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免費電影 - 名人小故事司馬光

名人小故事司馬光

① 司馬光警枕勵誌故事

司馬光小時侯聰明好學,他常常擔心自己的知識不如別人的多,所以不管學什麽,都要比別人多花壹倍的功夫。他跟壹些小孩子壹起讀書,其他小孩子讀了壹會兒勉強能夠背誦,就壹起出去玩了。

只有司馬光壹個人還坐在書房裏,在認認真真的讀書。而每次這個時候,司馬光把自己關在書房裏,直到把書背的滾瓜爛熟了才出去玩。長大以後,司馬光仍然堅持著這種勤懇用功的作法。

曾經用木做了壹個枕頭,取名叫"警枕",因為枕頭是圓的,所以人壹翻身枕頭就會落到地下,"砰"的壹聲,自然會把人警醒。因此,司馬光每次在半夜裏聽到響聲,便馬上起床,點燭讀書。由於勤奮好學,司馬光終於成了壹名著名的學者。

(1)名人小故事司馬光擴展閱讀

司馬光 ,世稱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西晉安平獻王司馬孚之後。

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司馬光登進士第,累進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壹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

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司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學術上。其中最大的貢獻,莫過於主持編寫《資治通鑒》。宋神宗熙寧年間,司馬光強烈反對王安石變法,上疏請求外任。熙寧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禦史臺,自此居洛陽十五年,不問政事。

這段悠遊的歲月,司馬光主持編撰了294卷近400萬字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鑒》。司馬光的獨樂園,既是他的寓所,也是《資治通鑒》書局所在地。這裏環境幽美,格調簡素,反映了園主的情趣和追求。

其書局在汴京時已奉詔成立,除了司馬光之外,當時的著名學者劉恕、劉攽和範祖禹都參與了書局的工作。其中,司馬光任主編,劉恕、劉攽、範祖禹為協修,司馬光的兒子司馬康擔任檢閱文字的工作。司馬光來洛陽後,便把《資治通鑒》書局由汴梁遷到洛陽。

在獨樂園中常住的不僅有書局的工作人員,當時洛陽的名賢如二程、邵雍、文彥博等也常來此聚會,堪稱是壹個學術中心。

② 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

1、砸缸救人

司馬光在6歲時,開始讀書,7歲的時候,就把《左氏春秋》倒背如流。在他8歲的壹天,和小夥伴們壹起在院中玩遊戲。過了壹會兒,其中壹個小朋友,滿臉是汗地跑到大缸旁,想伸手捧點兒水洗洗臉。壹個不小心,就掉進了裝滿了水的大缸裏。其他的小夥伴們聽到動靜後,就都急忙跑過來,想把他救出來,但是他們個頭太矮了,夠不著。

小夥伴們都嚇壞了,慌慌忙忙地跑去找大人。司馬光剛想去找大人,但是來不及了。就急中生智拿起了旁邊的壹塊大石頭,向大缸砸去。“砰”的壹聲,大缸裏的水壹湧而出。小夥伴得救了,其他的小夥伴們高興得手舞足蹈,連大人們都稱贊司馬光是個聰明的孩子。就這樣,司馬光的故事頓時間,傳遍了中國各地。

2、睡“警枕”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出於這個原因,他經常受到先生的譴責和被同伴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毛病。為了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壹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壹個警枕,早上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醒。從此他天天早早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了壹個學識淵博、寫出了《資治通鑒》。

3、勤學惜時

當司馬光在私立學校讀書時,他壹直認為自己不夠聰明。為訓練記憶力,他常要花比別人多兩三倍的時間去記憶和背誦書上的東西。當老師講完書上的東西,其他同學讀了壹會就能背誦,於是紛紛跑出去玩耍。司馬光壹個人留在學堂裏,關上窗戶,繼續認真地朗讀,直到讀得滾瓜爛熟,合上書本,能背得壹字也不差,才肯罷休。

他利用空閑的時間,比如騎馬趕路的時候,壹面默誦,壹面思考文章的內容。他不僅對所學的內容能夠記誦,而且記憶力也越來越好,少時所學的東西,終身不忘。由於他從小學習壹絲不茍,為他後來著書立說奠定了很堅實的基礎。

