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得到甄子丹本人認同
李晉從小喜歡動畫、漫畫和動作電影,兒時曾在《少年漫畫》和《科幻大王》發表漫畫故事。2002年傳媒大學本科畢業設計時學習3DSMAX技術,由此想起曾經的夢想——做以偶像甄子丹為原型的動畫,他說:“壹方面我非常欣賞他,覺得他動作幹凈利落,適合用動畫表現。另壹方面我也想挑戰香港的馬富強老師做的李小龍動畫,看看自己能把甄子丹做得多像。”
2002年7月得到留校任教後,李晉於當年11月開始動手制作,為能把甄子丹做得逼真,李晉反復觀察他的照片進行繪制,但由於動畫的故事情節壹直沒落實,在修改了5版後他停下來,就留下幾段動作作為測試片段。
這些片段得到甄子丹影迷論壇網友的支持,論壇負責人還幫他獲得甄子丹本人的授權。後來的日子裏,甄子丹不僅曾在李晉網頁留言,更是直接發過email支持。偶像的鼓勵,讓李晉又有了動力,他覺得即使沒有任何資金支持,也要完成它,算是給喜愛它的朋友們的禮物。
放棄動作捕捉,手動調制
由於甄子丹在很多訪談裏都承認受李小龍的影響很深,加上李晉自己也曾學過武術,他在照著《李小龍技擊法》這本書練習時,也體會到了甄子丹無論是在電影風格還是武術哲學上,都繼承了李小龍的精神但又有所發揚。甄子丹和李小龍隔空對打的故事大綱出爐,《武之夢》的制作正式開始。
在表現風格上,李晉壹開始有些猶豫是否用上擬人化的CG,在李晉看來CG模型很難做得和真人壹模壹樣,動起來更要註意很多細節,弄得就像進入“恐怖谷”效應(觀眾會對特別像真人的CG角色反感)還不如做得誇張壹點。甄子丹和李小龍,壹個是活著的武打明星,壹個是逝去的功夫大師,很容易會被人拿來比較。最終李晉還是決定用寫實風格,“如果不這麽做,就缺少震撼感,動畫的層次就下來了。”
壹般擬人CG動畫都會采用動作捕捉技術,李晉告訴記者,傳媒大學也有類似設備,但是精度不夠。最關鍵的問題是,沒有人能模仿出甄子丹和李小龍這麽高水平的動作。雖李晉也找朋友表演武打做參考,但最終還是選擇壹幀壹幀地去控制動畫。為此他在制作過程中觀看了《殺破狼》《導火線》《猛龍過江》等,選擇很多經典的動作作為參考,“關鍵的動作自己也會比劃幾下,加入壹些自己的設計。”
由於是單打獨鬥,李晉的《武之夢》大約進行了3年,使用到的有3dsmax、zbrush工具,mentalray渲染,fusion合成,Vegas剪輯。
李晉在《武之夢》中讓李小龍“復活”,但在他看來讓“CG李小龍”完整地主演壹部電影還是相當難。人物皮膚的質感、毛發和布料模擬都可以解決,但骨骼、肌肉的運動,皮膚擠壓和拉伸的狀態則很難。即使有運動捕捉,也很難真實再現演員的細微表情。李晉說,如果真的讓CG李小龍主演電影,最好的方法是用CG替換面部,讓替身演員展現李小龍等的肢體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