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中國舞劇音樂歷史

中國舞劇音樂歷史

舞劇音樂是舞劇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表現思想內容、發展戲劇情節、塑造人物形象及性格上發揮著重要作用。音樂不但擔任舞蹈的器樂伴奏,而且音樂本身具有揭示劇情和刻畫角色內心感情的作用,具有較強的獨立性。正如人們曾說:“音樂是舞蹈的靈魂。 也是作曲家為各種類型的舞劇所寫的音樂稱。舞劇音樂是舞劇的靈魂,它是表現劇情的壹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可運用比較欣賞法,歸納出舞劇音樂通過塑造人物形象、渲染舞臺氣氛等手段來揭示和表現劇情。

***和國成立之前,我國沒有嚴格意義上的舞劇音樂創作。建國以後第壹批舞劇音樂是從《張羽煮海》(劉式聽曲)、《東郭先生》(蘇夏曲)這類小型舞劇起步的。到了五六十年代,大型古典舞劇《寶蓮燈》(張肖虎曲)、《小刀會》(商易曲)在當時眾多舞劇音樂中脫穎而出。其時壹批反映現實生活的舞劇作品湧現出來,其代表作為《五朵紅雲》(彥克等曲)。1959年我國出現了第壹部芭蕾舞劇《魚美人》(吳祖強、杜鳴心曲),至“文革”前,著名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吳祖強、杜鳴心曲)、《白毛女》(嚴金萱、陳本洪等曲)把中國舞劇音樂創作水平推上了新境界。“文革”中後期,中型芭蕾舞劇《沂蒙頌》、《草原兒女》雖在當時也被定為“樣板戲”,但其音樂創作質量遠不及《紅》、《白》二劇。

新時期以來舞劇音樂創作真正進入了黃金時代。民族舞劇《絲路花雨》(韓中才等曲)、《鳳鳴歧山》(劉念勛曲)在音樂創作上各有建樹;芭蕾舞劇《魂》(奚其明曲)、《家》(田豐曲)、《祝福》(劉廷禹曲)、《林黛玉》(石夫曲)、《雷雨》(葉純之曲)、《阿Q正傳》(金復載曲)在當時頗有影響。

從80年代中期起,壹批"新潮"作曲家介入舞劇音樂創作,引起從觀念到技法的巨大變革。《竇娥的呼喚》(馬劍平曲)、《秦王掃六合》(石鐵曲)、《黃土地》(譚盾曲)、交響舞劇《無字脾》(楊立青、陸培曲)等作品運用現代觀念、思維和技法,對舞劇主題作了新穎獨到的音樂闡釋,令人耳目壹新。

90年代以來,舞劇音樂創作數量更加可觀,約有50 部。《阿詩瑪》(萬裏、黃田曲)、《邊城》(揚天解曲)、《春香傳》(樸瑞星、金正曲)、《絲海簫音》(吳少雄、林榮元曲)、《森吉德瑪》(王竹林等曲)、《南越王》(石夫曲)、《遠山的花朵》(彭濤曲)等,都是獲“全國文華音樂創作獎”的作品。這些舞劇、音樂更具有嶄新的鮮明的民族個性,以重要的壹翼顯示著音樂創作的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