司馬光堅持不懈地埋頭學習,往往忘記吃飯。他住的地方,除了書本,只有非常簡單的擺設:壹個板床、壹條被子、壹個圓木的枕頭。

4、永遠做壹個誠實的人

司馬光小的時候特別喜歡吃青核桃。壹天,他想吃青核桃,姐姐替他剝皮,卻怎麽也剝不開。姐姐走開後,壹個女仆把青核桃放在開水裏燙了壹下,皮就很容易剝了下來。姐姐回來壹看,便問是誰剝下來的,司馬光說是自己剝的。

但是這個過程恰巧被父親親眼看見,見他撒謊,就嚴厲地訓斥他怎麽能這樣撒謊!這件事雖然很小,但卻給司馬光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從此,無論是為人,還是平時在學習的過程中間,司馬光總是十分的誠實,不敢有半點虛假。

5、撰寫資治通鑒

宋神宗熙寧年間,司馬光強烈反對王安石變法,上疏請求外任。熙寧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禦史臺,自此居洛陽十五年,不問政事。這段悠遊的歲月司馬光主持編撰了294卷300萬字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鑒》。耗時19年。

《資治通鑒》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記載16個朝代,歷經19年完成。他在《進資治通鑒表》中說:“臣今筋骨臒瘁,齒牙無幾,神識衰耗,目前所謂,旋踵而忘,盡於此書。”司馬光為此書付出畢生精力,成書不到2年,他便積勞而逝。《資治通鑒》從發凡起例至刪削定稿,司馬君實都親自動筆,不假他人。清代學者王鳴盛說:“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

③ 名人的故事比如曹沖(稱象)、司馬光(砸缸)、張衡()、牛頓()

壹、曹沖稱象

很久很久以前,有壹個聰明的小孩,名叫曹沖,曹沖的爸爸是個大官。有壹天,外國人送給他壹只大象,他很想知道這只大象有多重,於是就對手下的官員說:”妳們想辦法把大象稱壹稱,我想知道它有多重。”這可是壹件難事,大象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怎麽稱它?

手下的官員開始使勁想,沒有那麽大的秤,人也沒有那麽大的力氣把大象擡起來,這可怎麽辦啊!大家都圍著大象發愁,誰也想不出稱象的辦法。這個時候,跑出來壹個小孩子,站到大人面前說:“我有辦法,我有辦法!”

官員們壹看,原來是曹沖,大家心裏在想:哼!大人都想不出辦法來,壹個五歲的小孩子,會有什麽辦法!而且大象這麽重,他怎麽可能想到辦法稱它呢!可是千萬別瞧不起小孩子,這小小的曹沖就是有辦法。他想的辦法,就連大人也想不出來。

他爸爸就說:“妳有辦法快說出來讓大家聽聽。”曹沖說:“我稱給妳們看,妳們就明白了。”他叫人把大象牽了過來,跟著他到河邊去。他的爸爸,還有那些官員們都很奇怪,曹沖去河邊幹什麽呢?大家都想看看他到底怎麽稱大象,就壹起跟著來到河邊。河邊正好有只空著的大船,曹沖說:“把大象牽到船上去。”

大象上了船,船就往下沈了很多。曹沖說:“在船挨著水的地方畫壹條線做記號。”記號劃好了以後,曹沖又叫人把大象牽上岸來。這時候大船空著,就往上浮起來很多。大家看著,壹會兒把大象牽上船,壹會兒又把大象牽下船,心裏想:“這孩子在玩什麽把戲呀,他這樣怎麽能稱出大象有多重呢?”

接下來曹沖叫人搬了很多石塊過來,裝到大船上去,搬了很多很多,大船又慢慢地往下沈了。曹沖看見船上的記號到了水面,就大喊:“行了行了!不要再搬啦!”就叫人把石塊壹塊塊搬下船來。

這時候,大家明白了:石頭裝上船和大象裝上船,那船下沈到同壹個記號的地方,這時候,石頭和大象是壹樣重的;再把這些石塊稱壹稱,把所有石塊的重量加起來,就是大象的重量了。

大家都說,這辦法看起來簡單,可是要不是曹沖做給大家看,大人還真想不出來呢。所有的官員還有曹沖的爸爸都豎起大拇指說:“曹沖真聰明!”

