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家範》家範卷四 子上(3)

《家範》家範卷四 子上(3)

原文後魏孝文帝幼有至性,年四歲時,獻文患癰,帝親自吮膿。

 譯述後魏孝文帝從小就有超過壹般人的孝性,他四歲的時候,父親獻文帝患了癰瘡,孝文帝親自為父親吮吸瘡膿。

 原文北齊孝昭帝,性至孝。太後不豫,出居南宮。帝行不正履,容色貶悴,衣不解帶,殆將旬。殿去南宮五百余步,雞鳴而出,辰時方還;來去徒行,不乘輿輦。太後所苦小增,便即寢伏閣外,食飲藥物,盡皆躬親。太後惟常心痛,不自堪忍。帝立侍帷前,以爪掐手心,血流出袖。

 此可謂病則致其憂矣。

 譯述北齊孝昭帝,天性非常孝順。太後不舒服,住在南宮。孝昭帝十分愁苦,走路都走不正,面容憔悴,衣不解帶,將近十天。宮殿距離南宮五百多步,昭帝天亮雞叫時就去南宮問候太後,到了辰時方才返回宮;來去步行,從不乘車。太後的病痛稍微加劇,昭帝就睡在她的臥室門外,太後的飲食和藥物,昭帝都要親自服侍進獻。太後常常心痛,不堪忍受,昭帝就站在她的床前,以手指掐自己的手心,血從袖口流出來。這就是說父母生病了子女就要表示自己的憂愁。

 孝子居喪,泣血三年

 原文《經》曰:孝子之喪親也,哭不哀,禮無容,言不文,服美不安,聞樂不樂,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無以死傷生,毀不滅性,此聖人之政也。喪不過三年,示民有終也。為之棺槨衣衾而舉之,陳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踴哭泣,哀以送之,蔔其宅兆而安厝之,為之宗廟,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時思之。生事愛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盡矣,死生之義備矣,孝子之事親終矣。君子之於親喪固所以自盡也,不可不勉。喪禮備在方冊,不可悉載。

 譯述《孝經》說:孝子死了父母,哭的時候聲嘶力竭,禮儀失去端莊,說話不講究文采,穿漂亮的衣服感到不安,聽到音樂也不會快樂,吃美味佳肴也不感到甘甜,這些都是哀傷悲痛的表現。父母死亡三天後就應當吃飯,是教百姓不要因為哀悼死者而損傷活人的身體。悲傷憔悴,但不能危及生命。這是聖人提倡的。居喪不得超過三年,這是向人們表明治喪應有壹定的期限。子女要為死去的父母準備棺材、外棺和壽衣,舉行入殮之禮;要擺設各種祭器表示哀掉;送葬的時候,要捶胸頓足、嚎啕大哭;安放棺木,要占蔔吉兇,選擇墓地;要建造宗廟祭祀亡靈。子女要歲時祭祀,寄托自己對死去的父母的思念。父母在活著的時候子女要敬重,父母死亡之後子女要哀悼,子女盡到了自己的責任,也完成了養老送終的義務。孝子也就完成了侍奉父母的大任。君子為父母治喪盡孝道原本就是要履行自己的責任,不能不努力做好。關於治喪所應遵循的禮節,典籍裏的記載頗為詳細,在此不能細說。

 原文孔子曰:?少連、大連善居喪,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憂,東夷之子也。?高子臯執親之喪也,泣血三年,未嘗見齒,君子以為難。

 譯述孔子說:?少連和大連很會居喪,三日之內不惰怠,三個月之內不松懈,悲哀整整壹年,而三年之內壹直在憂愁。?少連和大連都是東夷之子。孔子的弟子子臯居喪,整整哀哭了三年,從未笑過,連那些很守禮法的君子都認為能夠做到這樣很難。

