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仨》是楊絳先生的壹本散文集,記錄了她和丈夫錢鐘書先生以及女兒錢媛,也就是他們壹家三口的生活經歷。這本書感人至深的地方在於對“命運”的不公和生活的苦難,楊絳先生並沒有抱怨,而是以平靜的口吻娓娓道來。
錢瑗是錢鐘書和楊絳的獨生女。他們原本是壹家四口——錢媛的第壹任丈夫在特殊時期自殺,在《我們仨》中楊絳先生有過輕描淡寫的記錄,他只是對楊絳先生說了句:“媽,我有些受不了。”當是指心靈上的那壹份煎熬,也包括肉體上的折磨。
在以楊絳先生為視角來看,“我們仨”中,最先離開的是錢媛(1997年),那年錢媛六十歲,雖然不能用白發人送黑發人來形容,但對於當年已經八十六歲高齡的楊絳先生來說,喪女之痛絲毫不亞於“白發人送黑發人”。第二年,錢鐘書先生逝世。那個曾經的家就只剩下楊絳先生獨自壹人。2016年,楊絳先生以壹百零五歲高齡辭世,算來她獨自生活了十八年之久。
《我們仨》成書於2003年,那時女兒錢瑗和丈夫錢鐘書都已經辭世,楊絳先生以九十二歲高齡撰寫那些生命裏不可磨滅的溫暖和苦難時,我們作為外人,作為晚輩,恐怕很難想象那壹份超然。
《我們仨》全書可分為三部分。第壹部分為楊絳先生寫作本書時的壹個夢境為開端,這部分和先生的另壹部著作《走到人生邊上》的內容遙相呼應,是以(年近)百歲之齡,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第二部分則是講述了錢鐘書和錢媛在人生最後階段,她與他們之間的深刻情感。第三部分是從生活的小事入手,記錄了他們家庭亦是他們各自人生的悲歡經歷。
本書非常值得壹讀。我是在該書出版當年,正巧在山東曲阜出差,就買了壹本。在孔子故裏購書也是和《我們仨》的特殊緣分。
楊絳先生是名門之後,書香世家。她的妹妹楊必是《名利場》的譯者,筆名心壹,是將“必”字拆開而得。楊絳先生還有長篇小說《洗澡》和系列散文《幹校六記》。也是不可多得的精品文字。魯迅先生所著文章《紀念劉和珍君》壹文中提到的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楊蔭榆,是楊絳先生的姑姑,是我國第壹位女大學校長,楊絳有《回憶我的姑母》壹文回憶這位被日本侵略者殺害的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