二、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從前,有壹個聰明的孩子,名字叫做司馬光。有壹天,司馬光和自己的小夥伴在院子裏玩捉迷藏,有人躲在樹後面,有人躲在草叢中,有人躲在假山後面。這時,意外發生了,躲在假山後的小朋友不小心掉進了假山下面的壹口大水缸裏,大水缸裏裝滿了水,如果不及時將孩子救出來,恐怕就要溺水身亡了。

小夥伴們都嚇傻了,有些孩子嚇得邊哭邊喊,有的孩子趕緊往家裏跑想要向家人求助。只有司馬光非常冷靜地思考了壹番,在附近找到壹塊大石頭,直接向著水缸砸去。只聽“嘩啦”壹聲,水缸直接砸出壹個大窟窿,水缸裏的水全部都流出來了,掉進水缸裏的孩子也得救了。

三、張衡造水車

張衡七歲時就對機械充滿了興趣。看到田裏的水車,他特別好奇。水車是怎麽把水送上來的呢?那麽大的輪子是怎麽轉動起來的?他為了看懂水車的工作原理,每天都要到田邊坐很久,常常忘記了吃飯時間,周圍人都覺得這個孩子很怪。

張衡簡直對水車著了魔,每天寫完字看完書後,就用個小樹枝在地上劃來劃去,可是他怎麽也研究不出來水車的具體工作原理。父親看見張衡對水車這麽著迷,沒有像其他人那樣埋怨孩子,而是覺得張衡很好學,是個可塑之才。

於是父親就走訪四處,打算購來壹個舊的水車,讓張衡好好研究。

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天之後,張衡父親從隔壁村子買來壹個廢棄的水車,雖然已經破敗不堪,但張衡看見父親用車把水車推進家時,高興地啊的壹聲就撲到父親懷裏。有了水車的張衡,再也不用遠遠地跑到田裏,每天在家裏就可以研究自己心愛的水車,他晚上睡覺都恨不得摟著大大的水車睡覺。

終於在八歲那年,張衡依靠自己長期的觀察,用壹把小刀,削出來壹個小小的水車,有半人那麽高。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和真正水車的構造壹模壹樣。張衡把他放到水盆裏,手攪動起來,水真的嘩嘩地就引了上來。從此,張衡小發明家的美名就傳遍了四鄉八鄰。

四、張衡發明地動儀

他從小就愛想問題,對周圍的事物,總要尋根究底,弄個水落石出。在壹個夏天的晚上,張衡和爺爺、奶奶在院子裏乘涼。他坐在壹張竹床上,仰著頭,呆呆地看著天空,還不時舉手指指劃劃,認真地數星星。

張衡對爺爺說:"我數的時間久了,看見有的星星位置移動了,原來在天空的,偏到西邊去了。有的星星出現了,有的星星又不見了。它們不是在跑動嗎?"

爺爺說道:"星星確實是會移動的。妳要認識星星,先要看北鬥星。妳看那邊比較明亮的七顆星,連在壹起就像燙衣服的熨鬥,很容易找到……""噢!我找到了!"

小張衡很興奮又問:"那麽,它是怎樣移動的呢?"爺爺想了想說:"大約到半夜,它就移到地平線上,到天快亮的時候,這北鬥就翻了壹個身,倒掛在天空……"

這天晚上,張衡壹直睡不著,多次起來看北鬥。夜深人靜,當他看到那閃爍而明亮的北鬥星時,果然倒掛著,他感到多麽高興啊!他想:這北鬥為什麽會這樣轉來轉去,是什麽原因呢?天壹亮,他便趕去問爺爺,誰知爺爺也講不清楚。於是,他帶著這個問題,讀天文書去了。

