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是壹位多產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包括有將近300首的大合唱曲;組成《平均律鋼琴曲集》的壹套48首賦格曲和前奏曲;至少還有140首其它前奏曲;100多首其它大鍵琴樂曲;23首小協奏曲;4首序曲;33首奏鳴曲;5首彌撒曲;3首聖樂曲及許多其它樂曲。總計起來,巴赫譜寫出800多首嚴肅樂曲。 巴赫的作品深沈、悲壯、廣闊、內在,充滿了18世紀上半葉德國現實生活的氣息。他譜 巴赫 Bach -《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寫了許多充滿戲劇性因素的大型聲樂作品,其中《馬太受難曲》、《b小調彌撒》是最有影響的作品。在這些作品中,巴赫作為壹個虔誠的新教教徒,通過宗教音樂形式(受難曲、彌撒、經文歌、康塔塔等),抒發了對人類災難、痛苦的憐憫、同情以及對和平與幸福未來的渴望。與前人的作品相比,巴赫這種充滿宗教內容及復調音樂思維的作品更為廣闊地揭示了人的內心世界,但同時,他的音樂從來沒有脫離德國的音樂傳統。《平均律鋼琴曲集》是巴赫在“純音樂”領域留下的重要遺產之壹。作為壹部具有德意誌精神的作品,《平均律鋼琴曲集》體現出了那種嚴謹的德國式思維。另外,巴赫的《法國組曲》、《英國組曲》和六首《勃蘭登堡協奏曲》等樂隊作品,也都表達了作曲家對和平和美好生活的祈求與渴望。這些作品在德意誌民族人民的內心深處激起了強烈的***鳴。 巴赫壹生的主要功績:第壹,把音樂從宗教附屬品的位置上解放了出來。音樂不總是歌頌上帝,也歌唱平凡的生命。 第二,他把復調音樂發展成主調音樂,大大豐富了音樂的表現力。 第三,他確立了鍵盤樂器十二平均律原則。 第四,除了聲樂作品外,巴赫奠定了現代西洋音樂幾乎所有作品樣式的體例基礎。因此巴赫被後世尊稱為“西方音樂之父”。
在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去世後的半個世紀裏,他的音樂大體上無人問津(但是值得註意的是那個時代的最偉大的音樂家──海頓、莫紮特和貝多芬極為欣賞巴赫的天賦)。新的音樂風格在發展,巴赫的“舊式”樂曲壹時聲消音滅。但是1800年以後,人們對巴赫樂曲重新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從那時起,他的聲譽和名望與日俱增。在現今這個非宗教的時代裏,巴赫遠比他在世期間的名望更高。壹位兩百年前在風格和主題方面都被認為是舊式的作曲家,今天卻受到了廣泛的頌揚。
西方音樂史之父
巴赫《平均律鋼琴曲集》
[2] 巴赫是所有著名作曲家中水平最高的藝術家之壹。他的《平均律鋼琴曲集》有音樂聖經之譽。他諳熟他的時代的所有音樂形式,並對其中任何壹種都能運用自如,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例如他對旋律組合法(同時演奏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曲調的方法)在藝術上的精通程度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此外,他的管弦樂作品邏輯性強,變幻多樣,主題貼切感人,旋律豐富多姿,因此他愈加倍受贊頌。
巴赫的音樂,可以說是構成歐洲音樂殿堂的壹根重要支柱。對於整個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來說,巴赫的音樂成就,可以說是架在這座殿堂上的圓頂;對於其後的歐洲音樂發展來說,雖然直到19世紀巴赫才具有真正的影響力,但是這種影響力壹旦產生,便對歐洲音樂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只有當巴赫在新的歷史文化背景下具有新的文化意義時,他的音樂作品才對現代音樂具有“啟示錄”的意義。而對於後人來說,沒有研究過巴赫,就不可能理解歐洲音樂;未能深入研究過巴赫的作品,就難以成為壹個嚴謹的、精通其專業的音樂家;若不能透過巴赫音樂純樸的形式、精練的技巧乃至宗教音樂形式上的“外殼”,體驗到巴赫音樂中蘊藏著的很深的思想情感,也就難以透徹地認識巴赫音樂的本質。
藝術成就
巴赫博物館及其展品(5張) (1) 把復調音樂的技巧發展到登峰造極的程度,《音樂的奉獻》和《賦格的藝術》總結了中世紀以來的復調音樂寫作技術。 (2) 高度的復調思維與新穎生動的主調手法並用,使巴赫成為音樂史上壹個繼往開來的關鍵人物。 (3) 他是鋼琴協奏曲的奠基者,並為鋼琴演奏中大拇指的解放作出重要的貢獻。 (4) 使巴羅克時期的器樂發展到巔峰,如古鋼琴作品《法國組曲》、《英國組曲》、《帕蒂塔》,小提琴作品《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和帕蒂塔》,樂隊作品《勃蘭登堡協奏曲》以及宗教大合唱中的器樂演奏等。
音樂的意義
巴赫是位虔誠的基督教徒,他的音樂表達的更多的是對上帝的信仰
巴赫(20張),表現的是世界和諧存在的意義。巴赫認為,世界萬物都是上帝恩賜的,音樂也是上帝賜予的聖物,因此音樂是與上帝對話,通往天堂的雲梯,所以音樂的全部意義在於對上帝的贊美、感恩,通過這種隱蔽的理性方式來感覺上帝的存在後世影響
巴赫死後數十年間,僅僅被認為是較次要的作曲家,其作品也多被當成練習曲使用。 1829年,門德爾松指揮上演《馬太受難曲》,宣告“復興巴赫”運動的開始。浪漫主義時期的作曲家多推崇巴赫,但多數並不直接繼承其創作風格。 到了20世紀,由於新古典主義音樂的興起,巴赫風格在現代音樂創作中的地位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