察顏色,直言切諫”(《漢書·東方朔傳》)。武帝好奢侈,起上林苑,東方朔直言進諫,認為這是“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國家之用,下奪農桑之業,棄成功,就敗事”(《漢書·東方朔傳》)。他曾言政治得失,陳農戰強國之計,但武帝始終把他當俳優看待,不得重用,於是寫《答客難》、《非有先生論》,以陳誌向和發抒自己的不滿。東方朔原有集2卷,久佚;明人張溥編有《東方太中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他幼年失去父母, 由兄嫂撫養成人。東方朔從小聰慧靈敏,刻苦好學, 到二十幾歲時,已精通《詩》、《書》、《易》及孫子、吳起兵法, 加以善劍術、富文才,能言善辯, 深得鄉裏器重。當時正值漢武帝大力加強中央集權, 開拓疆土, 意欲大展宏圖而廣招賢良方策之際, 於是東方朔上書自薦說“臣朔年22歲,身高九尺, 雙目像懸掛的明珠, 牙齒像編排整齊的玉貝,勇猛比得上衛國勇士孟賁, 敏捷不亞於王子慶忌, 廉潔可與齊國大夫鮑叔比美,信義超過信士尾生。我自信能夠成為天子手下稱職的大臣。”他這種毫不謙遜, 鋒芒畢露的言行, 讓漢武帝稱奇不已, 於是下旨召為公車令(管理百官上書及皇帝征詔事宜)。
臣現年二十二歲,身高九尺三寸,目若懸珠,亮如朗星,齒若編貝,勇賽孟賁,敏過慶忌,廉似鮑叔,信如尾生,凡此種種,德才兼備,列為天子重臣不為過也。臣東方朔冒昧再拜以達上聽
東方朔壹生著述甚豐, 寫有《答客難》、《非有先生論》、《封泰山》、《責和氏壁》、《試子詩》等, 後人匯為《東方太中集》。司馬遷在《史記》中稱他為 “滑稽之雄”,晉人夏侯湛寫有《東方朔畫贊》, 對東方朔的高風亮節以及他的睿智詼諧, 備加稱頌, 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將此文書寫刻碑。此碑至今仍保存在陵縣。
他性格詼諧,言詞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談笑取樂,“然時觀察顏色,直言切諫”(《漢書·東方朔傳》)。武帝好奢侈,起上林苑,東方朔直言進諫,認為這是“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國家之用,下奪農桑之業,棄成功,就敗事”(《漢書·東方朔傳》)。他曾言政治得失,陳農戰強國之計,但武帝始終把他當俳優看待,不得重用,於是寫《答客難》、《非有先生論》,以陳誌向和發抒自己的不滿。東方朔原有集2卷,久佚;明人張溥編有《東方太中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東方朔故事:
公車令奉祿微薄,又始終沒有見到皇帝,東方朔很是不滿。為了讓漢武帝盡快召見自己,他故意嚇唬給皇帝養馬的幾個侏儒:“皇帝說妳們這些人既不能種田, 又不能打仗, 更沒有治國安邦的才華, 對國家毫無益處, 因此打算殺掉妳們。妳們還不趕快去向皇帝求情!”侏儒們大為惶恐, 哭著向漢武帝求饒。漢武帝問明原委, 即召來東方朔責問。東方朔終於有了壹個直接面對皇帝的機會。他風趣地說:“我是不得已才這樣做的。株儒身高3尺, 我高9尺, 所掙傣祿卻壹樣多, 總不能撐死他們而餓死小臣吧!聖上如果不願意重用我, 就幹脆放我回家, 我不願再白白耗費京城的白米。” 東方朔詼諧風趣的語言, 逗得漢武帝捧腹大笑, 遂任命他侍詔金馬門, 不久又擢為侍郎, 侍從左右。
