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歡聲笑語的現在,已經早早遠離了戰爭的喧囂和恐慌,或許我們這壹輩子都不可能去身在那樣壹個慘絕人寰的戰爭年代。即使沒有了那種生活,我們也不可能忘記了那段黑暗的歷史。比如二戰時期中國的南京大屠殺,比如二戰時期德國的對猶太人的大屠殺。整個影片我看下來沒有哭過壹次,但是我卻是濕著眼眶看下來的,並不是因為感人,而是感到了憤怒,看到了電影裏的猶太人,我總能不自然的想起來中國的南京大屠殺,但是又開心於猶太人的幸福,戰爭真會讓人露出最猙獰的面孔,也會激發出人內心最深處的善良,開心於他們所幸還有奧斯卡辛德勒。
生命的顏色:黑與白之間的那壹抹紅色
影片的開頭便是壹個微弱的燭光,那紅色的燭光在黑與白之間的背景燃燒著,伴隨著猶太人低聲吟唱著的聖詠曲,燭光漸漸熄滅,壹絲白煙緩緩升入空中,拉開故事的帷幕。這並不是除了結尾電影中出現的唯壹的顏色,在山頭上與情人騎馬駐足的辛德勒的腳下,在猶太人“自由區”中,在黑白世界裏,有壹名穿紅色裙子的小女孩在其中漫無目的的穿梭在街區中。鏡頭跟隨著小女孩的腳步穿越過壹個個街區,在這充滿哀嚎的地獄裏,小女孩像是壹個旁觀者,又像是壹個訴說者,天地之間唯有她才是這場屠宰場的主角。?她是壹個穿鮮紅色衣服的小女孩,她的出現絕對有她的意義,或者說,是壹種符號。紅色,鮮血的顏色(在這裏當然不是性欲),但又代表著生命與希望。辛德勒的眼神在隨著小女孩移動的同時,內心的某種東西似乎也在悄悄的變化著,辛德勒的內心同樣燃起了救贖的火焰。此時電影響起低沈的童聲合唱,伴隨著小女孩被納粹黨無情的殺害壹同消失了,消失的那條生命,僅僅是那樣的脆弱,僅僅是那樣的微不足道。
完美的和弦:法西斯的死亡催眠曲
影片最大的看點之壹就是其音樂的運用,電影自開頭就加入了猶太人祝福禱告的音樂,這首樂曲預示著電影的悲慘,也不乏帶有生命的希望。?影片中最為動聽的無疑是主題曲main theme了,這首曲雖然不長,但卻有著電影配樂的完整結構,長笛的簡潔序曲之後,帕爾曼的小提琴演奏出了主旋律,那琴聲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憂傷的旋律仿似傾訴猶太人的悲慘命運,但細聽之後,流暢的旋律中又有壹些亮色和希望,並非是完全的悲傷,正如片頭中黑暗的壹點燭光,這是善良如辛德勒之人給予這些曾經災難深重的人們,在這裏,帕爾曼的琴聲並非是壹成不變的,時而明亮;時而低回,但都充滿激情,讓人感動不已,這當然是和帕爾曼身為猶太人,對這段歷史感同身受的緣故。
在電影的中期,納粹軍官焚燒猶太人屍骨的那個場景,在黑白的電影裏卻拍出了別樣的畫面:被焚燒的屍骨灰塵飛揚好似寒冬臘月時空中飄著的鵝毛大雪,如若不是故事接下來的發展,或許就真的當做了影片中的季節已經進入了冬天,納粹軍官命令那些活著的猶太人去焚燒、掩埋自己的族人,壹個個屍骨在地上被隨意拋棄。電影雖是黑白色,但是壹堆堆被死人堆成的小山、半掩埋的人頭骨在影片當中卻是如此的乍眼。而此時片中所配的音樂是壹首合唱曲,前半段是弦樂為主的鋪陳,其後則是氣勢非凡的壹段合唱,歌聲此時卻顯得有些超然,像是在做彌撒,願逝者安息。
接著的故事發展,則是我最震驚的場面。納粹軍在居民區裏搜查僥幸活下來的猶太人,他們用聽診器來著這些無辜的人們,聽診器是醫生專用,原本是世界上最神聖的用來救死扶傷的器具,而在這裏卻是用來傳達滅絕猶太人生的希望的信息。聰明的猶太人鉆到了鋼琴裏想要得此生存,殘酷的納粹軍沖著鋼琴就是壹陣掃射,?此時在壹個房間裏居然想起了巴赫的《平均律賦格曲7號》,這是壹個德軍軍官在演奏,技法很嫻熟,旋律在流淌,而另兩個士兵則在爭論這是巴赫還是莫紮特,此時漆黑的城市到處都是火光和槍聲,這場戲是那麽的荒謬,又如此的真實,納粹對巴赫、貝多芬,莫紮特們的喜好是確定無疑的,令我震驚的則是他們在作惡的同時,還有閑情逸致演奏和欣賞美妙的古典音樂,這是怎樣的壹種性情?後來我看了《發條橙》、《現代啟示錄》才明白,其實音樂並不是 “好人”的專利,所謂音樂可以陶冶情操之類的說法根本就是扯淡。
