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教父》壹炮打響,不僅連續67個星期高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榜,而且也成為英國、法國、德國等其他國家的最暢銷書,總***銷售了2100萬冊。 後來,普佐與弗朗西斯·科普拉合作,將《教父》改編成電影劇本,由科普拉搬上銀幕。影片《教父》的成功遠遠超過了小說,在贏得數項奧斯卡獎的同時,也帶來了數百萬美元的收益。這部電影的壹些臺詞成為當時的流行語,有些還被收進了美國詞典。 “教父”熱也由此誕生了壹類新型的反英雄犯罪小說——家族犯罪小說。家族犯罪小說對於傳統反英雄犯罪小說的創作模式壹個根本性的突破。傳統的反英雄犯罪小說,包括黑色懸念小說,多於個體罪犯和謀殺案件有關。即便是壹些描寫犯罪團夥的小說,所強調的也是犯罪主人公的個人興衰,作者以在表現犯罪主人公的悲劇性結局。而《教父》描寫了壹個犯罪家族以及這個家族在整個美國黑社會勢力中的爭鬥。作者意在表現主人公驚人的冒險經歷。自《教父》起,美國反英雄犯罪小說的模式已經實現了從受罰型主人公到冒險型主人公的轉變。
文學批評家們認為,馬裏奧·普佐的作品不僅對研究20世紀文學的學者們來說是頗有益處的,而且對未來的社會學家和歷史學家們來說也是如此。在詹姆士·B·霍爾看來,普佐的小說“顯示了19世紀中葉最優秀的區域性小說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