漢武帝喜歡遊戲, 為政之暇, 常出謎語, 讓侍從猜測。東方朔每猜必中, 應答如流, 很快得到寵幸。而東方朔則利用接近皇帝的機會, 屢屢向漢武帝諫諍國政。
建元三年(前138年), 漢武帝為了田獵遊樂, 擬劃出關中方圓百裏的良田, 建造規模宏大的林苑。朝中眾臣大多迎合帝意, 表示贊同, 東方朔卻據理力諫:“聽說謙虛謹慎, 天將降福, 驕傲奢侈, 天將降災。現在聖上嫌宮殿不高大, 苑林不寬廣, 要建上林苑。試想, 關中壹帶, 土地肥美, 物產豐饒,國家賴以太平, 小民賴以富足, 劃地為苑, 將上乏國家, 下虧小民;為建造虎鹿樂園而毀人墳墓, 拆人房屋, 將使小民無家可歸, 傷心流淚, 怨恨朝廷。昔殷紂王建九市而諸侯叛亂, 楚靈王造章華臺而楚民離心, 秦始皇修阿房宮而天下大亂。前事之鑒, 不可不察。”漢武帝雖不願停修上林苑, 但對東方朔表現出的膽識和忠誠十分欣賞, 下詔賜給黃金百斤, 並授予太中大夫給事中的官銜。
漢武帝的妹妹隆慮公主老來得子,封昭平君,深得武帝寵愛,但她卻驕橫不法, 酒後殺人,廷尉不敢依法治罪, 特向武帝請示。武帝礙於法律, 不好明令赦免。於是假意哭泣, 想暗示廷尉免罪。左右大臣都看出了皇帝的用意, 紛紛為昭平君求情, 獨東方朔故作糊塗, 向漢武帝祝頌說:“聖王執政, 哭賞不避仇敵, 誅殺不擇骨肉。今聖上嚴明, 天下幸甚!”此舉使漢武帝難徇私情, 不得不忍痛依法懲處了昭平君。
漢武帝好大喜功, 也喜歡臣下歌功頌德。壹次,武帝問東方朔:“先生以為聯是壹位什麽樣的君主呢?”東方朔回答說:“聖上功德, 超過三皇五帝, 要不眾多賢人怎麽都輔佐您呢, 譬如周公旦、邵公奭都來做丞相, 孔丘來做禦史大夫, 姜子牙來做大將軍…… ”東方朔壹口氣將古代32個治世能臣都說成了漢武帝的大臣。他語帶諷刺, 但又裝出壹幅滑稽相, 使漢武帝欲恨不能,破泣為笑, 笑恨之余又確實感到自己不如聖王。
東方朔詩選
[編輯本段]
歌
陸沈於俗。避世金馬門。
宮殿中可以避世全身。
何必深山之中蒿廬之下。
嗟伯夷
穹隱處兮窟穴自藏。
與其隨佞而得誌兮。
不若從孤竹於首陽。
七諫·初放
平生於國兮,長於原野。
言語訥譅兮,又無強輔。
淺智褊能兮,聞見又寡。
數言便事兮,見怨門下。
王不察其長利兮,卒見棄乎原野。
伏念思過兮,無可改者。
群眾成朋兮,上浸以惑。
巧佞在前兮,賢者滅息。
堯、舜聖已沒兮,孰為忠直?
高山崔巍兮,水流湯湯。
死日將至兮,興麋鹿同坑。
塊兮鞠,當道宿,舉世皆然兮,余將誰告?
斥逐鴻鵠兮,近習鴟梟,斬伐橘柚兮,列樹苦桃。
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
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來風。
孰知其不合兮?
