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為什麽,相似的日子裏唯有夕暉與明月總看不厭,從未登臨的山林與閣樓也令人心神向往。在壹個地方呆久了,總想要出去走走。壹襲風衣,壹腔熱望,乘車輾轉近兩個小時抵達龍頭山腳下,購票囤食,乘纜車上山,壹路仰望贊嘆,真可謂:山水潑墨雲霧中,登臨會覽眾峰裏。
龍頭山談不上奇絕,但絕對的險峻,比起秦嶺主峰太白山,龍頭山卻也稱得上壯美。
先說這險峻,從山腳到山腰首先得乘纜車,纜車鋼索傾斜角度肉眼可見足有40多度,隨著纜車逐漸離開地面,向上滑行至中間,四周沒有了參照物,遠望只有霧蒙蒙的雲霧,若不是清晰的聽到自己的呼吸聲,這四周安靜得可怕。這時候,為了壹睹這美景,欣喜的心情戰勝了此時因淩空百米的恐懼感,我站在纜車裏,俯瞰、環望,舉著手機記錄的雙手已經僵硬,卻還是不忍放下來暖壹暖,因為生怕錯過就不會再有,所以才如此執著的壹邊拍攝,壹邊不住的贊嘆:“呵,真像壹幅山水潑墨圖,絕了!”
登上山腰平臺,便是壹段伸入叢林盡頭的壹段陡峭的雪路,靠著右側壹邊鋪著的壹層輕毯,沿著右側壹邊邁著小步往上走,壹邊禁不住被遠處的漫山的銀裝深深地吸引。腳下時不時傳來踏在雪裏那細碎的聲響,路旁紛繁的樹木垂下條條晶瑩的枝幹,細細密密地列在路邊,靜靜地沒有言語,只有靜默的震撼——此刻頓覺這才是大自然的的藝術,天然的雕飾。
與我壹樣來壹睹雪中盛景的人們,在這裏盡情的感受著大自然帶給的欣喜與美感。我更願意稱他們為登山者,而不是遊客,登山者本就該有壹種純粹的探尋大自然的寓意,而簡單的呼或者從心裏就認定他們是遊客,那就少了許多登山觀景,滌蕩靈魂的純粹了。
這裏,全然已是冰雪的王國,我路過的每壹個人,他們臉上都洋溢著笑容,不論年長者還是天真爛漫的小孩,此刻他們就是最真的自己,是最可愛的精靈。遠遠望去,冰雪裏那歡樂嬉戲的人兒,都像是大自然哺育的壹群可愛的孩子啊……
在這壹個個陌生的臉龐中,我甚至會想到小時候與同伴冬天堆雪人的場景。也許他們此刻壹定同我壹樣,這絕美的景象也喚起了他們自己童年歲月的美好記憶,因而才如此歡樂吧。
此行壹路,鬼斧神工般的天然藝術品舉不勝舉,兩座山峰中間的縫隙中壹個圓柱形的如同尖錐的石形,因這山是龍頭山,便容易讓人們聯想到巨龍那尖利的牙齒,又見這石頭神形兼具,因而立牌喚作“龍牙”;還有神似鸚鵡頭的山峰,以及蜿蜒在峰巒雲海當中的如同“龍脊”壹般的山形,每到壹處都能聽到贊許的聲音。
越往山頂走,越能感受到徹骨的寒意,但會當淩絕頂的心卻是滾燙的。壹路向上,陡峭的木梯,冰霜漫鋪,稍不留神就有摔跤磕疼膝蓋的可能,壹路上見過不少顧得看景,腳下壹個出溜步伐,就做了四肢仰天狀了。旁人見了倒是不敢取笑,他自個便哈哈地壹邊笑著,壹邊踉蹌著起身,繼續攀著樹杈向著陡峭的坡頂登上個捷徑去了。
在山頂的平臺前,停留良久之後,便來到出口這裏,在出口的反方向的另壹邊便是龍王令,龍王令同樣是壹個山峰,因其峰入雲天,傲然挺立,形似令牌,又恰得漢中民間傳說的寓意而得名。不論是前邊提到的“龍牙”,還是在雲海蜿蜒的“龍脊”,都與龍頭山在民間的傳說息息相關,也印證了蕓蕓眾生求得安居樂業的美好願望,也映透出中華民族自古對龍這壹圖騰的至高崇拜的神話寓意。
路上還遇到壹個和我年紀相仿的小夥兒,他身著深藍羽絨和運動褲,背著壹個淺藍色雙肩背包,壹雙深色的運動鞋,最特別的是他後腦勺紮著的壹小撮頭發,帶著壹副眼鏡,白色耳機戴著,壹邊聽音樂,壹邊忙不叠的舉著手機找角度,捕捉這壹路上的美景。
壹路並沒遇到什麽熟悉的人,只覺得這個小夥兒,與我壹前壹後各自觀景,總碰到他蹲在壹個地方在找角度拍攝,自覺他應該也是個學生吧,於是上前搭訕,知道他是西安某高校的大三學生,壹路坐車過來,專程來取景的。與我頗為相似,他是為學校媒體部取材,我是為自己留念,取景是其次,真切地感受壹次大自然才是此行的本意。見他與我頗像,便壹路同往山頂走去,路上互相分享了此行的感受,互相學到壹些拍照的小技巧,還有推薦壹些好的景點,說好下次有機會也去那裏走走看看。最後直到龍頭山主峰的山頂回返時才分了手,各自沿著階梯下了山。
自知平生生情隨和,壹些事只求個順其自然。本該在上山前規劃壹下時間,卻在匆匆下山後才知道龍頭山景區才開放了壹部分,還有許多並沒有開放,本以為走的太快,錯過了,卻不料後知後覺,自以為的錯過並不是過錯,壹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2020.1.4遊記
2020.2.18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