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陌生化效果的理論源起

陌生化效果的理論源起

間離效果是德國戲劇理論家、劇作家布萊希特所提出的戲劇表演理論,是指將觀眾疏遠於戲劇或電影,這被布萊希特稱為敘事劇(史詩劇)。布萊希特認為戲劇應為政治服務;觀眾對舞臺上的戲劇投射情感會妨礙觀眾的冷靜判斷。在劇本的創作上,他多以異國的、模糊的時空背景,並運用說書人講述故事,以達到觀眾與劇情間的疏離效果。間離理論是布萊希特為推行“非亞裏士多德傳統”的新型戲劇而在“戲劇結構、舞臺結構和表演方法等”方面所做的壹系列改革實驗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則,是敘述體戲劇所特有的特征。國內長期以來總傾向於將間離理論視為壹種表演方法。例如王曉華在《對布萊希特戲劇理論的重新評價》中所歸納的:間離“作為壹種方法主要具有兩個層次的含義:1. 演員將角色表現為陌生的;2. 觀眾以壹種保持距離(疏離)和驚異(陌生)的態度看待演員的表演或者劇中人。”[2](P. 24)就間離理論而言,表演層面僅僅是其產生作用的外延之壹,與其並列的至少還包括導演處理、舞美手法、音樂處理、以及戲劇結構和文本修辭等方面。布萊希特之所以更偏愛就表演問題論間離理論,是因為對於完整的戲劇實踐過程而言,劇本創作和舞臺表演相對來說是在所有實踐環節中更為關鍵的,在劇作層面,作為劇作家的布萊希特無須多言,只要提供符合間離理論的作品即可——事實上他正是這樣做的,而作為導演,他就必須讓演員甚至觀眾明白如何在表演及對演出的欣賞中體現、實踐、理解和接受間離理論。如此看來,他的這種理論偏愛體現著壹種高明的理論宣講策略。但作為研究者而言,絕不可以就此將間離理論僅僅視為壹種表演理論,並僅在這壹層面推究間離理論的內涵。如果我們將概念的外延當作其內涵,並據此展開反思,如此行事,不產生某種認識上的偏差倒是不可思議的。我們要對布萊希特的間離理論作出全面的認識以及反思就必須從它真正的理論內涵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