若竹柏之異心。
往者不可及兮,來者不可待。
悠悠蒼天兮,莫我振理。
竊怨君之不寤兮,吾獨死而後已。
七諫·沈江
惟往古之得失兮,覽私微之所傷。
堯、舜聖而慈仁兮,後世稱而弗忘。
齊桓失於專任兮,夷吾忠而名彰。
晉獻惑於孋姬兮,申生孝而被殃。
偃王行其仁義兮,荊文寤而徐亡。
紂暴虐以失位兮,周得佐乎呂望。
修往古以行恩兮,封比幹之丘壟。
賢俊慕而自附兮,日浸淫而合同。
明法令而修理兮,蘭芷幽而有芳。
苦眾人之妒予兮,箕子寤而佯狂。
不顧地以貪名兮,心怫郁而內傷。
聯蕙芷以為佩兮,過鮑肆而失香。
正臣端其操行兮,反離謗而見攘。
世俗更而變化兮,伯夷餓於首陽。
獨廉潔而不容兮,叔齊久而逾明。
浮雲陳而蔽晦兮,使日月乎無光。
忠臣貞而欲諫兮,讒諛毀而在旁。
秋草榮其將實兮,微霜下而夜降。
商風肅而害生兮,百草育而不長。
眾並諧以妒賢兮,孤聖特而易傷。
懷計謀而不見用兮,巖穴處而隱藏。
成功隳而不卒兮,子胥死而不葬。
世從俗而變化兮,隨風靡而成行。
信直退而毀敗兮,虛偽進而得當。
追悔過之無及兮,豈盡忠而有功。
廢制度而不用兮,務行私而去公。
終不變而死節兮,惜年齒之未央。
將方舟而下流兮,冀幸君之發蒙。
痛忠言之逆耳兮,恨申子之沈江。
原悉心之所聞兮,遭值君之不聰。
不開寤而難道兮,不別橫之與縱。
聽奸臣之浮說兮,絕國家之久長。
滅規矩而不用兮,背繩墨之正方。
離憂患而乃寤兮,若縱火於秋蓬。
業失之而不救兮,尚何論乎禍兇。
彼離畔而朋黨兮,獨行之士其何望?
日漸染而不自知兮,秋毫微哉而變容。
眾輕積而折軸兮,原咎雜而累重。
赴湘、沅之流澌兮,恐逐波而復東。
懷沙礫而自沈兮,不忍見君之蔽壅。
七諫·怨世
世沈淖而難論兮,俗岒峨而嵾嵯。
清泠泠而殲滅兮,混湛湛而日多。
梟鸮既以成群兮,玄鶴弭翼而屏移。
蓬艾親人禦於床第兮,馬蘭踸踔而日加。
棄捐藥芷與杜衡兮,余柰世之不知芳何?
何周道之平易兮,然蕪穢而險戲。
高陽無故而委塵兮,唐虞點灼而毀議。
誰使正其真是兮,雖有八師而不可為。
皇天保其高兮,後土持其久。
服清白以逍遙兮,偏與乎玄英異色。
西施媞媞而不得見兮,嫫母勃屑而日侍。
桂蠹不知所淹留兮,蓼蟲不知徙乎葵菜。
處湣湣之濁世兮,今安所達乎吾誌。
意有所載而遠逝兮,固非眾人之所識。
驥躊躇於弊輂兮,遇孫陽而得代。
呂望窮困而不聊生兮,遭周文而舒誌。
寧戚飯牛而商歌兮,桓公聞而弗置。
路室女之方桑兮,孔子過之以自侍。
吾獨乖剌而無當兮,心悼怵而耄思。
思比幹之恲恲兮,哀子胥之慎事。
悲楚人之和氏兮,獻寶玉以為石。
遇厲武之不察兮,羌兩足以畢斮。
小人之居勢兮,視忠正之何若?
改前聖之法度兮,喜囁嚅而妄作。
親讒諛而疏賢聖兮,訟謂閭娵為醜惡。
愉近習而蔽遠兮,孰知察其黑白。
卒不得效其心容兮,安眇眇而無所歸薄。
專精爽以自明兮,晦冥冥而壅蔽。
年既已過太半兮,然埳軻而留滯。
欲高飛而遠集兮,恐離罔而滅敗。
獨冤抑而無極兮,傷精神而壽夭。
皇天既不純命兮,余生終無所依。
願自沈於江流兮,絕橫流而徑逝。
寧為江海之泥塗兮,安能久見此濁世?
