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控制小組
戰鬥控制小組是美國空軍中專門負責空中交通管制、指揮與控制通信,以及在特種作戰中引導空中支援的地面作戰小組。
發展歷史
戰鬥控制小組是多軍種協同作戰需求下的產物,其雛形為美國陸軍在二戰末期成立的“陸軍尋路者”。
二戰中,雖然盟軍對大規模傘兵空降戰術的運用要落後於德國,但是發展速度和規模卻遠超後者。隨著傘兵空降戰術的發展,隨之也出現了許多嚴重問題。
例如,在盟軍登陸西西裏島前夕,盟軍先在西西裏島進行了大規模的夜間傘降行動,但擔任空降任務的美國第82空降師卻在夜墓下很難判定和標示降落地點,導致他們在著陸後無法有效地快速集結,且不能判定降落地點和實際的降落區域之間的距離,直到後來才發現他們的降落地點和預定地點偏離了數十千米。
美國陸軍認為,如果有壹群可以為空降主力部隊提供地面導航的專業人壹,那麽就不會出現這類嚴重錯誤。在未來的空降行動中,要利用必要的通信和導航器材與空降機群的雷達進行通信聯系,而同時使用比較傳統的燈火指示裝置,引導空降機群的長機率領機群進行有效的傘降。為此,美國陸軍成立了壹個全新的作戰小組——陸軍尋路者。
陸軍尋路者被要求裝備快速機動的輕型車輛,以小組的形式行動,攜帶可以和運輸機雷達進行相互識別通信的輕型通信裝備。他們的任務是先於整個空降部隊進行空降,以保證擁有足夠的時間對地面目標進行識別,以便為後期大規模部隊空降提供指引。
二戰時期,為了降低空降損失和提高成功率,通常會選擇在深夜和淩晨進行空降行動,所以夜間作戰和偵察的技術也是陸軍尋路者需要掌握的技能之壹。
在太平洋戰場,壹些美軍高級指揮官已經超前地提出了組建“空中突擊隊”的想法。構想中的空中突擊隊分為兩個部分:壹部分為實戰經驗豐富飛行技術過硬的優秀戰鬥機飛行員,其任務是駕駛輕刑戰鬥轟炸機高速進入敵後,對敵重要地面目標實施打擊;另壹部分為地面滲透部隊,主要任務為引導、配合戰鬥轟炸機飛行員對地面敵方目標實施打擊。
1947年9月,美國空軍成為壹個獨立的軍種,為擱置多年的地面引導空中打擊戰術和專業人才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1953年1月,6名經過美國空軍短期緊張培訓的專業尋路者被派往陸軍作戰單位協同空軍執行作戰任務。
兩個多月後,空軍對原有的尋路者進行了擴編,在原有基礎上擴編為中隊,並將名字改為戰鬥控制小組,不過,根據國防部的決定,這支空軍建立的特種部隊要在行動中盡可能配合陸軍,並接受陸軍的地面指揮。
20世紀60年代,戰鬥控制小組建立了3人壹組的基本單位,其中兩人為空中交通控制員,看下壹人負責無線電設備的維護和保養。他們使用靈活高速的機動車輛或者飛行器進入行動區域,然後為常規部隊和特種部隊提供空中支援和引導。與此同時,交戰區域上空飛機和戰鬥機的空中交通也由他們負責協調。
20世紀70年代後期,戰鬥控制小組被編制為軍方空中交通管理的重要機動力量,常活躍於行動任務的空投地區。在1983年美軍入侵格林納達的行動中,戰鬥控制小組成了美國特種作戰行動中的關鍵協調和保障部隊。之後,戰鬥控制小組與傘降救援隊進行了編制合並,這兩支部隊作為空軍特種戰術部隊被劃為了美國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中的重要分支。
進入21世紀後,戰鬥控制小組又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執行任務。他們不但對地域情況進行偵察和了解,而且為地面搜索的特種部隊提供引導,並聯絡空軍對重要目標實施打擊。
部隊編制
戰鬥控制小組的司令部位於佛羅裏達州哈爾伯特營地,下轄第24特種作戰聯隊、第352特種作戰聯隊、第353特種作戰大隊。
第24特種作戰聯隊下轄第720特種戰術大隊和第724特種戰術大隊。第720特種戰術大隊下轄第21特種戰術中隊、第22特種戰術中隊、第23特種戰術中隊、第26特種戰術中隊。第724特種戰術大隊下轄第24特種戰術中隊。
第352特種作戰聯隊下轄第321特種戰術中隊,第353特種作戰大隊下轄第320特種戰術中隊。第321特種戰術中隊駐紮於英國米爾登霍爾空軍基地,隸屬於美軍駐歐洲特別行動司令部的空軍部隊。第320特種戰術中隊駐紮於日本嘉手納空軍基地,屬於太平洋特別行動司令部的空軍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