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氏莊園》牟氏還有後代。
棲霞牟氏莊園是大地主牟墨林及其後裔高營建的住宅,位於 山東煙臺。它是是目前我國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地主莊園,也是我國北方最大的地主莊園。
如果說,《紅樓夢》裏的大觀園是明末清初封建社會的壹個縮影的話,那麽,牟氏莊園則是清朝晚期封建社會的壹個縮影。
這所莊園的主人牟氏家族,祖籍湖北公安縣。其始祖牟敬祖於明初出仕途棲霞,擇定古鎮都村居住。其後裔仰仗其勢,廣斂錢財,至清末民初,牟氏家族的家業進入鼎盛時期,土地達6萬畝,山嵐12萬畝,年收入330多萬公斤,壹度成為富甲膠東,名揚齊魯的大地主。
富則造屋,此乃農家壹大嗜好。牟氏家族財大氣粗。於是,將大量的錢財用於營建莊園上。
擴展資料:
始建於清雍正年間的牟氏莊園,到1935年才形成至今規模。整個莊園面南背北,***分三組,包括六個院,占地2萬平方米,建有萬堂樓廂480多間。
縱觀重重四合院相疊,橫看條條通道相間,層次清晰,主次分明。院內立體建築多屬二層樓房,房舍多是雕梁畫棟、明柱花窗、浮雕圖案,栩栩如生。
莊園建築鱗次櫛比,富有特色,色彩斑斕的“虎皮墻”,用形狀各異、色澤不同的河卵石壘砌而成,“制錢蓮花圖”、“蓮生貴子”等圖案,精美絕倫,嘆為觀止。
“三大怪”建築更是耐人尋味,引人入勝。“煙囪立在山墻外”便是其中壹怪,它看似壹個小小樓閣,淩空聳立,別具特色。
百度百科-棲霞牟氏莊園
牟氏莊園的姜振國有子孫後人嗎姜振國,曾用名姜海濤,1923年10月29日出生,法庫縣柏家溝鎮龍家村人。1933年2月至1940年12月,先後在龍家村小學、柏家溝小學讀書。1941年2月至1944年學校讀書。1945年2月至8月,在奉天農業大學獸醫系學習。1946年5月至10月,在東北大學補習班學習。1946年11月至1948年6月,在東北大學畜牧系學習。
棲霞牟氏莊園及後人在文革時期的境遇如何?牟氏莊園在解放前就已經遷到臺灣去了,所以文革時期沒有他們的事,莊園保存的很好沒有遭到破壞,現在已成旅遊景點,幾年前聽說莊園的後人想要斥巨資收購牟氏莊園但是沒有了下文。
牟氏莊園,又稱牟二黑莊園,坐落於山東省棲霞市城北古鎮都村(原霞光三路北首)的牟氏莊園,是北方頭號大地主牟墨林家族幾代人聚族而居的地方。整個莊園建築結構嚴謹,緊固墩實,雄偉莊重,是中國北方規模最大、全國保存最為完整、最具典型性的封建地主莊園。
牟氏莊園以其恢宏的規模、深沈的內涵,被諸多專家學者評價為"百年莊園之活化石","傳統建築之瑰寶","六百年旺氣之所在",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牟氏莊園吸取了中國北方民族建築藝術風格的優秀建築成果,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有"中國民間小故宮"之稱的牟氏莊園系統地展現了封建地主階級產生、發展及其滅亡過程,是壹部反映封建地主階級生活的"實物百科全書"。
它擁有房產5500多間,土地6萬畝,山嵐12萬畝,現保存廳堂樓廂480多間,占地兩萬余平方米。牟氏莊園規模恢弘,古樸壯觀,集中國歷史文化、建築文化、民俗文化之大成。
擴展資料:
相傳牟氏家族十幾世多為官,後看透仕途坎坷,罷官耕讀,為後世子孫樹起耕讀世業之家風。十四世牟墨林(1789—1870,外號牟二黑)販糧囤積,在“歲大欠,人相食”的災荒年代中以糧換田,迅速爆發為擁有四萬多畝土地的大地主,是牟氏家族發跡的奠基人。
鼎盛時期,牟氏家族擁有六萬畝土地、十二萬畝山巒、五千五百多間房產,年地租三百三十多萬公斤糧食,築建了比山西喬家大院還要大的院落。歷史就象九曲黃河,不停地流動。
隨著時代的變遷,飽受災民、土匪、官府的創傷,壹直勉強支撐著,歷經六百年,終於在建國後的運動中香消玉殞.....
它更造就了難以計數的恩恩怨怨,悲歡離合,壹切的壹切都隨著時間的飄逝而煙消雲散,只有這黑漆而森然的大院,還貯立在連綿起伏的大地上,無聲無息地向人們述說著它的存在......
