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左翼音樂運動的左翼音樂運動的歷史貢獻

左翼音樂運動的左翼音樂運動的歷史貢獻

推動了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的大眾化。十月革命以後,馬克思主義開始真正被引入、研究和宣傳,正如毛澤東後來指出的“十月革命壹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的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馬克思主義的文藝思想也隨著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壹起傳入中國,在其傳播和普及的過程中,除早期的李大釗、鄧中夏、惲代英、沈雁冰等人作出重大貢獻以外,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化運動”在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思想與中國文藝實際初步結合的過程中也起了關鍵性的作用。當然,左翼音樂運動的獨特貢獻也不容忽視。

辛亥革命後,“為藝術而藝術”的唯心主義音樂觀占主導地位。30年代後,左翼音樂家們受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的影響,向這種資產階級腐朽的音樂觀發起了挑戰。1932年7月,聶耳發表的《中國歌舞短論》是左翼音樂最早的戰鬥檄文。文章批判了“為歌舞而歌舞”的藝術,提出藝術要深入群眾的觀點。1932年9月,周揚翻譯的《蘇聯的音樂》對蘇聯的社會主義革命音樂做了介紹,並提出中國的音樂家應創造無產階級內容的新音樂。這些對於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音樂觀起了積極的作用。在實際創作過程中,他們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為指導,堅持大眾化的創作方向,采用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體現了馬克思主義音樂觀與中國音樂的最初結合。另外,他們深入群眾講授音樂知識、教唱革命歌曲促進了馬克思主義音樂思想的傳播和普及。左翼音樂工作者在理論和實踐上對於建設“新興音樂”的探索,在壹定程度上促進了馬克思文藝理論與中國文藝的結合,推動了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的大眾化,也使新音樂藝術的大眾化經歷了壹個普及和提高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