後來,張衡長大了,皇帝得知他文才出眾,把張衡召到京城洛陽擔任太史令,主要是掌管天文歷法的事情。為了探明自然界的奧秘,年輕的張衡常常壹個人關在書房裏讀書、研究,還常常站在天文臺上觀察日月星辰。

他想,如果能制造出壹種儀器,能夠上觀天,下察地,預報自然界將要發生的情況,這對人們預防災害,揭穿那些荒誕的迷信鬼話,該是多麽好啊!於是,張衡把從書本中和觀察到的材料,進行分析研究,開始了試制"觀天察地"儀器的工作。他把研究的心得先寫成壹本書,叫做《靈憲》。

在這本書裏,他告訴人們:天是球型的,像個雞蛋,天就像雞蛋殼,包在地的外面,地就像蛋黃,就叫做"渾天說"。接著,張衡根據這種"渾天說"的理論,開始設計、制造儀器了。不知經過多少個風雨晨昏,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壹個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儀器--渾天儀誕生了。

這個大銅球很像今天的地球儀,它裝在壹個傾斜的軸上,利用水力轉動,它轉動壹周的速度恰好和地球自轉壹周的速度相等。而且在這個人造的天體上,可以準確地看到太空中的星象。張衡說:"天上的星星,能見的***有二千五百顆,但我們經常能看到的卻只有壹百二十顆。"

後來,張衡經過努力鉆研,又發明創造了世界上第壹架能預報地震的儀器--地動儀。這個地動儀也是鋼鑄造的,形狀像個酒壇子,四周鑄著八條龍,每條龍口裏含著壹個小銅球。只要哪壹條龍口中的銅球吐了出來,就預示著那個方向發生地震了。測試非常靈驗,沒有壹次不準。

五、牛頓與蘋果的故事

據說1665年秋季,牛頓坐在自家院中的蘋果樹下思考問題。壹個熟透了的蘋果落下來,正好打在牛頓頭上。牛頓想:蘋果為什麽不向上跑而向下落呢?他問他的媽媽,他媽媽也不能解釋。

大凡科學家都保留壹顆童心,牛頓也不例外,當他長大成了物理學家後,他聯想到了少年的“蘋果落地”故事,可能是地球某種力量吸引了蘋果掉下來。於是,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

牛頓從蘋果落地這壹理所當然的現象中找到了蘋果下落的原因——引力的作用,這種來自地球的無形的力拉著蘋果下落,正像地球拉著月球,使月球圍繞地球運動壹樣。這個蘋果擊中了人類最具智慧的頭顱。牛頓的故事在人類探索世界的道路上留下了漂亮的壹筆。

④ 名人司馬光的故事大全50字

名人司馬光的故來事50字如下:

北宋時源有個很聰明的小孩,他就是司馬光。有壹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裏玩耍,院子裏有壹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壹不小心掉到了水缸裏。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壹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壹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裏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裏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沈著冷靜,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馬光出了名。

(4)名人小故事司馬光擴展閱讀:

人物軼事:

司馬光受父親的誠實教育的影響,壹生誠信。大概在五、六歲時,有壹次,他要給胡桃去皮,他不會做,姊姊想幫他,也去不掉,姊姊就先行離開了,後來壹位婢女用熱湯替他順利將胡核去皮,等姐姐回來,便問:“誰幫妳做的”?

他欺騙姊姊是自己做的,父親便訓斥他:“小子怎敢說謊。”司馬光從此不敢說謊,年長之後,還把這件事,寫到紙上,策勵自己,壹直到死,沒有說過謊言。

邵雍的兒子邵伯溫還看過這張紙。清人陳宏謀說:“司馬光壹生以至誠為主,以不欺為本。”後人對司馬光蓋棺論定之語,也是壹個“誠”字。

⑤ 名人故事我知道司馬光

砸缸英雄

有壹次司馬光跟小夥伴們在後院裏玩耍。院子裏有壹口大水內缸,有個小孩爬到缸容沿上玩,壹不小心,掉到水缸裏。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壹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壹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裏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裏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沈著冷靜,從小就是壹副小大人模樣。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馬光出了名,東京和洛陽有人把這件事畫成圖畫,廣泛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