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兔子,開門……”沒錯,就是這首家喻戶曉的兒歌《乖乖兔》,它的詞曲作者是黎錦輝先生。這首兒歌也流行了80年。黎錦暉也被稱為中國兒童音樂劇之父。1927年,壹位名叫王樹熹的湖南“梅西”來到上海,隨壹位老師學習唱歌和跳舞。老師先把她放到舞臺上,再把她放到屏幕上。幾年後,壹首《捕魚》讓她走向世界,老師給了她壹個好聽的藝名:王。1930年,壹個18歲的男孩帶著小提琴來到了上海。他還跟這個老師學過作文。五年後,他為《義勇軍進行曲》作曲,聶耳的名字從此為人所知。黎錦暉這個名字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確實很陌生,但他的名字卻在半個世紀前響徹中國。當時上海的幾家大型外資唱片公司都以在李金輝的作品為榮,每家公司的大廳裏都掛著壹幅巨大的李金輝畫像。在近代中國的文化界,他是壹個有著諸多成就的奇人。中國在音樂、戲劇、電影、文學和教育的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某些領域,他甚至更配得上“創始人”、“奠基人”的美譽。20世紀二四十年代,他創造了中國文化事業的“裏程碑”。當然,他最重要的成就,首先是音樂。無論過去還是今天,音樂界都公認他是中國流行音樂之父。桃花江、特別快車、深夜、小茉莉花、遍地玫瑰、姐姐我愛妳等。是中國最早的流行歌曲。他的流行歌曲集《家庭情歌100》由上海文明出版社16卷出版,在當時的中國影響很大。他還將中國流行歌曲介紹到國外。近年來,壹位美國音樂人出版了《黃色音樂》壹書,稱黎錦暉為“黃色音樂第壹人”,並指出黎錦暉推動了中國音樂的發展“至少20年”。黎錦暉將西方爵士樂與中國本土民樂相結合後,在中國乃至東南亞推廣,使中國音樂走向國際化發展。還有人稱黎錦暉為中國兒童音樂劇之父。他的音樂劇《麻雀與孩子》、《葡萄仙子》、《仙女姐姐》、《救羊媽媽》以及《好朋友來了》、《三個小寶貝,誰來陪我玩》和《可憐的秋香》等兒童音樂劇表演,在當時的孩子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劇作家吳祖光的妹妹武樂,當時只有六歲,“穿著黑色長裙,帶著壹雙黑色的絲翼翩翩起舞。”在北京孔德學校參加黎錦暉《月夜》的場景至今記憶猶新。他於公元65438年至公元0928年創作的《小畫家》被認為是20世紀中國歌劇的起源。
65438年至0927年,黎錦暉創辦了中國第壹所培養歌舞人才的學校——“中國歌舞學院”。他以豐富的民樂知識和中國音韻學知識,繼承和發展了民間樂舞的傳統,堅持“中西合璧,雅俗共賞,改良通俗,創造民樂”的主題,聘請當時頗有聲望和造詣的中外教師,以新穎、實用、快捷為原則教授舞蹈。教育方法和課程內容相當規範。此外,為了配合舞蹈教學,學校還開設了時事、外語、會話、戲劇常識、樂理、聲樂、器樂等課程。,采用啟發式教育,因材施教,發揮特長。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在短短三個月內登臺表演,因此學校為中國新的舞蹈藝術培養了壹批優秀的演員。那是今年的中秋之夜,在上海壹所小學的禮堂裏,孩子們唱完黎錦暉的童謠《搖吧,搖吧》後,他宣布:“我們要高舉平民音樂的旗幟,就像此刻天上的明月,讓大家都來欣賞。為此,我們在同壹天成立了“嶽明歌舞俱樂部”這被認為是中國近代最早的專業歌舞表演團體。歌舞俱樂部成立不久,就創造了驚人的事業。在壹位南洋商人3000元的資助下,1928年,黎錦輝帶領“中國歌舞團”赴香港、泰國、印尼、馬來亞、新加坡等地巡回演出,《毛毛的雨》等流行歌曲與他的兒童歌舞壹起成為主要節目。1929因資金困難,滯留新加坡,無法回國。於是他接受了壹家書店的訂單,在短時間內寫了100首流行歌曲寄回上海,16集歌曲由上海文明書店出版。《桃花江》《特快》等歌曲在此時大獲成功。
事實上,人們在評價黎錦暉時,往往忽略了他藝術生涯的另壹面。抗戰時期,他出版了《抗戰三字經》。他創作出版了幾十首愛國歌曲,其中《中華民族戰歌》、《十裏別了》在當時影響很大。因為黎錦暉的歌在當時的紅軍中也很流行,陳毅派人代表中共中央給黎錦暉送錢,希望他能“到延安看看”,但他始終沒有成行。他對革命充滿同情。1927“四·壹二”後,田漢將中共早期黨員錢壯飛的女兒千千托付給黎錦暉。黎錦輝知道錢的特殊身份,表示會照顧好女兒。在黎錦暉的悉心培養下,的歌舞表演潛力很快被發掘出來,與王、、胡佳並稱歌舞社“四大天王”。並認李金輝為義父,取名李麗麗。後來,黎錦暉應邀創作了由和王主演的彩色音樂劇《寫在芭蕉葉上的詩》,並把李和王帶上了銀幕。後來,李麗麗成為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當紅影星,黎錦暉有著重要的影響。90多歲還健在的李麗麗談起當年的那位導遊,仍然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