 原文顏丁善居喪,始死,皇皇焉,如有求而弗得;及殯,望望焉,如有從而弗及;既葬,慨焉,如不及其反而息。

 譯述魯人顏丁很會居喪,人剛死的時候,他表現出壹副皇皇然的樣子,就好象有什麽東西想得到卻沒有得到;等到殯葬的時候,又望望然,就好象急切地想要跟誰走,而沒有能夠辦到;安葬之後,卻表現的沒有了聲息,就好象沒能挽留住死者,自己徹底絕望了。

 原文唐太常少卿蘇颋遭父喪,睿宗起復為工部侍郎,颋固辭。上使李日知諭旨,日知終坐不言而還,奏曰:?臣見其哀毀,不忍發言,恐其殞絕。?上乃聽其終制。

 譯述唐代太常少卿蘇颋遭逢父喪,正巧唐睿宗打算要任命他為工部侍郎,他堅辭不受。皇上派遣李日知去宣喻聖旨,李日知到了蘇家,卻坐在那裏至始至終沒有說話,他回去稟告皇上說:?我見他哀傷過度,面容憔悴,不忍心再去說這些事,怕他聽了會昏死過去。?於是皇上允許他守滿三年孝。

 原文左庶子李涵為河北宣慰使,會丁母憂,起復本官而行。每州縣郵驛公事之外,未嘗啟口。蔬飯飲水,席地而息。使還,請罷官,終喪制。

 代宗以其毀瘠,許之。自余能盡哀竭力以喪其親,孝感當時,名光後來者,世不乏人。此可謂喪則致其哀矣。

 譯述左庶子李涵擔任河北宣慰使的時候,母親去世,可他這時正被任命為宣慰使在外地出行。他每到壹個州縣,除公事之外,沒有再說過話。

 每天只吃些粗飯,喝口白開水,並睡在地上。完成出使任務返回去後,他便請求罷官,準備回去為母親守喪。代宗因為他過度悲哀而損傷了身體,所以恩準了他。能夠盡哀竭力為父母親守喪,並以孝感動當時,名留後代的人,每朝每代都很多。這可以說是居喪就能竭力表示自己的哀痛。

 祭祀應當嚴肅

 原文古之祭禮詳矣,不可遍舉。孔子曰:?祭如在。?君子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齋三日,乃見其所為齋者。祭之日,樂與哀半,饗之必樂,已至必哀。外盡物,內盡誌;入室,僾然必有見乎其位;周還出戶,肅然必有聞乎其容聲;也戶而聽,愾然必有聞乎其嘆息之聲。是故先王之孝也,色不忘乎目,聲不絕乎耳,心誌嗜欲不忘乎心。致愛則存,致愨則著,著存不忘乎心,夫安得不敬乎!齊齊乎其敬也,愉愉乎其忠也,勿勿乎其欲其饗之也。《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思。?

 此其大略也。

 譯述古代的祭禮非常詳細,不可遍舉。孔子說:?祭祀就像死人復活壹樣。?君子祭祀死者就像侍奉活人壹樣,齋戒三天,然後去拜見所要齋戒祭祀的亡靈。祭祀亡靈的日子,歡樂與哀傷各占壹半,給亡靈貢飯必須高興,而自己內心又務必哀傷。在外要盡力祭祀,在內須真心誠意;進入安置靈位的廟中,仿佛看見先人坐在那裏;禮拜過後,走出門去,又如同聽到他們說話的聲音;出門之後,又好像聽到他們的嘆息之聲。

 因此先王孝敬親人,親人的形象永不離開眼前,親人的聲音永不離開耳畔,親人的嗜欲和愛好,也永遠存乎心間。由於敬愛,所以親人永遠活在他的心裏;由於很真摯,所以耳目中能清晰地顯現出親人的音容笑貌。對於這樣的活在自己心裏、浮現於眼前的親人,怎能不去尊敬呢?恭敬表現為莊重的'動作,虔誠表現為和顏悅色的姿態,殷勤周到,只希望所祭祀的亡靈能享受到自己的這點心意。《詩經》說:?神靈無處不在,不可測度,如果玩忽不敬就會遭到懲罰。?這就是它的大意。

