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2年11月16日(舊歷11月6日),三十年戰爭中的呂岑會戰爆發。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率領瑞典與新教諸侯聯軍,在大霧中與華倫斯坦率領的神聖羅馬帝國軍隊爆發決戰。新教聯軍擁有1.9萬軍隊(包括6200名騎兵和60門大炮),帝國軍隊擁有2.2萬軍隊(包括9000騎兵和24門大炮)。瑞典軍最初進展順利,但古斯塔夫二世從戰線右翼回援中央過程中與隊伍脫離,結果與帝國軍隊發生遭遇,在格鬥中陣亡。瑞典軍隊在伯恩哈德的率領下繼續奮戰,以重大代價取得了戰役的最後勝利。瑞典軍隊傷亡5000余人,帝國軍隊傷亡3000余人。
簡介
17世紀的德國分裂成上千個半獨立的政治實體,他們中的壹些不過是騎士和伯爵的私人不動產。理論上,“神聖羅馬”皇帝是這個政權大雜燴的最高主宰。他是由七位選帝侯推選出的,他們是:科隆、特裏爾和美因茨大主教,勃蘭登堡和薩克森公爵,波希米亞國王還有普法爾茨伯爵。普法爾茨伯爵接受波希米亞王冠以及同時的第二次選舉投票,最終把帝國推向了全面戰爭。1620年白山戰役後,普法爾茨領地被征服,1623年普法爾茨的投票權被移交給巴伐利亞公爵。德國的天主教軍隊既要向天主教聯盟(其主要成員是三位大主教選帝侯和巴伐利亞),也要向哈布斯堡皇帝負責。
通往呂岑的道路
當古斯塔夫·阿道夫在1630年7月登陸德國時,幸運女神完全不站在他壹邊。壹大堆困難,極少的盟友,他艱難地維持著軍隊的生存。絕大多數德國人希望快點把這個北方來的暴發戶趕走,他們相信無敵的帝國雄師會很快打垮瑞典人。最初的幾個月確實困難重重,直到1631年4月瑞典人鞏固了波美拉尼亞和梅克倫堡的橋頭堡後國王方能進軍南德。
1631年5月在帝國軍的馬格德堡大屠殺中,2萬名市民死於非命,公眾輿論轉而反對哈布斯堡皇帝。不久,不來梅、勃蘭登堡還有最大的收獲——薩克森與瑞典人結盟。1631年9月17日古斯塔夫·阿道夫在布萊登菲爾德對蒂利的大捷令舉世震驚。蒂利犯下輕敵的錯誤,為此損失了他久經沙場的軍隊的大部分。那些原先態度勉勉強強的新教公爵和親王們為求見瑞典國王而擠破了頭,同意為實現他的理想向其軍隊提供給養。
實力增強的古斯塔夫·阿道夫向西南方向攻略,進入德國的心臟地帶,穿越所謂“牧師聯盟”地區,通過弗爾達、班貝格和伍爾茨堡,抵達富庶的城市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攻克美因茨——其大主教為有資格選舉皇帝的三位大主教之壹,為1631年戰役劃上圓滿的句號。
南德,特別是天主教巴伐利亞,是國王在1632年初的目標。1632年4月,在斯華比亞的雷因鎮(Rain)附近,古斯塔夫·阿道夫強渡萊希河(river Lech),使蒂利受了致命傷,然後向奧格斯堡勝利進軍,那裏是路德教會的發源地,在那裏他被當作“北方雄師”——新教徒的救星。陪同他的是普法爾茨伯爵腓特烈五世——被蒂利趕走的波希米亞“冬王”,1619年他對波希米亞王冠的接納引發了德意誌三十年戰爭。收復普法爾茨領地現在看來是十拿九穩了。5月17日,古斯塔夫·阿道夫開進慕尼黑。看起來沒什麽可以阻止他在帝都維也納的街道上散步,廢黜哈布斯堡家族的費迪南二世也指日可待,然而這壹切並未發生。
華倫斯坦復職與紐倫堡戰役
絕望的費迪南二世不得不向偉大的雇傭兵統帥弗裏德蘭公爵阿爾布萊希特·馮·華倫斯坦求助。盡管他奢侈的花銷令人頭痛,但除了請他回來別無選擇。隨著在波希米亞的不動產受到薩克森軍隊的威脅,華倫斯坦已經開始運作他那巨大的資源,重建被粉碎的帝國軍隊各團,儲存軍需品。數周之內,他被重新任命為皇帝軍隊的大元帥(Generalissimo)。華倫斯坦做好了進軍的準備,1632年5月他從薩克森人手中光復布拉格。到那年的晚春,他已收復了波希米亞的其余地區,威脅著薩克森,準備好了和瑞典國王較量壹番。
古斯塔夫·阿道夫決定在紐倫堡附近與華倫斯坦開戰被證明是他在德國戰役中最大的失誤。由於華倫斯坦擁有兵力優勢,古斯塔夫·阿道夫發現自己身為圍攻者卻反被圍攻。瑞典首相阿克塞爾·奧克森斯蒂納爾拼湊起壹支援軍,在8月前抵達了奧格斯堡。新教軍隊的規模膨脹到了45000人,這是迄今古斯塔夫·阿道夫在戰場上調集的最大兵力,足以挑戰華倫斯坦。但是那位雇傭兵隊長對打野戰毫無興趣,在深溝高壘之中安然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