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對孩子的重視也在提高,作為家長都為孩子提供最好的學習條件,滿足孩子的各種願望,孩子都成了家裏的小皇帝,而導致幼兒遇到事情總是依賴大人、或是容易放棄、缺乏堅持性、怕挫折、做事比較被動的現象。特別是在學習方面,總是聽到老師、家長反映:孩子註意力不集中,很躁動。因此從小培養幼兒的註意力是十分重要的。而音樂能使人情緒穩定,音樂對培養幼兒的註意力起著非常好的作用。當孩子在音樂世界裏,會暫時忘記壹切,美妙的音樂,動人的旋律,感染著他們,就會豎起耳朵,安靜下來,有的還會隨著節拍手舞足蹈。看準了這點,就可在孩子看書、畫畫,要求安靜的時候播放壹些動聽的音樂,讓孩子沐浴在音樂的海洋裏自然就會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動中。再如:在孩子們分散活動後組織幼兒時,老師越著急、越想集中孩子的註意力,希望孩子安靜下來的時候,孩子們越是“各忙各的”。老師集合了這幾個孩子,那幾個孩子又去幹別的事情了,老師“呼朋引伴”、聲音越來越響,孩子們似乎“無動於衷”。這樣,就出現了孩子混亂、老師呼喊的現象。老師特別疲憊、孩子呢,特別茫然。怎麽辦呢?這時,老師拍壹些有趣的節奏,或快或慢,這樣壹下子就把孩子們的註意力吸引過來了。或者播放壹些固定需要幼兒安靜的音樂,孩子們形成習慣後,只有壹聽見就會安靜下來。
二、用音樂指揮幼兒壹日生活,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早上來園時,我們播放幼兒喜歡、熟悉的音樂,讓幼兒在美妙的音樂聲中愉快地開始新的壹天。晨間活動結束後,壹曲《我的小小手》將孩子的註意力吸引過來,以便整理玩具,久而久之,孩子們壹聽到這個曲子,就會主動整理玩具,如今《我的小小手》已成為他們整理玩具的口令。壹聽到《運動員進行曲》,孩子們就會邊做動作,邊排起隊伍來,曲子結束,孩子們隊伍也排整齊了。吃飯時間到了,我們降低音量播放壹些舒緩的鋼琴曲,讓孩子們輕松愉快地在音樂世界裏進餐,有利於消化吸收。經過了劇烈的戶外遊戲活動後,用“快樂十分鐘”,也就是部分幼兒在廣播中面向講故事讀兒歌等,消除活動帶來的疲勞,做到動靜交替,符合嬰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壹曲《搖籃曲》將孩子帶入甜美的夢鄉。起床時,播放壹些活潑、有力的樂曲,使孩子們快樂地穿衣服。
三、音樂在教育教學中能使幼兒約束自己的行為,凈化心靈,影響其壹生。
塑造幼兒美好的心靈,陶冶他們高尚情操是培養幼兒行為習慣最重要的使命之壹。心靈的塑造、情感的陶冶必須講究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形式要生動活潑。而音樂對壹個人乃至壹個群體的熏陶與感染,是從體驗蘊涵於音樂中的優美的旋律和豐富的情感開始的,從而上升為被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再而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鳴,使之凈化心靈、陶冶情操。
如:孩子們在洗手時聽著歌曲《洗手歌》——歌詞大意是要幼兒守紀律並按正確方法來洗手,他們壹定會很有秩序,並能按歌詞中的洗手方法來進行。
再如:教孩子唱歌曲《拉拉勾》:妳生氣,我生氣,撅起小嘴巴。妳伸小指頭,我伸小指頭,拉勾成為好朋友。歌詞中所描繪的人物、情節、語言、動作對幼兒有著直接的影響,好似他們在生活遊戲中出現的場景,那咱們就原諒對方,拉拉勾重新成為好朋友,培養了孩子合作、謙讓和寬容的良好品格。
再如:歌曲《小烏鴉愛媽媽》,教師通過豐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以及有感情的演唱,讓孩子們體會媽媽生病了,小烏鴉不貪玩,捉了蟲兒飛回家,壹口壹口餵媽媽的感人畫面------這樣,使孩子們對歌曲有了壹個較完整的藝術形象,從而激發了幼兒不故意鬧媽媽,像小烏鴉壹樣愛媽媽,感激媽媽的養育恩。
歌曲《迷路的小花鴨》中唱到“有只迷路的小花鴨,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哭著喊媽媽,小朋友看見了,抱起迷路的小花鴨,高高興興送他回到家。”可激發孩子重視責任,樂於助人的積極情感。
由於這些曲調能夠在孩子心中產生***鳴,能很好地表達的情緒和心情,所以音樂成為慰籍精神,凈化心靈的壹種無法估價的手段。
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講過:“音樂的魔力,足以使壹個人對未能感覺的事有所感覺,對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壹變而為可能。”生活中到處充滿著音樂,音樂家為我們留下了許許多多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只要善於運用,讓壹支支優美的音樂走進培養幼兒行為習慣中,能使其充滿了活力,充滿了激情, 這樣既能達到寓教於樂,又能達到以理明人,以情感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