七諫·怨思
士窮而隱處兮,廉方正而不容。
子胥諫而靡軀兮,比幹忠而剖心。
子推自割而飼君兮,德日忘而怨深。
行明白而曰黑兮,荊棘聚而成林。
江離棄於窮巷兮,蒺藜蔓乎東廂。
賢者蔽而不見兮,讒諛進而相朋。
梟鸮並進而俱鳴兮,鳳皇飛而高翔。
原壹往而徑逝兮,道壅絕而不通。
七諫·自悲
居愁勤其誰告兮,獨永思而憂悲。
內自省而不俟兮,操愈堅而不衰。
隱三年而無決兮,歲忽忽其若頹。
憐余身不足以卒意兮,冀壹見而復歸。
哀人事之不幸兮,屬天命而委之鹹池。
身被疾而不閑兮,心沸熱其若湯。
冰炭不可以相並兮,吾固知乎命之不長。
哀獨苦死之無樂兮,惜余年之未央。
悲不反余之所居兮,恨離予之故鄉。
鳥獸驚而失群兮,猶高飛而哀鳴。
狐死必首丘兮,夫人孰能不反其真情?
故人疏而日忘兮,新人近而俞好。
莫能行於杳冥兮,孰能施於無報?
苦眾人之皆然兮,乘回風而遠遊。
淩恒山其若陋兮,聊愉娛以忘憂。
悲虛言之無實兮,苦眾口之鑠金。
遇故鄉而壹顧兮,泣歔欷而沾衿。
厭白玉以為面兮,懷琬琰以為心。
邪氣入而感內兮,施玉色而外淫。
何青雲之流瀾兮,微霜降之蒙蒙。
徐風至而徘徊兮,疾風過之湯湯。
聞南籓樂而欲往兮,至會稽而且止。
見韓眾而宿之兮,問天道之所在?
借浮雲以送予兮,載雌霓而為旌。
駕青龍以馳騖兮,班衍衍之冥冥。
忽容容其安之兮,超慌忽其焉如?
苦眾人之難信兮,原離群而遠舉。
登巒山而遠望兮,好桂樹之冬榮。
觀天火之炎煬兮,聽大壑之波聲。
引八維以自道兮,含沆瀣以長生。
居不樂以時思兮,食草木之秋實。
飲菌若之朝露兮,構桂木而為室。
雜橘柚以為囿兮,列新夷與椒楨。
鹍鶴孤而夜號兮,哀居者之誠貞。
七諫·哀命
哀時命之不合兮,傷楚國之多憂。
內懷情之潔白兮,遭亂世而離尤。
惡耿介之直行兮,世混濁而不知。
何君臣之相失兮,上沅湘而分離。
測汨羅之湘水兮,知時固而不反。
傷離散之交亂兮,遂側身而既遠。
處玄舍之幽門兮,穴巖石而窟伏。
從水蛟而為徙兮,與神龍乎休息。
何山石之嶄巖兮,靈魂屈而偃蹇。
含素水而蒙深兮,日眇眇而既遠。
哀形體之離解兮,神罔兩而無舍。
惟椒蘭之不反兮,魂迷惑而不知路。
原無過之設行兮,雖滅沒之自樂。
痛楚國之流亡兮,哀靈修之過到。
固時俗之混濁兮,誌瞀迷而不知路。
念私門之正匠兮,遙涉江而遠去。
念女嬃之嬋媛兮,涕泣流乎於悒。
我決死而不生兮,雖重追吾何及。
戲疾瀨之素水兮,望高山之蹇產。
哀高丘之赤岸兮,遂沒身而不反。
七諫·謬諫
怨靈修之浩蕩兮,夫何執操之不固。
悲太山之為隍兮,孰江河之可涸。
願承閑而效誌兮,恐犯忌而幹諱。
卒撫情以寂寞兮,然怊悵而自悲。
玉與石其同匱兮,貫魚眼與珠璣。
駑駿雜而不分兮,服罷牛而驂驥。
年滔滔而自遠兮,壽冉冉而愈衰。
心悇憛而煩冤兮,蹇超搖而無冀。
固時俗之工巧兮,滅規矩而改錯。
卻騏驥而不乘兮,策駑駘而取路。
當世豈無騏驥兮,誠無王良之善馭。
見執轡者非其人兮,故駒跳而遠去。
不量鑿而正枘兮,恐矩矱之不同。
不論世而高舉兮,恐操行之不調。
弧弓弛而不張兮,孰雲知其所至?
