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任何教育,都應當以兒童為中心,而非成人。讓孩子成為主動學習者;
第二,給孩子準備有準備的環境,他們可以完成自我教育。
第三,感覺教育是基礎,壹切從感知開始。
蒙臺梭利認為人類的各種智能與體能都是因為適應環境而發展的,兒童的心理發展就是他們積極主動地吸收環境的過程,“兒童利用他周圍的壹切塑造了他自己”。在兒童具有吸收性心智的時期,為他們提供有準備的環境,使他們大量吸收有準備的環境中的有益成份,這即是蒙臺梭利藝術教育的指導思想。
遵循這壹思想,依據兒童的興趣、內在需求,以兒童的自然發展為基礎,給兒童提供壹個寬松、自由、和諧的藝術學習環境,孩子們動手操作、體驗、創作,成長為有個性、有獨立思想、對美有感知、有藝術創造能力的人。
(1 )進入更高的精神境界。
藝術以其鮮明的個性,充沛的情感,強烈的感染力,使兒童進入更高的精神境界,成為壹個具有高尚情操的人。藝術教育對於人的情感的培養與提高,有著特別重要的作用,在藝術欣賞、藝術創作的過程中,兒童自由舒展內心深處的情感,有助於建立健康、完整的人格。
科學能使人成為技術專家,藝術對人的智慧和心靈產生綜合性的影響,這壹影響觸及人的精神的任何壹個角落。透過藝術的方式,兒童從更高的層次對世界進行再認識,包括所處的自然環境、社會文化、心理世界,形成自己的審美與價值判斷。
(2 )讓孩子成為自己
蒙臺梭利認為,教育的目標是“激發生命,讓每壹個孩子成為他自己”,在這壹目標下,藝術活動的貢獻不言而喻,“幼兒會將在自由創作中達成天賦所趨的目標”。
通過有著充分自由的藝術活動,鼓勵孩子們感知並表達內心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要被他人的想法所左右;鼓勵孩子們創造、表現個性,而不是要和老師或別人壹樣,讓孩子真正成為他自己,建立逐漸強大的內心力量。
(3 )發展思維能力
各種藝術活動,有利於兒童的動作、感覺系統與空間能力的發展,促進包括專註力、理解與表達、想象力、創造力在內的各項能力發展。
藝術的教學內容不要被固化的課堂形式所限定,無論是美術創作還是手工工作,亦或者是音樂、舞蹈,都要遵循以下關於藝術啟蒙教育的原則。
原則1:建設壹個有藝術氣質的環境
蒙臺梭利認為環境本身就是最重要的藝術教育。為了實現這壹目標,須為孩子提供壹個豐富多彩,美輪美奐,文化底蘊深厚的生活環境,讓他們去體會去感知,同時發展自身所需的技能。
蒙臺梭利是環境美學的先鋒與倡導者,她認為環境的審美、品味、平衡,對兒童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在兒童成長的早期環境中,宜采取簡潔、優雅的空間裝飾,布置優美的、精心挑選的藝術作品,選用形態及顏色設計精巧、協調而富有魅力的設備及教具,這樣的環境,來對兒童即是最好的美育。
蒙臺梭利說:“我們若以科學原理為基礎,思考最適宜人生活的場所即為藝術的場所。因此,幼兒園必須具備美感……環境優美而精神豐富的幼兒園,將引導兒童的精神趨向美感,使疲憊之心得以安定”,“恰當的室內裝飾不但不會使專心工作的兒童分散精神,而且還能引導兒童趨向美的事物,達到安定疲憊心理的效果。這與助人安神沈思的教會相同,統壹壹切美感,啟發天才,產生至高無上的靈感。”
壹些偉大著作的仿制品,如印刷物,卡片,或書籍中的展示,或音樂,或讀書講故事,可以激發各個年齡段孩子對美的認知和領悟;我們可以將這些藝術材料,放置在孩子的環境當中,或進入工作區域,成為可以操作的藝術卡片;好的兒童讀物,如優秀繪本,也是兒童感知藝術的很好的材料;在環境中、課程與活動中播放的音樂,是孩子進行音樂藝術熏陶的重要方式,要仔細甄選。
除此之外,兒童環境中更為重要的因素是人,家長和老師。如果壹個成人發自內心地癡迷於生活和自然中的美,如果他喜歡攝影、喜歡做手工、擺弄小物件、喜歡采集、喜歡歌唱或者舞蹈、喜歡演奏壹種樂器,那麽這樣壹個人帶著孩子們去生活與自然當中去感受、發現,去創作,允許孩子們各自發揮想象力,這是兒童審美與藝術能力的發展的最好榜樣。
