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部分:影片簡介
影片以壹個仰望藍天的空鏡頭和激昂的旋律“革命風雷激蕩,戰士胸有朝陽”開場,伴隨著仰視拍攝的毛主席雕像拉開序幕。導演用非常濃縮的方式詮釋了時代。
文革帶來的全民族的群體狂熱,通過喧鬧的人群,疾馳的汽車,奔跑的孩子,飛揚的塵土,在雄壯激昂的背景音樂中,像史詩壹樣徐徐展開。妳甚至可以嗅到騷動中的硝煙味,
最後壹個飛機帶著濃煙毅然奔向遠方的鏡頭,表現了壹種英雄主義的精神。總之,這壹開場非常精彩地點明了時代的主題。
緊接著是小學時代的第二場戲。三名可愛的女孩子在“陽光燦爛的”教室裏排練舞蹈的鏡頭,是壹幅唯美的畫面。拍攝時有意渲染了陽光,讓人感到光的虛幻和溫暖。
背景音樂是遠飛的大雁。緊接著,這壹短暫的溫馨被男孩子們的石塊砸碎了,背景音樂換成了歡快的騎兵進行曲,在波爾卡式的快節奏奔跑中,幾個淘氣的小學生囂張著他們無憂無慮的歲月,在壹個小土丘上,上演了壹出精彩的丟書包戲。四個男孩子,在同壹片藍天下,用力向上扔書包,輪到馬小軍時,書包扔上藍天久久沒有落下,四個孩子壹起仰望藍天,卻只看到墜落的書包和散落的書本,再次回到馬小軍手中時,時間已經壹步跨越到初中時代。空白的藍天下,象征著知識的書本無奈地散落,而有意使用的慢鏡頭效果,讓人品味出意味深長。
這段戲是整部電影中最富有創造力的地方。仰望藍天,代表那壹代人對知識的渴望,他們仰望時的目光,帶有聖徒般的虔誠。然而只是看到書本散落,那象征著時代對知識的拋棄和輕蔑。而且,這種愚昧和無知壹直在發揮著作用,壹直延續到馬小軍的初中時代。導演用最簡練的電影語言傳達了豐富的信息,讓人產生了無盡的感慨,構成了電影的詩意。
初中時代是整個電影著力描述的。在正式開始講述故事之前,有壹段值得註意的獨白:“這座城市屬於我們”。這句話可以看作是七十年代中期那壹代人的青春期心理總結。正因為如此,他們膽敢在課堂上用各種手段羞辱老師,膽敢自己制造鑰匙溜門撬鎖,充滿了原始的野性。此處電影的節奏明顯放慢了,在平靜安詳的獨白中,故事像涓涓細流緩緩地行進。在看似無關緊要的講述中,導演很自然地將他對那個時代的看法表述出來:“人們都沒什麽錢,那些現在被認為是必不可少的家用電器當時聞所未聞,屋裏多是單位發的家具”“那時候除了壹些政治品質可疑的幹部,貪官汙吏鳳毛麟角”。這兩段話看似平常,其實是用簡單的語言從經濟和政治兩方面對七十年代社會情況做的總結。後邊還有壹些補充:“那時候人們上班是從來不溜號的”“而且因為從沒丟過東西,也從未引起任何的警惕”。導演通過看似漫不經心的敘述巧妙地表達他對特殊時代的特殊感情。
緊接著是壹場重要的戲。男主角溜門撬鎖進到女主角的房間中。導演有意渲染了此處的“陽光”。充滿整個房間的是虛化的陽光,仿佛夾雜著塵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