無傾危之患難兮,焉知賢士之所死?
俗推佞而進富兮,節行張而不著。
賢良蔽而不群兮,朋曹比而黨譽。
邪說飾而多曲兮,正法弧而不公。
直士隱而避匿兮,讒諛登乎明堂。
棄彭鹹之娛樂兮,滅巧倕之繩墨。
菎蕗雜於黀蒸兮,機蓬矢以射革。
駕蹇驢而無策兮,又何路之能極?
以直針而為釣兮,又何魚之能得?
伯牙之絕弦兮,無鐘子期而聽之。
和抱璞而泣血兮,安得良工而剖之?
同音者相和兮,同類者相似。
飛鳥號其群兮,鹿鳴求其友。
故叩宮而宮應兮,彈角而角動。
虎嘯而谷風至兮,龍舉而景雲往。
音聲之相和兮,言物類之相感也。
夫方圜之異形兮,勢不可以相錯。
列子隱身而窮處兮,世莫可以寄托。
眾鳥皆有行列兮,鳳獨翔翔而無所薄。
經濁世而不得誌兮,願側身巖穴而自托。
欲闔口而無言兮,嘗被君之厚德。
獨便悁而懷毒兮,愁郁郁之焉極!
念三年之積思兮,願壹見而陳詞。
不及君而騁說兮,世孰可為明之。
身寢疾而日愁兮,情沈抑而不揚。
眾人莫可與論道兮,悲精神之不通。
亂曰:鸞皇孔鳳日以遠兮,畜鳧鴐鵝。
雞鶩滿堂壇兮,鼉黽遊乎華池。
要褭奔亡兮,騰駕橐駝。
鉛刀進禦兮,遙棄太阿。
拔搴玄芝兮,列樹芋荷。
橘柚萎枯兮,苦李旖旎。
甂甌登於明堂兮,周鼎潛乎深淵。
自古而固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七言
折羽翼兮摩蒼天。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 編輯詞條
參考資料:
1.百度、搜狐、新浪
2.《東方朔》在線觀看:/special/index_2568679.html
貢獻者(***33名):
a86584774、狀元1995、粉衣壹族、WOMEN3212、VIP潑墨山水、85000076、水木清華兮、百蝌蚪小飛、tjsldzz、ppyy0802、快使用半頭磚、wawajiao7、瘋狂的行雲流水、☆楓¤韻★、ejianfeng、biobill、紫戀__、441445952、影斷風天月、鑒古通今 更多>>
本詞條在以下詞條中被提及:
靳東、聖人、漢武故事、董仲舒、李德钖、聶耳國、漢賦、管輅、古典文學、王瀾、別拿自己不當幹部、以蠡挹海、謝寧、赴湯蹈火、樂而忘死、祖洲、炎洲、海內十洲記、瀛洲、賈靜雯、昆侖、混沌、夜光杯、雞、長洲、扶桑、史記、人日、元宵、無雙譜 更多>>
關於本詞條的評論(***23條):查看評論 >>
返回頁首
2008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