 原文孟蜀太子賓客李鄲,年七十余,享祖考,猶親滌器。人或代之,不從,以為無以達追慕之意。此可謂祭則致其嚴矣。

 譯述孟蜀太子賓客李鄲,年紀已七十多歲了,祭祀祖父時,還親自洗滌祭器。有人想代替他去洗刷,他不許,認為那樣無法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這就是說的祭祀時就要表現得莊嚴肅穆。

 壹舉足壹出言,皆不敢忘父母

 原文《經》曰: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譯述《孝經》說:人的身體、毛發、肌膚,都是父母所給,子女不敢隨意毀壞,這是孝順父母的開端。

 原文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雲:?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

 譯述曾子有病,把他的門人弟子都召集來,說:?身體受之於父母,不敢隨便毀傷,妳們揭開我的被,我要看看我的手和足。《詩經》說:?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從今之後我懂得在這個問題上教育妳們了。?

 原文樂正子春下堂而傷足,數月不出,猶有憂色。門弟子曰:?夫子之足瘳矣,數月不出,猶有憂色,何也?樂正子春曰:?善,如爾之問也!善,如爾之問也!吾聞諸曾子,曾子聞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之所養,惟人為大。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可謂孝矣;不虧其體,不辱其身,可謂全矣。故君子頃步而弗敢忘孝也,今予忘孝之道,予是以有憂色也。壹舉足而不敢忘父母,壹出言而不敢忘父母。壹舉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徑,舟而不遊,不敢以先父母之遺體行殆;壹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反於身。不辱其身,不羞其親,可謂孝矣。?

 譯述樂正子春下堂的時候弄傷了腳,他幾個月沒有出門,臉上還帶有憂色。他的門人弟子們說:?老師您的腳早就痊愈了,您幾個月都不出門,怎麽臉上還有憂色?樂正子春說:?妳們問的好!妳們問的好!我曾聽曾子說,曾子聽孔夫子說:?天地之間,數人最為尊貴。父母親把妳完整地生了下來,妳也要愛惜自己,把自己完整地保護好,這就是孝;不要隨便侮辱、損傷自己的身體,這就是全。所以君子即使只邁半步,也不敢忘記孝道。現在我沒有註意孝道,弄傷了腳,我所以有憂色啊!?

 人壹舉足壹行動都不敢忘記身體是父母所給,只要開口講話就不敢忘記自己與父母的聯系。正因為壹舉足就不敢忘記身體受之於父母,所以走路不歪斜亂跑,臨水要乘船,而不去遊泳,這就是不敢以父母受之於自己的身體涉險履危;壹開口而不敢忘父母,所以不好聽的話不說,疾忿傷害的話也不用在自己身上。既不侮辱父母所給的身體,又不因此而使自己的父母遭到羞辱,這就可以說是做到孝了。

 救父母於危難,赴湯蹈火而不辭

 原文或曰:親有危難則如之何?亦憂身而不救乎?曰:非謂其然也。孝子奉父母之遺體,平居壹毫不敢傷也;及其徇仁蹈義,雖赴湯火無所辭,況救親於危難乎!古以死徇其親者多矣。

 譯述有人問:如果父母親人有危難,怎麽辦?子女也擔心自己的身體受到傷害而不去救嗎?回答說:並不能這樣理解。孝子對待父母給予的身體,平時連壹絲壹毫都不敢傷害;到了舍身為仁、殺身取義的時候,即便是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何況是在危難之時救父母親人呢!自古以來為父母親人獻身的人很多很多。

