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免費電影 - 董仲書的簡介

董仲書的簡介

名人姓名:董仲舒

出生年代:前179壹前104

名人職稱:西漢時期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和今文經學大師

名人國家:中國(西漢)

歷史評價

其“大壹統”和“天人感應”思想,為後世封建統治者提供了統治的理論基礎。

壹生成就

董仲舒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復興了被扼殺達百余年之久的儒家文化,而且壹個新的歷史時期融會貫通了中國古典文化中各家各派的思想,把它們整合為壹個嶄新的思想體系。他的著作後來大都搜集在《春秋繁露》壹書中。

董仲舒的哲學基礎是“天人感應”的學說。他認為天是至高無上的人格神,不僅創造了萬物,也創造了人。因此,他認為天是有意誌的,和人壹樣“有喜怒之氣,哀樂之心”。人與天是相合的。這種“天人合壹”的思想,繼承了思孟學派和陰陽家鄒衍的學說,而且將它發展得十分精致。

董仲舒認為,天生萬物是有目的的。天意要大壹統的,漢皇朝的皇帝是受命於天來進行統治的。各封國的王侯又受命於皇帝,大臣受命於國君。家庭關系上,兒子受命於父親,妻子受命於丈夫,這壹層層的統治關系,都是按照天的意誌辦的,董仲舒精心構築的“天人感應”的神學目的論,正是把壹切都秩序化、合理化,正是為漢皇朝統治者鞏固其中央集權專制制度服務的。

董仲舒利用陰陽五行學說來體現天的意誌,用陰陽的流轉,與四時相配合,推論出東南西北中的方位和金木水火土五行的關系。而且突出土居中央,為五行之主的地位,認為五行是天道的表現,並進而把這種陽尊陰卑的理論用於社會,從此而推論出“三綱五常”的道德哲學。這裏所說的三綱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三綱五常為董仲舒提倡之後,成為我國古代維護歷代封建皇朝統治的工具。

他認為“道”是源出於天的,“天不變,道亦不變”。即是說“三綱五常”、“大壹統”等維護統治秩序的“道”是永遠不變的。那麽,如何解釋皇位的更換和改朝換代呢?為此,他提出了“譴告”與“改制”之說。他認為統治者為政有過失,天就出現災害,以表示譴責與警告。如果還不知悔改,就出現怪異來驚駭。若是還不知畏懼,於是大禍就臨頭了。

他認為人的認識活動受命於天,而認識的目的是了解天意。通過內省的途徑就能判斷是非,達到“知天”的目的。另外還必須通過對陰陽五行的觀察,才能達到對天意、天道的了解。正是按照“盡心”、“知性”、“知天”的模式,達到“天人合壹”。他還認為通過祭祀能與神相溝通,使之能看見壹般人所看不見的東西,這樣就能知道天命鬼神了。這種認識論達到了神秘的程度。

在人性論上,董仲舒異於孟子的性善論,也不同於荀子的性惡論,而是主張性三品說。他認為性是由天決定的,性是天生的質樸,雖可以為善,但並非就是善,只有“待外教然後能善”,即人性善是通過教育的結果。君王要順天之意來完成對人民的教化。他著重教化,並提出“防欲”,比先秦思想家只講“節欲”、“寡欲”更為深刻。

董仲舒的思想,是西漢皇朝總結歷史經驗,經歷了幾十年的選擇而定下來的官方哲學,對鞏固其統治秩序與維護大壹統的局面起了積極的作用。董仲舒不僅是正宗神學的奠基者,又是著名的經學家。他是壹位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思想家,為以後的封建統治者提供了如何進行統治的理論基礎。

生活速寫

董仲舒喜歡談論神秘莫測之事,善為災異之說。元光5年(公元前130年)董仲舒在遼東高廟和長陵高園殿發生火災,推說其意,寫成《災異之記》草稿,尚未上書皇帝。主父偃私見其稿,因為嫉妒董仲舒,所以將《災異之記》草稿偷竊出來上奏朝廷。漢武帝將它交與朝中諸儒審閱。其中有諷刺時政的文字。漢武帝壹怒之下,把董仲舒打下了大獄,雖然後來漢武帝看重他是著名的經學大師,又下詔赦免其罪,復為中大夫,讓吾丘壽王向他學習《春秋》公羊學,但是董仲舒再也不敢談論災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