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長達三年的籌備期、先後三輪的全國性選角、數月的高密度排演、上海大劇院32場火爆的首輪演出,盛夏8月《媽媽咪呀!》中文版——這部經典音樂劇的第14個版本,終於在北京徐徐拉開帷幕。
活力展現中文版“零瑕疵”
作為百老匯歷史上最為成功的音樂劇之壹,《媽媽咪呀!》在全球範圍內擁有著超過4500萬的觀眾,創造了高達150億人民幣的票房神話,在各國舞臺連續12年盛演不衰,通過對愛情、親情、友情這些最基本情感的褒揚和認同,將浪漫、歡樂和笑聲帶到了世界上的眾多城市,並因此贏得了觀眾、贏得了市場。
作為這部經典百老匯音樂劇的第14個版本,《媽媽咪呀!》中文版吸引了來自國內外關註的目光,同時也面臨著艱巨的挑戰——不僅要把這部世界級的音樂劇名作忠實地還原到中國舞臺上,更要在品質、本土化和情感交流上爭取滿分,真正展現出中文版“零瑕疵”的國際品質。
首次嘗試從確立標準開始
《媽媽咪呀!》不是第壹部被改編成中文的音樂劇,但卻是第壹部完全以國際音樂劇產業化標準,壹絲不茍嚴格運作的作品。歷經三年的漫長談判,在眾多實力雄厚的競爭對手中,中國對外文化集團還是以其輝煌業績、綜合實力和產業戰略思維說服了英國版權方,獲準成為該劇中文版在全球華語地區的唯壹擁有者。從簽訂版權協議開始,伴隨著業內各種關註與質疑的聲音,對外文化集團攜手上海東方傳媒集團、韓國希傑集團強強聯合,***同成立亞洲聯創(上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亞洲聯創創業伊始就大手筆啟動了《媽媽咪呀!》中文版的制作運營,並作為以改革創新思路,打造音樂劇產業戰略發展的起航之作。
這是壹次東西方演藝領域的深度合作,同時也是壹次我們向歐美成熟音樂劇產業模式拜師學習,與其溝通磨合的過程,這個過程中中方制作團隊學到了“好”音樂劇的標準。厚達20厘米的版權合同,從制作到市場推廣提出了各種要求,給出了明確的標準,細節具體到舞臺安裝時使用的壹顆釘子的尺寸。有了標準,對於第壹次執行國際標準的中國團隊而言,最大的困難是如何不折不扣地達到標準。
雖然國內已經引進上演了多部世界著名音樂劇,但是真正要自己制作壹部具有國際水準的音樂劇,長期駐場演出,設備、技術、劇場都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亞洲聯創從澳大利亞進口舞美、從韓國進口音響,與劇場進行艱難的改造談判,重金從港臺地區聘請專業從事音樂劇制作的高級技術專家進行細節把控。
改變格局國內連演200場
有人在演出中細心統計過,135分鐘,22首ABBA合唱團的經典金曲,45次會心的頷首,28次意外的爆笑,27次掌聲雷動。音樂劇《媽媽咪呀!》中文版每壹場都演到讓全場觀眾為之起立歡呼,拍紅手掌。
倫敦西區高度專業化的演員訓練模式,也為中國音樂劇演員打開了壹扇職業化之門。《媽媽咪呀!》中文版培養起用了首批擁有長期演出機會的中國專業音樂劇演員(包括劇中扮演女兒蘇菲和建築師山姆的兩位來自臺北的演員),在北京連演80場,對他們而言已不在話下。亞洲聯創已擬定了今 年在國內連演200場的京滬穗三城巡演計劃,他們的目標是在國內壹線大城市可以做到常年駐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