 原文晉末烏程人潘綜遭孫恩亂,攻破村邑。綜與父驃***走避賊,驃年老行遲,賊轉逼。驃語綜:?我不能去,汝走可脫,幸勿俱死。?驃困乏坐地,綜迎賊叩頭曰:?父年老,乞賜生命。?賊至,驃亦請賊曰:?兒少自能走,今為老子不去。孝子不惜死,可活此兒。?賊因斫驃,綜乃抱父於腹下。賊斫綜頭面,凡四創,綜當時悶絕。有壹賊從傍來會曰:?卿舉大事,此兒以死救父,雲何可殺?殺孝子不祥。?賊乃止,父子並得免。

 譯述晉末烏程人潘綜正趕上孫恩作亂,攻打進村鎮裏來。潘綜和父親潘驃壹起逃跑躲避賊寇,但是由於潘驃年老行動遲緩,所以賊寇就向潘驃追去。潘驃對兒子潘綜說:?我走不脫了,妳趕快跑可以脫身,我們不能都在這裏等死。?這時潘驃已因困乏而跑不動了,只好坐在地上,潘綜攔在前邊向那些沖過來的賊叩頭求道:?我父親已經年紀大了,請饒他壹命。?等賊寇到了跟前,潘驃也向賊寇求道:?我的兒子正年輕,他本來能跑得了,可是他為了我這個父親才沒有走,他是個以死救父的孝子,請妳們饒了他吧。?賊寇用刀去砍潘驃,潘綜就將父親抱在自己的身下。賊寇於是砍潘綜的頭部,潘綜壹連中了四刀,當時就昏厥過去。這時有壹個賊人從旁邊跑了過來,說:?閣下是在舉大事,這個人以死救他的父親,怎麽可以殺他呢?殺孝子不吉利。?於是賊寇不再砍潘綜,這父子二人壹並幸免於難。

 原文齊射聲校尉庾道湣所生母漂流交州,道湣尚在繈褓。及長,知之,求為廣州綏寧府佐。至府,而去交州尚遠,乃自負擔,冒崄自達。及至州,尋求母,經年不獲,日夜悲泣。嘗入村,日暮雨驟,乃寄止壹家。

 有嫗負薪自外還,道湣心動,因訪之,乃其母也。於是俯伏號泣。遠近赴之,莫不揮淚。

 譯述齊射聲校尉庾道湣的親生母親漂流到交州的時候,庾道湣還是個繈褓中的嬰兒。等到他長大,知道了這件事,於是他就請求擔任廣州綏寧府佐。他上任後,府佐離交州還很遠,他就自己背著行囊,冒險去交州。等到了交州,便尋找母親,但整整壹年也沒有找到,他日夜悲泣。有壹次他進入壹個村莊,天已經黑了,但雨下得很急,他便住宿在壹家人的家裏。壹會兒,有壹個老婆婆背著壹些柴草從外邊回來,道湣似乎心裏有感應,他上前詢問,這個老婆婆果然就是他的生身母親。於是母子重逢,抱頭痛哭。遠近前來觀看的人,沒有不為之感動而流淚的。

 原文梁湘州主簿吉翂,父天監初為原鄉令,為吏所誣,逮詣廷尉。翂年十五,號泣衢路,祈請公卿。行人見者,皆為隕涕。其父理雖清白,而恥為吏訊,乃虛自引咎,罪當大辟。翂乃撾登聞鼓,乞代父命。武帝嘉異之,尚以其童稚,疑受教於人,敕廷尉蔡法度嚴加脅誘,取其款實。

