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這個順序問題,已經有朋友寫的很相信了,我就不在累贅的說了,以下是yanyan的電影邏輯分析,分析很到位:
次郎(A)被槍擊,制造機器人(1)返回2008年改變他的命運。機器人(1)在地震中為解救次郎(B)而死,次郎(B)傷心欲絕制造了機器人(2)。當機器人(2)和次郎(B)死後,壹個和機器人壹模壹樣的女孩買下了機器人(2)並移植了她的記憶,她(就是影片開始的那個女孩)回到了2007年去看次郎,可因為時間短暫她不得不回到未來。次郎(B)在地震廢墟中尋找機器人(1)時未來的女孩又回到了次郎身邊。?
第二,我要說的是弄堂戲子的討論話題:妳們覺得最後的結局是完美嗎?他最後說到:每個人都不是其他人可以替代的?,既然真正愛過的已經死去?,何必還要弄出個?,長的相似卻又不同的人呢?徒增悲傷而已!!!?
我不敢茍同,我想用我的思維來向大家分析壹下,就暫且用yanyan的人物名做介紹:首先:我們從空間上來看本片,確實穿越了很多的空間,2007,2008,以及次郎A老了的年代,以及次郎A死了的年代就是那個女孩的年代。那麽這樣看本片確實很亂,我就帶大家回到電影活人的視角去看這部電影:
次郎A的世界:
他在2007年的時候邂逅了壹個女生,那個女生是來至100年後的女生並非機器人,而他也是第壹個過了這麽愉快的生日。他對這個女孩記憶猶新,而在壹年之後他的生日,卻大禍臨頭,他在餐館裏被壹個神經病開槍打成癱瘓,然後他決定做壹件事情來改變身前的那些遺憾,比如被車裝死的小孩,比如學校的劫持事件,比如想回到小時候,比如想再看見那個2007年給他過生日的女孩,於是他做了壹個跟女孩壹模壹樣的機器人,想去改變他的過去存留的遺憾。
次郎B的世界:
他在2007年遇見了壹個讓他心動的女孩,為他過生日,2008年這個“女孩”(他眼裏的女孩,而其實是他做的機器人)又救了他壹命,後來這個女孩做了讓他覺得他無能為力卻很想做的事,比如就小男孩,比如救學校的學生,比如看阿嬤,他漸漸的愛上了這個自己在未來做的“女孩”,而東京地震卻讓他和這個“女孩”分開,他不舍做出了機器人2。註釋:以上用引號括起來的女孩在次郎B裏是從壹個普通女孩到他未來自己做的機器人的過度,在他的意識形態上,這個“女孩”是壹個人,因為他並不知道其實他看見的是壹個未來的女孩和壹個未來的機器人。
女孩的世界:
女孩從拍賣會上買回了跟自己壹模壹樣的女孩,而她不知道,這個女孩之所以跟她壹模壹樣,就是因為她將要回到2007年去看的那個男孩專門為她做的,接著他拿著這個買回次郎B所贈送的小飾品回到了2007年。跟次郎過了生日,又把小飾品給了次郎(這個次郎應該是A,B的合體)。又看見了東京地震後的次郎B,她對次郎B的心情是復雜的,因為她2007年去東京的時候,就知道以後要發生的所有事情,而她的對於:次郎和機器人的感情卻是羨慕而又糊塗的,她並不知道,正是因為她去看了次郎,次郎A才做出了和她壹樣的機器人。所以這份幸福應該屬於她,而卻又不屬於她。屬於她是因為這個機器人是因她而起,而這份次郎B和機器人的愛也是因她而起。
所以由此我們可以看見,導演的用心良苦:從壹段次郎和機器人的愛,衍生到了次郎對女孩的愛,不僅如此,而且夠成了壹條鏈條:
線條壹:次郎A因為女孩做出機器人1
線條二:次郎B喜歡上救過他的機器人1
線條三:次郎B為了表達他對機器人1的愛,做出機器人2
線條四:女孩因為看了次郎B和機器人的故事喜歡上了這個故事和裏面的主人翁。從而回到過去看次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