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如意的紅,軟萌軟萌的熊貓,古色古香的祠堂······滿滿是華人熟悉的元素。
故事裏,美玲是乖巧懂事的資優生。成績好,有自己的朋友圈,孝順父母······是個不需要父母多操
也各自封印了自己變身為熊貓的能力。
為了省去未來的麻煩,家人們安排美玲在下壹個月圓之夜舉行封印儀式。
但美玲拒絕了。她也成為了家族中第壹個拒絕封印自己變身能力的人。
留下這只隨時會出現的熊貓?why?
片中,不管是激動開心,傷心沮喪,還是受驚憤怒,美玲都會變身成熊貓。這隨著情緒波動隨時可能出現的變身,給她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危機。
“情緒化”似乎壹直是壹個“女性向” 的詞,而且很多時候,它是被當成病壹樣來治的。
19世紀的英國,人們創造了“歇斯底裏癥”壹詞來形容那些情緒失控的女性(在後世被證明為性壓抑後的荷爾蒙失調)。如今的社會,情緒化的女性也是不被接受的。
而憤怒,正是所有女性的“情緒化”中最不被社會認可的壹條。
憤怒在兩性文化中有著不同的角色,它讓男人更有“男人味”,卻讓女性顯得“瘋癲”、“不講理”,即使女性在為合理的理由而憤怒。
希拉裏在她的書《What Happened》中指出,她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都要努力地不展示出怒火,因為“發怒的女人會讓群眾生厭”。
但調查顯示,相較於特朗普派,靠煽動情緒引發民眾***鳴的競選人,在社會風氣歸化下更平靜理智的女性選手,普遍被認為“缺少感染力”與“不夠真實”。
美國2018年的壹項調查指出,在法律行業,當律師在辯論時適當展現憤怒有助於贏得案件時,56%的白人男律師能無心理壓力地展示憤怒,並且其中62%的男律師不會因此受罰。
而白人女律師中能做到適時展示憤怒的只有44%,其中不會因此受罰的也少於50% 。而對少數族裔的女性律師來說,這兩個比例就更低了。2
在職場中展現的差距,是女性從很小就潛移默化被教育的結果。
在封印儀式之前,美玲需要與自己的變身能力***處,聰明伶俐的她其實很快就掌握了訣竅。
父母拿出多個案例刺激她,她都做到了保持心態平和。這讓趕來助陣封印儀式的女性長輩頗為驚嘆。
跟美玲壹樣,很多當代女性的溫和平靜,也是後天環境打造出的品質。
社會普遍認可憤怒是男性“陽剛之氣”的壹部分,“溫順”則是傳統女性氣質的壹種,憤怒是十分“不女人”的。
學校裏,男女生犯下同樣的擾亂紀律的過錯,比如出言不遜時,女學生會被批評地更狠,因為社會潛規則是,男生可以皮,但女生不可以。
相比男孩子,女孩子會更多地被教育應該“體諒他人”,“展示友好”。同時,雖然父母普遍更願意與女孩討論情感問題,但關於“憤怒”的討論卻不在其中。
在社會風氣的要求之下,很多女孩內化了“不許生氣”這壹條例,很多女孩們甚至產生了“憤怒識別障礙”。女性開始潛意識地避免生氣,逃避這種會讓自己失去吸引力的情緒。
但妳知道比憤怒更糟的是什麽嗎?是分辨不出,幹擾妳身心健康的“情緒”,到底是哪壹種“情緒”。
2018年《Psychology Today》的期刊中,Bernard Golden博士指出,女性應該正視,珍視她們的憤怒,因為很多女性在長期教化下,已經分辨不出自己是否在生氣。將情緒錯誤地歸為難過等其他因素,無法正確得到排解的情緒會損傷女性的身心健康。
而掩蓋,轉移,否認憤怒,會增加壹個人抑郁,焦慮乃至驚恐發作(panic attack)的可能性。
“被否認,壓抑,忽視的那些情緒並不會自然消退,這些內在的痛苦最終是需要人們關註和處理的。”Golden博士表示。
在與父親的壹次聊天中,美玲意外得知,媽媽的那只熊貓是所有家族女性中最大的,破壞力之大,差點搞垮了家族祠堂。
而媽媽情緒失控的原因,是外婆不看好父親,不同意讓媽媽和他結婚。
隨後,美玲拒絕封印熊貓,執意要赴約去跟朋友壹起看演唱會,意外地又壹次觸發了媽媽變身熊貓。
媽媽不理解,自己辛苦養育的女兒,為什麽把壹群玩伴和壹個痞氣的樂隊看得比自己都重要。
媽媽的先後兩次生氣,其實分別傳達出兩個態度:“妳不可以這樣對我愛的人” 和 “妳不可以這樣對我”。
通過憤怒表達出這兩個態度,本身有錯嗎?
片中的爸爸是個會下廚的丈夫,對待女兒很溫柔的父親,美玲媽媽當時看中他並沒有走眼。
對媽媽來說,女兒突如其來的叛逆與“不識大體”,她感到陌生也無法理解。能觸發媽媽爆發性地變身,可見兩件事都觸及了媽媽的原則。
對女兒來說,她也有自己想守護的東西:那些願意接納自己全部的朋友,和那個值得被全部接納的自己。
因為膽怯,在媽媽面前推卸給朋友的責任,她想跟朋友道歉。
因為孝順,在媽媽跟前放棄的自由成長的空間,她想要回來了。
就算不變身成熊貓,這些也都是值得為之爭取的課題。
爸爸媽媽結婚之後生活和諧,美玲生活在氣氛很好的三口之家裏。媽媽當年的忿忿堅持沒有錯。
而美玲跟媽媽,也在竹林間達成了諒解。
女兒知道,13歲的自己以後只會有更多的改變。如果每壹個成長中與媽媽的不同頻,都遭到遏制和訓誡,那未來的自己必定是不自由的,跟媽媽的關系也不會好。
正是這場由憤怒展開的鬥爭,讓女兒有機會說出口,“我正在改變,但我害怕這會讓我離開妳”。
而從小受著外婆打擊長大的媽媽,深知這種“被挑刺”的感覺,不管是不是頂著“愛妳”的名義。
這份由溝通達成的理解,也讓媽媽能在最後關頭說出“妳走得越遠,我越驕傲”。
變身熊貓,對可以駕馭情緒後的美玲,其實有不少好處。為演唱會門票籌資,於高樓間飛檐走壁趕路,給朋友們壹個暖呼呼毛茸茸的擁抱······祠堂也因為有熊貓而更加出名了。
憤怒,不總是可懼可惡的。
演員特雷西·埃利斯·羅斯(Tracee Ellis Ross)在溫哥華的TED演講中向女性發出了真摯的懇求:“妳的憤怒不是什麽可怕的東西。它蘊含著壹生的智慧。讓它呼吸,讓它被傾聽。”
希望屏幕外的妳,也能留住自己的“熊貓”,學會駕馭自己的情緒,保留自己發怒的能力,保留為自己爭取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