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有著光輝的 歷史 ,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帝國和奧匈帝國都曾將首都設立於此,歐洲地理中心的位置又使得這座城市成為不同文化的交融點。漫步維也納街頭,街道兩側滿是不同顏色和不同風格的精美建築,在欣賞這些龐大而精美的藝術品的同時,仿佛有動聽的音樂從磚石和窗棱的縫隙中流出。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對於這座城市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不僅由於這座建築位於以環城大道為輪廓的老城區的中軸線上,更因為這座歌劇院中的表演壹直以來都代表著全世界古典音樂的最高水平。
這座高水平的歌劇院建成於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建築風格較為混搭,整體造型對稱、方正,大氣磅礴,遍布外立面的圓拱造型讓人想起羅馬風格,而細節處的裝飾與浮雕以及綠色的屋頂又彌漫著巴洛克式的浮華。莫紮特的《唐·璜(Don Giovanni)》是維也納歌劇院上演的第壹個劇目,而在這之後,也只有世界頂級水平的歌劇,才能獲得再次演出的資格。
位於維也納市區核心位置的聖斯蒂芬大教堂壹直以來都被稱為“維也納的心臟”。聖斯蒂芬大教堂見證了維也納不同時期的 歷史 ,而其中的每壹段 歷史 ,也都在這座教堂上留下了印記。
聖斯蒂芬大教堂最初建設於公元十二世紀,是壹座羅馬風格的建築,這壹時期的的結構僅留下了大門和周邊的墻壁;哈布斯堡王朝統治時期又對教堂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教堂南側高聳而精美的哥特風高塔就是這壹階段的作品,北側大門方向的兩座塔建成時間較晚,從外形上看具有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建築的特點;十八世紀,教堂整體又進行了壹次大的擴建和翻新,在教堂的外壁和屋頂上增加了很多巴洛克風格的奢華裝飾。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這座教堂在戰爭中遭到了嚴重的損壞,經過現代工匠的修復,最後才得以以如今的面貌展現在世人眼前。
整座教堂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並非布滿哈布斯堡王朝徽記的屋頂或是內部空間富麗堂皇的裝飾,而是教堂南側雄渾而精致的高塔。這座高塔高達136米,在全世界的教堂建築中排名第三,整座高塔上密布著哥特風的裝飾與雕塑,美麗中又透著壹絲詭異,完美地詮釋了哥特藝術風格的特點。
聖斯蒂芬大教堂頂部對外開放,遊客可以購票乘坐電梯登上北側鐘樓旁的觀景臺,壹覽音樂之都的美好輪廓。
哈布斯堡王朝在維也納留下了眾多遺產,而美景宮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美景宮並非皇宮,而是神聖羅馬帝國軍事統帥——歐根親王的夏季宅邸。歐根親王被譽為歐洲世上最傑出的軍事將領之壹,他為哈布斯堡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所以他的宅邸也絲毫不比皇宮遜色。
美景宮分為上美景宮和下美景宮兩部分,兩者都是富麗堂皇的巴洛克式宮殿建築,兩座宮殿建築之間則是壹片寬闊而精致的花園,下美景宮被歐根親王用作自己日常的居所,而上美景宮則是他宴請賓客的接待場地。美景宮外表莊嚴大氣,內部則異常奢華,每壹間大廳,都進行了極為華貴精致的裝修,從壁畫到家具再到吊燈,無不體現了哈布斯堡王朝統治者的經濟實力和生活情趣。
上下美景宮如今都已被改造成奧地利國家美術博物館,上美景宮主要陳列十九、二十世紀的藝術作品,下美景宮主要展出中世紀、巴洛克藝術作品,這其中最有名的應該要數古斯塔夫·克裏姆特的名作《吻》。
坐落在維也納環城大道外側的藝術史博物館是世界第四大藝術博物館,也是藝術愛好者們心中的聖地,與美景宮不同,藝術史博物館從壹開始就被設計為專業的展館。十九世紀,維也納進行了壹次大規模的城市改造,收藏了大量珍貴藝術品的哈布斯堡王朝決定建設壹座宏偉奢華的博物館以收藏陳列自己的藏品。
從設計到竣工,維也納藝術博物館的建造***耗時近三十年,這座建築本身也是壹件高水平的藝術珍品,這座建築總體呈現出文藝復興時期風格,中央有壹個高大的意大利式拱頂,內部裝潢極為華麗,每壹寸墻壁和天花板上,都布滿了壁畫與雕刻。
