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哲學理論研究成果運用於器樂教育中的必要性論文
隨著我國藝術教育力度的加大,藝術教育水平與日俱增。目前,我國器樂教育在教師隊伍建設和非器樂專業學生的數量及質量上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在傳統器樂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器樂教學實踐大多承襲的仍然是“師徒式”教學,因此,現階段的器樂教師絕大多數采用的是“經驗式教學”(即以教師個人的教學經驗開展教學活動)和“回憶式教學”(即以教師個人的學習經歷)。器樂課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處於中心位置,而學生則始終追隨著教師的指揮棒學習、練習器樂演奏技術,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由此受到了很大限制。這壹傳統的教學模式集中體現出傳統器樂教學的特點,即重技術、輕理論。
音樂教育哲學恰恰與此相反。它以哲學的觀點,特別是以藝術教育觀來研究音樂教育的基本方針、根本原理和指導原則。這個方面的研究主要探討的是“音樂教育的價值”“音樂教育的功能”“音樂教育的任務”“音樂教育育人目的”等問題。可以肯定的是,音樂教育哲學就是音樂教育實踐的理論基礎,它從理論的高度引領實踐工作的發展,就音樂教育哲學這壹教育學體系中的分支學科而言,其學科價值對我國現階段器樂教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導性作用,無論是其主旨思想,還是其主要內容均對器樂教學具有啟發性作用,音樂教育哲學的理論研究成果在器樂教育實踐工作發展過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那麽,如何在器樂教學的過程中借鑒大教育體系中的音樂教育哲學的理論研究成果,並將其有效地貫穿、運用於器樂教學過程之中呢?
筆者認為,以音樂教育哲學為理論基礎,以器樂教學特性為教學實踐基礎,結合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特點,對現階段器樂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這將有利於器樂教學工作的發展。究其原因在於:
壹、音樂教育哲學的研究成果為器樂教學提供了理論基礎,它解釋了器樂教學工作的存在意義
當前很多器樂學習者,特別是器樂專業學生,甚至教師都對其專業的學習目的不太明確,對其專業選擇猶豫不決。他們的潛意識中並不清楚器樂教育的目的究竟是為了傳授(或學習)器樂演奏技巧,還是為了灌輸壹種音樂審美的理念或標準。有的教師或學生從事音樂並在多次比賽中獲得獎項,或舉辦了多場個人演奏會之後,卻仍然對自己所從事的器樂演奏或教學工作並沒有準確的定位,其內心世界仍然渴求社會各界對器樂演奏或教學工作存在價值的肯定和尊重。很多教師由於對器樂教育工作缺乏明確的理解,因此,他們很多人都往往只能依靠個人預感去指導其工作方向,支撐其工作信念。
產生以上種種問題的原因,正是因為現階段的器樂教育過程中缺乏音樂教育哲學理論的支撐。
音樂教育哲學的研究成果表明,器樂教育工作的存在意義在於其深層次的人文價值,也在於其對人類社會音樂文化的豐富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器樂工作者必須認識到其自身並非壹個單純的音樂演奏技師,而是為創造本時代的精神文明成果的貢獻者。由此可見,器樂教育並非社會其他領域的附屬品,而是必需品。這壹研究成果為器樂教育提供了理論基礎,有力地肯定了器樂教育工作的存在意義。
二、音樂教育哲學的研究成果指導著器樂教學的發展方向
當前諸多器樂教學課堂中,器樂教師往往會借助自己的演奏向學生示範教師本人對作品的理解,學生亦將教師的演奏方式作為模仿的對象。學生模仿得越像,教師就越發滿意,如果學生不能和教師的要求保持壹致,便很難得到理想的成績。應該說,這壹教學方式可以在壹定程度上促進學生演奏技術的提高。然而,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的`發展卻受到了相當大的阻礙。
音樂教育哲學的研究成果認為,語言是器樂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手段,教師應該借助這壹手段向學生傳授器樂演奏技巧,啟發學生去理解音樂作品內涵,以此幫助其音樂作品理解能力的提高。因為同壹部器樂作品在不同環境和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具有不同的特點,因而器樂演奏者無須反復去揣測數十年甚至百年前的作曲家的創作初衷,以求復制出與作品創作之初完全壹致的演奏風格,也不應以某位演奏大師為藍本進行模仿。這壹舉動的結果是導致同壹部器樂作品將像機器壹樣發出同壹種聲音,令該器樂作品失去其時代。
顯然,器樂教師的本職工作並非反復向學生示範某些樂段,告訴其應該如何理解音樂作品,而是應該“啟發”學生,使其對音樂作品有著自己的理解,培養其音樂理解能力。與此同時,器樂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借助器樂的演奏技巧恰當地表達出學生本人對作品的理解。
綜上所述,在器樂教學的過程中借鑒音樂教育哲學的理論研究成果,對教育主管部門而言,在其制定器樂教育專業發展方針的過程中是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從長遠來看,要全面提升器樂教學質量,推動我國音樂教育保持可持續發展的態勢也需要借鑒音樂教育哲學的理論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管建華。21世紀音樂教育學科研究展望[J]。交響,2001(1)。
[2]曲真真。用雷默的《音樂教育的哲學》解讀中小學音樂教育新課程標準[J]。江蘇社會科學,2008(1)。
[3]蔣玲玲。試論音樂教育哲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J]。戲劇之家,2012(7)。
[4]BennettReimer。音樂教育的哲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5]郭聲健。音樂教育新概念[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7。
[6]郁文武,謝嘉幸。音樂教育與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7]鄒愛民,馬東風。音樂教育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