在藝術領域,環境的熏陶,遠比任何壹種課程的力量要大的多。在壹個擁有藝術氣息的環境之中成長起來的兒童,他的氣質、敏感力、審美水平都會不壹樣。
原則2:藝術源於豐富的、近距離的、真實的生活感知。
談到藝術,我們往往會想到那些令我們稱奇的藝術作品,但卻常常忽略那些存在在我們身邊的藝術。然而,藝術絕不僅僅局限於課堂和美術館。城市的建築、房間的裝飾擺設、享用的美食,以及我們所處的自然環境,無不滲透著藝術的氣息。孩子的首要任務便是學著去體會和欣賞我們生活中的藝術。
蒙臺梭利說:“藝術越接近真實就越完美”。她認為,藝術之於孩子,便是學著去體會和欣賞我們生活中的藝術,並掌握那些藝術創作所需的技能,而老師和家長要做的,就是幫助和協助孩子尋找那些美好的事物。“ 擁有壹雙發現美的眼睛,壹雙可以變廢為寶的手,還有壹個可以感知這個世界的靈魂。 ”
豐富的體驗,是藝術創造的靈感來源。內心產生的情感、憧憬、沖動越豐富,越會讓壹個人充滿了藝術創造力。孩子們走進生活,有了真實的感受,產生了觸動,有了表達願望,就會自然產生創造。壹個沒有感知的人,是無法成為藝術創作者的,所以,如果我們希望孩子在藝術上有壹定的發展或者素養,首先需要培養孩子熱愛生活,有對美的感知。
我們絕不能將藝術與生活的其他方面分割開來。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幫助孩子擁有壹個藝術家的靈魂——可以捕捉到散落在生活中的藝術。
原則3:鼓勵個性化的自由表達,減少成人指導和評價
藝術表達是壹件極具個性的事情,它不應當有唯壹的、正確的評價標準。好的藝術啟蒙老師會重視引導孩子的個性化表達,鼓勵他們追隨內心的感受,鼓勵自由的創作,去除模式化的要求,並減少成人的評判。在藝術領域的教學當中,並不需要老師都是藝術高手,更重要的是準備環境,帶孩子們進行藝術體驗,允許自由創作。
例如,相比於以模仿為主的所謂美術課程,自由塗鴉才是更能激發兒童美術發展的最佳方法。比起集體創作或老師給孩子做的模型來說,孩子自發創作的個人作品對他們來說更有意義。
好的藝術活動中,孩子們會學到如何運用各種藝術表現手法進行創作。孩子最終作品的好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學習和運用的過程,孩子們正是通過自己動手操作這些材料完善了自我創作的能力——撕,剪,粘貼,塗色,繪畫,玩泥土,用紙、電線、繩子和紙漿模型制作動態作品和雕塑。
原則4:提供便利的、形式多樣的創作材料
以美術啟蒙為例,在蒙臺梭利環境中,準備好壹個很棒的美工區是十分必要的。這裏有孩子們自由創作所需要的壹切物件,供他們自由取用:壹定的工具,包括畫筆、顏料、畫架、畫板夾、畫框、卡紙、剪刀、裁紙刀、工具箱等。各種紙張,各種可以用來進行創作的材料。創作可以在任何地方,並不局限在畫板上,例如可以在石頭、塗鴉墻、大樹、身體、布、木板、沙子上作畫。
原則5:體驗藝術形式的多樣性
世界是多元的,藝術的主題、觀點、內容、藝術表現形式也是多樣的。藝術是非常個性化的表達,它也因為藝術家、國家、地域、文化、種族的差異而有巨大的不同。通過藝術活動,帶領孩子們去感知這些不同,在孩子們發展個性的同時,也學會接納、理解和尊重他人的不同,建立對世界多元性的認知。
原則6:藝術教育是融合和開放的
藝術教育不是孤立的活動,它應當滲透到整個教學、生活中的各個方面,而不僅僅是藝術課程中。藝術教育,與感覺教育、日常生活教育、語言教育,甚至是數學,都密不可分。
例如,觀察種子成長為壹株植物會激發孩子做很多事情:畫壹株植物、制作葉子拓片、雕刻壹株植物,或用水彩或蛋彩顏料自主創作。不僅如此,搭積木、參觀博物館,聆聽或創作音樂,編纂民族風味食譜——這些活動都可以引導孩子自發地進行藝術創作。
例如,可以帶孩子利用光和影進行藝術創作,僅僅是陽光就是壹個偉大的畫家,它能使世間萬物煥發出不同的形狀、色彩。比如蒙臺梭利常做的色卡的工作,讓孩子們在自然界中尋找跟色卡顏色接近的物體也是壹個很有趣的體驗。
雲飛
2019年2月20日
於北京溪谷森林自然教育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