參考資料:
牟氏莊園的後人早在解放前就搬到了香港1949年牟氏莊園後人哪裏去了,所以在文革期間沒有任何關於1949年牟氏莊園後人哪裏去了他們的信息。
莊園保存完好,沒有損壞。現在已成為旅遊勝地。幾年前,據說別墅的後人要斥巨資競購牟氏莊園,壹直沒有後續。
牟氏莊園,又名牟爾黑莊園,位於山東省棲霞市城北古鎮杜村。住在哪裏。整個山莊建築結構嚴謹,緊固牢固,雄偉莊嚴。是華南地區最大、最完整、最典型的封建地主山莊。
牟氏莊園被眾多專家學者評價為“百年別墅活化石”、“傳統建築瑰寶”、“六百年繁榮之地”宏偉的規模和深厚的內涵。 1988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牟氏莊園汲取了華南民族建築藝術風格的傑出建築成果,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被譽為“中國民間小紫禁城”的牟氏莊園,系統地闡釋了封建地主階級的形成、發展和失敗。是反映封建地主階級生活的“實物百科全書”。
擁有房產5500余套,土地6萬畝,山地12萬畝,館舍建築480余間,占地2萬多平方米。牟氏莊園氣勢恢宏,古樸雄偉,是中國歷史文化、建築文化、民俗文化的集大成者。
牟家後人擴建園內其他院落是怎樣的?清光緒年間,牟氏家族人丁劇增,4個大院落遠不能滿足牟家人的居住,於是,牟墨林的6個孫子便各立門戶,在面積達20000平方米的莊園範圍內,大興土木,互競豪華,營建成了後來的“東忠來”和“師古堂”等建築。
這些建築群建成後,牟氏莊園便形成了壹個坐北朝南,東西長158米,南北寬148米,院墻長達800余米,以清代古建築群為主的,我國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莊園。
整個莊園的建築,是按照我國古代建築規制布局的。此建築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社會封閉型的特點,反映了父嚴子孝、男尊女卑的等級關系。
老爺居住樓閣,大廳供奉祖先,平房用於妻妾,裙房用於傭人。賬房、碾磨房、棺壽房和釀酒房多安排在裙廂,造成了內庭等級森嚴的特有氣氛。
縱觀重重四合院相疊,橫看條條通道相間,層次清晰,主次分明。除擁有三組六院480間廳堂樓房外,周圍還有附屬房屋11處331間和佃戶住房437間。
這三組六院是東組三院、西南組二院、西北組壹院。東組三院是“日新堂”、“西忠來”、“東忠來”,三院並排,東西寬65.2米,南北長98.2米。
“東忠來”居東,為四孫牟宗彜所居;“日新堂”居西,為長孫牟宗植所居;“西忠來”居中,為三孫牟宗夔所居。
西南組二院是“南忠來”和“師古堂”東西並列,東西寬55.2米、南北長59.2米。“南忠來”居西,為五孫牟宗榘所居;“師古堂”居東,為六孫牟宗梅所居。
西北組壹院是“寶善堂”,獨成壹組,占地為東西寬37.2米,南北長64米,為孫子牟宗樸所居。
其中,“東忠來”為六進院落布局,***有房屋87間。由南向北,依次為南群房、平房、客廳、大樓、小樓和北群房、東群廂。整座院落是牟氏莊園中的晚期建築,也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壹組建築。
這座院落的鏨墻石均由水磨對縫。用料非常考究,做工非常精細,堪稱壹絕。
據考證,牟氏莊園的石砌墻是我國傳統建築中最好的。兩塊石頭之間沒有任何黏合劑,打磨不平的地方用銅錢作墊。
據說,當年莊園主人發給工匠壹定數量的銅錢,磨不平石墻就把銅錢墊上,如果磨平了,銅錢就歸自己所有。所以,工匠們為了留下銅錢,就將鏨墻磨得非常平整。
同時,牟氏莊園的青磚、灰瓦皆由豆汁浸泡,可以防風化。不褪色,因而整個莊園雖然歷經百年風雨侵蝕,依然保持了原有的古樸風貌。
東忠來的主體建築客廳,是牟宗彜宴客、議事的場所。在客廳的大門上,有副楹聯:
庭有余香榭草鄭蘭燕桂樹;
室無長物唐詩晉字漢文章。
此對聯非常自豪地告訴大家,這院子裏種植的是繪畫名家手下的名貴花木,家裏收藏的是唐詩晉字等稀世墨寶。
