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歷程
關黎; 張輝;
《音樂生活》雜誌社; 沈陽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流行音樂系 音樂編輯; 主任教授;
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迄今為止
已有70多年左右的歷史,它產生於
上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現在
所謂的“流行音樂”,就可以追溯到
30年代的大上海。當時由於有聲電
影取代了無聲片,導致電影插曲的
極大需求,從而刺激了流行歌曲的
創作,出現了《西子姑娘》、《秋水
伊人》、《香格裏拉》等佳作,開啟
了現代流行歌曲的先河。從某種意
義上說,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
可謂是中國流行音樂的第壹個高峰
期,80年代則是第二個高峰期。而
在40年代末至70年代末這壹段時
期的大陸,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
中國大陸的流行歌曲始終緩慢前
行,其間壹度也有斷層期。直到80
年代初,在“港臺風”的吹動下當
代中國大陸真正的流行歌曲才迅速
發展起來。
對中國流行音樂極念的界定
(壹)流行音樂的極念
“流行音樂”這壹概念在我國使
用得相當普遍,但長期以來有關它
的內涵和外延卻並沒有形成壹個統
壹的看法。很長時期以來,由於人
們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方
式,對流行音樂的理解也存在著不
同的看法。不過,壹些專業的權威
理論著作如《中國大百科全書))(音
樂·舞蹈卷)中對流行音樂(通俗音
樂)則是這樣解釋的:“通俗音樂泛指
壹種通俗易懂、輕松活撥、易於流
傳、擁有廣大聽眾的音樂;它有別
於嚴肅音樂、古典音樂和傳統的民
間音樂,亦稱流行音樂。”川這種解
釋顯然是以嚴肅音樂和民間音樂作
以參照和比較而確定的。
雖然流行音樂的概念區分顯然
還有待進壹步的討論和研究,但有
壹點我們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
流行音樂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不同
的地區,有著不同的表現形態,所
以人們對流行音樂的概念的理解以
及對它的概括方法也產生很大的差
異也是必然的。但是無論哪壹種看
法或解釋,對於“流行音樂”都有
壹個比較基本的認同,那就是它所
具有的通俗性、大眾性和廣泛的傳
播性。實際上,同“嚴肅”、“高雅”、
“古典”這些詞壹樣,作為音樂的壹
種表現形式,流行音樂本不是科
學、精確的稱謂,而只是人們沿襲
下來的壹種特定說法。隨著新的流
行音樂形式的誕生,隨著壹代又壹
代不斷出現的後來者的創作實踐,
流行音樂也將不斷有新的成分加入
而變得色彩紛呈。
(二)中.滋行t樂的粗念
現代的中國流行音樂不同於中
國傳統音樂,也區別於中國的新
(專業)音樂。中國傳統音樂是相對
於近代出現的、受西方音樂影響的
中國新音樂(專業音樂)而言的,具
體是指戲曲音樂、說唱音樂、民族
器樂、民間歌曲和民族歌舞音樂。
中國的新(專業)音樂主要包括兩
類:壹類是新民族專業音樂,即專
業作曲家運用西方記譜法和技巧作
曲,並吸收民間音樂中的精華進行
創作、表演的壹類音樂形式;另壹
類是西洋傳統音樂,即完全按照西
方現代音樂作曲法、演唱法、演奏
法進行創作和表演的壹類音樂形
式。而中國流行音樂則與這些音樂
形式有著相當大的差異,無論在演
唱技法、題材內容,還是樂器手段
上,中國流行音樂都與民族傳統音
樂和西方古典音樂存在著很大的不
同,可以說,以嚴肅音樂和民間音
樂作為參照是確定中國流行音樂概
念的方法。
不過,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講,中
國流行音樂的概念已經不僅僅只是
通過它的“本體”來進行展現,而
且還明確地反映在諸如商業化制
作、發行、銷售以及演藝經紀與管
理等壹系列商業化操作的行為之
中,因而,現代中國流行音樂作為
壹種集藝術與產業於壹身的文化商
業已經無法單單以音樂這壹單壹概
念來定義。
實際上,回顧整個20世紀中國
音樂的歷史,流行音樂真正在本體
上的體現是完全可以追溯到20世紀
30年代在壹些大城市的“都市文
化”之中。由於中國流行音樂在出
現之時其自身就具有壹些較為復雜