藝術史博物館內收藏了各種形式、各個時代,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珍貴藝術品,從古埃及的雕塑,到中國古代錢幣,再到文藝復興時期的油畫,妳幾乎可以在這裏欣賞和了解到關於藝術的壹切。
維也納市政廳是維也納的管理中樞,同時也是舉辦公***活動的場所,市長辦公室與市議會都設置於市政廳大樓內。市政廳是壹座建於十九世紀的新哥特式建築,也就是具有哥特藝術特點的近代建築,其外觀特點非常鮮明,五座哥特風的高塔壹字排開,位於中間的壹座最高,有98米。
市政廳的平面布局由多個方框組成,方框中間則是寬敞的天井,這樣的設計使得樓內的每壹個房間都能得到良好的采光與通風。雖然市政廳是壹座近代建築,卻將哥特藝術審美發揮到了極致,整個建築的每壹個細節,都散發著來自中世紀的精致與華麗。
作為城市的權力核心,市政廳並沒有將市民和遊客拒之門外,妳可以在回廊中漫步,在天井中仰望,但請不要打擾到在這裏工作的人們。
維也納的天際線上,除聖斯蒂芬大教堂的南塔外,最引人註目的應該就要數還願教堂的白色雙塔了。還願教堂,從這個名字就能得知,這座建築的背後,壹定隱藏著壹段故事。1853年2月18日,奧地利帝國皇帝弗蘭茨·約瑟夫壹世在維也納城墻散步時遭到刺殺,然而刺客手中的利器被皇帝禮服堅硬的衣領阻擋,未能造成致命傷,皇帝因此幸免於難。弗蘭茨·約瑟夫壹世的弟弟斐迪南·馬克西米利安為了感謝上帝的護佑,決定號召民眾捐款,在刺殺現場修建壹座教堂,1879年,還願教堂正式建成。
還願教堂的外墻由白色砂巖構成,與壹般教堂相比,顯得更加纖細、精致,讓人聯想到象牙雕成的精美藝術品。不過,淺色的外墻也給教堂帶來了更大的維護負擔,因為白色砂巖很容易受到空氣成分的侵蝕而變色,城市管理者們會定期對外墻進行清洗。
還?願教堂是壹座純粹的哥特式教堂,由內而外無不貫徹著哥特式美學。教堂內部並沒有太多復雜華麗的裝飾與雕刻,束柱與拱券如同肋骨壹般鋒利的線條勾勒出了高大的空間輪廓。陽光透過彩色玻璃射入,繪出光影斑駁的畫面,空曠的教堂中,時間仿佛停止了流動。
卡爾教堂是壹座結合了文藝復興與巴洛克兩種風格的建築。這座教堂的平面布局為等臂希臘十字,有著希臘柯林斯式立柱支撐的正門和由帆拱支撐的意大利式拱頂,從總體結構上來看,十分像是壹座縮小版的聖彼得大教堂,從細節來看,這座教堂外部布滿了巴洛克式的精美裝飾。
教堂?內部空間則更加偏向於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風格,雄渾的大理石立柱,彩色壁畫,栩栩如生的人物浮雕,都能看到聖彼得大教堂的影子。在合適的季節和時間,陽光會從祭壇上方的鏤空天窗射入,整個空間都會彌漫著金色的光輝。 卡爾教堂的背後也有壹段 歷史 故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卡爾六世在位時,維也納爆發了鼠疫,皇帝在祈禱時說,如果鼠疫的蔓延能夠停止,他就修建壹座教堂,當疫情結束後,卡爾六世兌現了自己的承諾。二戰末期,為了從納粹手中解放維也納,進入戰略反攻的蘇聯軍隊與德軍在維也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壹萬七千名蘇軍官兵為這座城市獻出了生命。戰爭結束後,奧地利和蘇聯兩國***同在維也納黑山廣場建立了紀念碑。
這座紀念碑由立柱和弧形兩部分構成,立柱的頂端是壹名挎著波波沙沖鋒槍,手持旗幟和蘇聯國徽的士兵,而弧形部分則是蘇聯紀念碑建築中常見的柱廊結構,整個紀念碑呈現出斯大林時期的蘇聯式現代古典主義建築風格。
時光飛逝,如今蘇聯已不在,而英雄將被永遠銘記。
二戰結束後,在東西方兩大陣營的利益妥協下,奧地利成為了永久中立國,在這個背景下,維也納成為了聯合國的四個官方駐地之壹,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國際組織都將維也納作為機構常駐地,包括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等。
為方便眾多國際組織的辦公運作,維也納在多瑙河畔建立了壹座新城——維也納國際中心。與古典風格的維也納舊城不同,國際中心的設計風格非常現代化,整齊而線條簡練的公寓樓,玻璃幕墻的大廈,蜿蜒層疊的立交橋,讓人忘記自己身在維也納。
雖然風格相差甚遠,這座新城同樣能夠體現出維也納的審美,在現代藝術與設計的舞臺上,維也納人同樣是最頂尖的選手。
維也納的每壹座建築都值得造訪者仔細地觀察和凝聽,不同的人,也會從其中解讀出不同的旋律。用欣賞音樂的心態和方式來 探索 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會讓妳有更多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