 法度乃還寺,盛陳徽纆,厲色問曰:?爾求代父死,敕已相許,便應伏法。然刀鋸至劇,審能死不。且爾童孺,誌不及此,必人所教,姓名是誰?若有悔異,亦相聽許。?對曰:?囚雖蒙弱,豈不知死可畏憚?顧諸弟幼藐,唯囚為長,不忍見父極刑,自延視息。所以內斷胸臆,上幹萬乘。今欲殉身不測,委骨泉壤。此非細故,奈何受人教耶?法度知不可屈撓,乃更和顏誘,語之曰:?主上知尊侯無罪行,當釋。亮觀君神儀明秀,足稱佳童。今若轉辭,幸父子同濟。奚以此妙年,苦求湯鑊?曰:?凡鯤鮞螻蟻,尚惜其生,況在人!斯豈願齏粉。但父掛深劾,必正刑書。故思殞仆,冀延父命。?翂初見囚,獄掾依法備加桎梏。法度矜之,命脫其二械,更令著壹小者。翂弗聽,曰:?翂求代父死,死囚豈可減乎?竟不脫械。法度以聞,帝乃宥其父子。丹陽尹王誌求其在廷尉故事並諸鄉居,欲於歲首,舉充純孝。曰:?異哉王尹!何量翂之薄也。夫父辱子死,斯道固然,若有面目當其此舉,則是因父買名,壹何甚辱!?拒之而止。此其章章尤著者也。

 譯述梁代的湘州主簿吉翂,他的父親天監剛開始擔任原鄉令時,被人誣陷,抓起來在廷尉那裏接受審訊。吉翂這時才十五歲,他在大街上嚎啕哭泣,在壹些當官的面前為父親說情。路上的行人看見了都為之落淚。

 他的父親本來沒有什麽罪,但他恥於為獄吏審訊,就故意承認有罪,而且罪當斬首。吉翂獨自去擊打登聞鼓,請求代父親去受死。當時梁武帝頗為這個少年稱奇,但是又認為他只是個孩子,大概是有人在教他,於是命令廷尉蔡法度嚴加審問,弄清實際情況。法度回到衙署,故意多放了壹些捆綁罪人的繩索,然後大聲喝問:?妳請求代替妳的父親去死,皇上已經同意了,妳這就要受刑伏法。但是刀斧無情,為了慎重,再核實壹下妳究竟夠著死沒有。而且妳是個孩子,還不懂得代父去死,壹定是有人在教妳,這人姓甚名誰?妳如果有所後悔,我們也可以重新來考慮。?吉翂回答說:?我雖然是個孩子,但是能不知道殺頭是十分可怕的嗎?只是我環顧家裏幾個弟弟都還幼小,只有我最大,我不忍心坐視父親受極刑,而自己獨自活在世上。所以我獨自做主,來幹預皇家的法律。我現在確實是想代父而死,這難道不是實情,還怎麽要讓別人來教呢?蔡法度知道用威嚇的辦法不能使他屈服,便換了壹副溫和的面孔,對他說:?皇上其實已經知道妳父親是無罪的,應當釋放,我看妳神采奕奕,聰明俊秀,真是壹個好孩子,妳現在如果要改變代父而死的說法,或許妳們父子倆都沒有事。為什麽要用如此好的年華,去白白送死呢?吉翂回答說:?連蟲子都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而況人呢?我哪裏是願意去送死,不過父親被彈劾,必然要受到刑律的處罰,所以我才想著犧牲自己,來救父親壹命。?吉翂剛被拘留時,獄吏按規定給他上了所有應該上的枷鎖。蔡法度有些憐憫他,就下令給他摘去兩個刑具,還讓人給他換壹個較輕的刑具。吉翂竟不肯,說:?我請求代替父親去死,就是死囚,死囚怎麽可以減去刑具呢?他竟沒有減下那些刑具。蔡法度把這些事告訴了皇上,皇帝赦免了他們父子。後來,丹陽尹王誌搜集吉翂被廷尉收執時候的事跡,以及他平時在鄉裏的善舉,想在歲首的時候推舉他為孝順父母的典範。吉翂說:?奇怪啊,王尹!怎麽把我看得這麽不值錢啊,父親有難,兒子去以死相救,這是很壹般的道理,如果我有臉面當此孝的典範,那麽就是用父親來為自己換名聲,那是多麽的恥辱啊!?他不同意這樣做,這件事才停下來。這些都是孝子以死殉親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