在電影下期的時候,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女人和孩子們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未來。?Auschwitz-Birkenau(奧斯維辛集中營)是影片中最為陰郁的樂曲,出現在奧斯維辛猶太女人洗澡的那場戲,小提琴在中低音區反復遊走,營造出壹種極其不安和恐慌的氣氛,配合畫面上女人的尖叫和驚恐的表情,產生極其沈重的效果。
?Making The List出現在辛德勒和他的秘書策劃挽救猶太人的“辛德勒的名單”場面,此段音樂是比較典型的好萊塢式交響配樂,起伏很大,具有極其強烈的戲劇感。曲中反復出現了主題的變奏,歌頌這人性最為光輝的時候。這也是約翰·威廉姆斯專門為影片作了壹首曲子,我能夠想象出演奏者演奏這首曲子時的神態表情——壹個守望者站在被戰火、哭泣、死亡包圍的黑色的天空下無語哽咽。
辛德勒的名單:凡救壹個人,便是救了全世界
這裏才講到了辛德勒,他是故事中的主角,是壹個納粹黨員,是壹個聰明絕頂的商人,是壹個愛好美色的人,同樣,也是壹個救了壹千多條生命的人。
他的開場華麗但是並不光芒四射,他風度翩翩,善於交際,與納粹上層人士保持著良好的關系他看重的更多的是個人奮鬥下來的商業利益,這讓他做起因為戰爭而獲取利益的事情來毫無愧疚,但是同時也讓他對納粹的反猶價值觀不以為然。?斯皮爾伯格並沒有因為辛德勒此後的偉大舉動,而刻意掩飾他的道德缺陷,在猶太人被驅逐的時候,此時的他並沒有幫助他們什麽,倒是更樂於趁機榨取些商業價值。他讓猶太人進入他的工廠也更多看中的是其低廉的成本,甚至只要他願意可以任意處置的權力,這是壹樁多麽完美的買賣,壹場多麽殘酷的“圈地運動”,奪去猶太人的壹切財產,在此基礎上建立工廠,再讓這些壹無所有的猶太人進入工廠工作,辛德勒顯然也很享受自己超越父親的業績。 然而依紮克史登既是影片中或缺不少的角色,也是辛德勒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辛德勒內心改變的過程離不開史登,史登努力在德國人和猶太人之間周旋,給了辛德勒壹個發財的機會,無意間同時也讓辛德勒開啟了壹道挽救猶太人生命之門。辛德勒是自私的,最起初的他只想著自己謀利,但是史登的壹次次的請求、納粹黨軍人壹次次慘絕人寰的舉動漸漸影響著本欲置身事外的辛德勒。人的舉動源自於壹種習慣,辛德勒這個習慣來源於因為壹塊手表而讓壹對老夫妻遠離了死亡的喧囂,他或許是嘗到了拯救的滿足,但是我覺得他得到了本身的釋然。辛德勒漸漸地讓拯救猶太人變成了自己的壹種習慣,以至於到影片的末尾處,辛德勒還在懊悔沒有因為壹輛車、壹個領針去換取十多個人的生命,他大聲痛哭著,像個孩子壹樣,工人們抱住了他,緊緊的抱住了他。
很多時候。人類善和惡的壹面都會潛伏在內心裏,影片中不僅僅在辛德勒身上體現,同樣有這種善良的還有阿蒙·葛斯。辛德勒交給了他救贖,同樣也窺視到了阿蒙心裏的那壹點點沒有泯滅的人性,但是這壹點點沒有泯滅的人性很快的就隨著阿蒙給的裏謝克那壹槍結束了。他對猶太女子海倫的愛無可奈何,當他見了海倫第壹面的時候,他因為感冒並不想傳染給海倫讓我看到了他內心其實也存有憐愛,他在酒窖裏對海倫施暴,吶喊的表白,在我的眼中當時他只是壹個普通的、憤怒的、墜入愛河的壹個年輕人,當黎明再次升起的時候他便又變回了那個冷酷無情以射殺猶太人為樂的阿蒙了。
辛德勒被猶太人尊為"義人,""辛德勒的名單"上在冊的猶太人亦把自己稱為"辛德勒的猶太人"。名單,在辛德勒的墓碑上成為不被遺忘的記憶。猶太人至今每年仍以誦讀名單的方式悼念在二戰中死難的同胞,在特定的場合許多人輪流誦讀壹讀就是好幾天。名單,在他們的記憶中成為不被遺忘的墓碑。出身為猶太人的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將他族的故事以電影的方式講述給我們,不僅僅讓我們記住了這歷史性的壹段黑暗,同時也讓我們知道,只要我們還活著,我們就有好多“更應該”!我們就應該不只著眼於眼前的富貴與貧困、成功與失敗、悲傷與喜悅……我們就該鼓起我們的勇氣,給自己信心去面對我們現在或以後要面對的困境與挫折!
生命不以緬懷得到升華,卻以壹個人名而得以提升價值所在。辛德勒先生,我也願在妳的墓碑上放上壹塊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