的特點,例如東、西方文化在融合
過程中的差異、中國傳統與民間文
化在融人過程中的作用,還有中國
近代史上的壹些特殊社會因素等
等,因此在現今的對中國流行音樂
的概念較為普遍的認識是:中國流
行音樂是在近代中國社會政治、經
濟、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同作用下
產生的,她的產生與發展比其他國
家的流行音樂更多地帶有東西方音
樂文化的融合的特點。
二、中國流行音樂的歷史演變
(壹)中.流行奮樂發展的第
壹個階段(1917—1.36)1、學堂樂歌—早期流行音樂的雛形
中國現代流行音樂最早約起始
於清末至民國初。清王朝的倒臺,
民國的創立以及舊民主主義革命造
成了深刻的社會變化。在此期間,
西方資本主義文化逐步東漸,並與
中國傳統文化形成了既相沖突又逐
步結合的態勢。當時已有直接借用
外國歌曲的曲調填詞作為軍歌及學
堂歌曲的現象,如:《中國男兒》(石
更填詞)、《漢族歷史歌》(王引才填
詞)等。這可以說是西方音樂因素
為我所用的開始,從此而始,學堂
樂歌成為中國早期流行音樂的雛
形。“學堂樂歌是指當年學校裏的
歌曲,在早期的學校裏,把學生的
音樂課也叫做‘樂歌’課。學堂樂
歌首先由學生演唱,後來也在群眾
中廣泛流傳。可以說,學堂樂歌是
通俗音樂的前身。”121在學堂樂歌的
發展過程中,壹大批歌曲創作者,
如蕭友梅、黃自,尤其是李叔同、沈
心工等人對學堂樂歌的發展做出了
巨大的貢獻。因此,也可以說,中
國初期的流行歌曲創作也是自李叔
同、沈心工等人開始的。
在這壹時期,西方音樂文化通
過留學西洋的音樂工作者介紹到我
國,音樂教育的推行和普及作為
“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壹個部分影
響了民眾。同時,以大中城市為中
心,新型的都市文化逐漸形成。這
些都為中國現代歌曲的發展提供了
條件。
值得註意的是,在現代流行音
樂的發端期,有兩個明顯的特征已
經出現,即壹方面,大量采用或借
鑒西方歌曲創作模式,甚至多有完
全“西化”的作品,另壹方面,中
國傳統音樂,特別是民間音樂的基
質也在創作中顯露出來。這種情況
大體上規定了日後歌曲創作的方
向。
2、中國流行音樂的其基人—黎錦暉
黎錦暉生於湖南湘潭,青年時
代醉心於新音樂運動,主張新音樂
與新文學運動攜手***進。基於這種
認識,他創作了大量兒童歌劇、歌
舞及歌曲。之後,黎錦暉又轉人了
流行音樂的創作。《毛毛雨》、《妹妹
我愛妳》是他早期的流行音樂作
品,標誌著中國流行歌曲的誕生。
1949年後,他在上海美術電影制片
廠擔任作曲。
黎錦暉的流行音樂創作奠定了
中國流行音樂的基本風格,即民間
旋律與西洋舞曲節奏相結合。在當
時,主要有探戈、狐步等。配器也
模仿美國爵士樂的風格。上舉《毛
毛雨》、《桃花紅》、《特別快車》等
作品格調不高,有的相當庸俗,迎
合了小市民的低級趣味,當時即受
到廣泛批評。聶耳就曾撰文斥責這
些作品。可以說,中國流行音樂起
步之初並沒有走壹條健康之路。除
內容平庸外,音樂風格上的粗制濫
造,演唱上的賣弄風情、哮聲哮氣
都為其後的發展帶來了不好的影
響。但他在處理流行音樂中外來形
式與民族傳統關系上的成功經驗是
值得後人借鑒的。
3、中國流行音樂在上海形成的
社會原因
中國流行音樂在20年代末的上
海形成並得到迅速發展,這是壹個
深刻的社會問題。其後隱藏的社會、
經濟、政治、文化原因異常地復雜和
深刻。不過,通過對具體歷史事件的
觀察我們發現,中國流行音樂之所
以能在上海形成並初具規模,應該
有以下幾個主要原因:首先,都市市
民文化生活的變化導致晚清的“鴛
鴦蝴蝶派”文學重新擡頭,壹些迎合
時俗的歌舞也應時而生。在那個時
代上海各種各樣的歌舞娛樂場所,
包括酒吧、咖啡館、歌舞廳等即成為
這些“時代小曲”的主要寄居地,而
這些“時代小曲”的產生也有助於緩
解當時的小市民內心的焦灼感和挫折
感等心理,成為壹些人轉嫁精神苦悶
的寓所;其次,“西方流行音樂潮流的
影響與傳播媒介的發展也無疑大大加
速了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和傳播”。田渡
著城市的不斷擴大,我國民族資本主
義工商業也有所發展,這種社會經濟
結構就為流行歌曲的萌芽和成長提供
了壹定的物質基礎和客觀條件。也就
是在這個階段,由於話筒的使用,電聲
技術的進步、唱片的大量發行、電影
事業的興旺、收音機的逐漸普及等因
素,使得流行音樂這種易於被大眾所
接受的音樂形式在中國的上海開始廣
泛活躍起來。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