客廳內部陳列分為三部分:東壹間是主人牟宗彜看書、寫字和幫人撰寫訴狀的地方;西壹間是供客人臨時休息的地方;中間是主人宴客的地方。
整座大廳的建築用料,非常講究,主梁都是采用直徑80厘米以上的圓木,檁條規格壹致,排列均勻,給人以高大寬闊、堅固挺拔之感。房屋內部房坡采用方磚做笆,方磚上面鋪有壹層柞木炭,這樣既能吸水防潮,又能減輕屋面的重量。
中堂上方掛有壹塊彩匾,上面寫著:“猶望公安”,這是告誡後人,記住他們的祖籍是湖北省公安縣,後世人要永懷故土,銘記公安。
在此匾額下,有壹副畫像,上面畫的是牟氏第十世祖,牟墨林的高祖父牟國瓏。
在畫像下面,還有壹份詔令,是清廷敕贈牟國瓏父母,贈其父為文林郎,其母為孺人。
在中堂的東邊墻上,還有壹副詔令是清廷敕贈給牟昌裕祖父祖母的。牟昌裕是牟墨林的本族兄長,進士出身,曾任清朝江南道、河道道、雲南道的監察禦史、九省軍門總漕部堂。
任職期間,敢向朝廷說真話,講實情,曾建議朝廷取消不許關東地區向外賣糧的禁令,還廢止了壹些不合時宜的法律條文。他的陳奏往往切中時弊,史書上說他“能言別人所不能言”。
為此,乾隆和嘉慶兩朝都很重用他,讓他在全國各地穩穩當當的做官,壹直到62歲病死在官位上。《山東通誌》和《山東歷史人物》都將他列為名臣。
這副詔令在形式與牟國瓏的那幅有很大的差別,是由五種顏色組成的,用於五品以上官員,稱“五彩“。而牟國瓏的那副用於級別較低的官員,通體只有壹種顏色,稱“素面”。
在這座客廳後面,是東忠來的四進院落牟宗彜住宅大樓。此院落是牟宗彜投入了千畝土地的賣金,選用大連洋式樓房樣,聘用萊陽縣瓦工名師、黃縣著名的木工師傅,歷時3年建成。
大樓檐枋塗有紫紅色油漆,配以白綠相間彩繪鬥拱,暖中透冷的色調被檐下陰影相襯,恰到好處地表現出房檐的深度,給人以威嚴感。
屋脊上分別建有想象中的辟邪神獸,形態各異,以資震懾。大樓懷抱東西廂,正門與屏門相望。屏門,左右連接垣墻,構成典型的四合院。屏門位於廳後樓前,精雕細刻,油漆彩繪,與客廳大樓前後呼應,氣勢莊嚴。
在大樓下層,是牟宗彜的起居寶,用於陪妻妾進餐、就寢、檢點賬目和教育子女。上層是他的專用書房,用於讀書看報、擬寫訴狀、養神休憩,同時上層也是他仿古崇古、精神享樂的地方。
昔日他曾在上層藏有十幾箱古書和大量名人字畫。珍品雖多已失散,但也有保留下的部分書籍,和牟氏家族的書畫以及名人的墨跡。
由於此大樓後來多住著牟家的兒子,所以此大樓又被稱為“少爺樓”。在東忠來院落,除了客廳和少爺樓,旁邊的廂房還有碾磨房、農具展和糧倉賬房等。
除此之外,牟氏莊園不僅有精美的布局,而且還有莊園建築三大怪,這裏所說的“三大怪”,是牟氏莊園修建時出現的與眾不同的景象,建築風格的怪異之處更是耐人尋味,壹直被人們所追尋和探索。
首先是“穿堂門兒壹線開”。在每個大院的客廳、堂屋都有前後門,而且全在壹條線上,這便突破了棲霞地區“房門不得前後開”的風水學上的老規矩。
其次是“燒炕火洞在室外”。牟氏莊園在建寢室的同時,在窗外墻角下的適當位置留壹個方形的石砌炕洞口,讓傭人在室外按時燒炕取暖。
這壹獨特的取暖設計方式,在北方民居中比較罕見。不過這樣的結構可以有效避免室內燒炕容易發生的煤氣中毒的情況發生。
最後是“煙囪立在山墻外”。在我國南北方的房舍建築,無論是平房還是樓房,其煙囪的位置壹般是設計在屋脊檐坡上。
然而牟氏莊園卻將莊內的近百個煙囪豎立在山墻外面,頂端有遮雨帽,遠看宛如托在雲霧中的壹座小塔,小巧玲瓏,別具壹格。
這種設計的作用是天冷取暖燒火坑,木柴燃燒散發熱量不大,為充分利用熱,把煙囪安在山墻邊,是為了延長煙火的走向,讓柴或草的熱度保留於炕內。可以讓房屋的保暖性能更好壹些。
由此可見,牟氏莊園的整個建築和布局,以其恢宏的規模、深沈的內涵,被諸多專家學者評價為“百年莊園之活化石”,“傳統建築之瑰寶”,“六百年旺氣之所在”。
牟氏莊園院門
誰知道土改後的牟氏莊園情況土改後地就分給了老百姓,其實就是把他家當地主壹樣,該審判的審判,家裏的東西該分的分,該沒收的沒收,***產黨嘛,就是誰有錢,誰倒黴,建國以前有能耐的人都該殺的殺,該判的判,誰窮誰就光榮。1986年國家把它保護起來成了國家級保護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