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歲月》
第壹課時
教學內容:歌曲《遊擊隊之歌》、欣賞《四渡赤水出騎兵》。
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歌曲和欣賞,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2、培養學生用氣息支持唱歌的能力、控制力度的能力。
重點難點:
1、學唱歌曲,進行愛國思想教育。
2、附點節奏的演唱,氣息的支持。
教學過程:
壹、導課
這節課先請同學們聽壹首歌曲,《遊擊隊之歌》,聽完後請同學們告訴我,這首歌曲描繪了遊擊戰士什麽樣的形象?這首歌曲創作於哪個歷史時期?
1、這首歌曲形象的描繪了遊擊健兒英勇善戰,靈活機智、不怕犧牲的英雄形象,極為深刻的表現了革命戰士昂揚的鬥誌和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
2、歷史時期:1937年,隨著盧溝橋事變的隆隆炮聲,我們的同胞開始了亡國奴的生活。他們*離開家園,扶老攜幼,到處流浪,那是我們每壹個中國人都無法忘記的。但是那裏有壓迫,那裏就有反抗。我們英勇的中國人民不甘心做亡國奴。他們用地道戰、地雷戰、遊擊戰等同敵人展開了生與死的較量,中國人民在抗擊侵略的戰爭中,創下了無數可歌可泣的事跡,描寫這些事跡的歌曲很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壹首《遊擊軍》。
二、學習歌曲
1、聽錄音:
同學們發現了沒有,在這首歌中有壹個象聲詞“嘁嚓”。他出現了幾次?在模仿什麽聲音?這個“嘁嚓”的腳步聲反映了遊擊軍戰士什麽樣的形象?腳步輕盈,靜悄悄,不讓敵人發現。機警、敏捷、靈活的音樂形象。
2、聽錄音為歌曲伴奏:
同學們能不能用我們身邊的、隨手可得的物品,來模仿這個腳步聲,為歌曲伴奏,壹起來體驗壹下遊擊軍戰士那種機警靈活的形象。給同學們增加點難度,我要求表現出遊擊戰士從遠出走來,又漸漸遠去的腳步聲。
3、隨錄音輕聲演唱:控制音量,自己聽見即可。
4、隨錄音輕聲演唱:聲音稍大點,讓前後左右的同學聽見即可。
5、隨琴演唱:發現錯誤及時糾正,唱準確為止。
三、處理歌曲
現在這首歌曲同學們唱的非常準確了,下面咱們壹起考慮壹下,用什麽樣的情緒、聲音、力度才能把遊擊戰士那種靈活機智、英勇善戰、自信、樂觀的英雄形象表現出來?
1、前半部分,歌詞從個到群,從少到多,從平原到高山,這說明我們的隊伍不斷在發展壯大。那麽同學們體會壹下這壹段應該用什麽樣的聲音和力度來演唱(輕而有彈性,由弱到強)
2、“奪……搶……”用什麽樣的聲音演唱?
表現了遊擊隊員同仇敵愾、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堅定有信心的演唱情緒,力度遞進增強。
3、“我們老百姓”號召全國人民動員起來抗擊侵略,用號召性的、自信的、堅定的聲音演唱。
4、通唱全曲
四、作者簡介
那麽同學們知道是誰為我們譜寫了如此優秀的作品嗎?
冼星海1905年出生於壹個貧苦的漁民家庭,他用40年短暫的生命創作了許多不朽的作品,他以音樂為武器,同敵人進行著頑強的鬥爭,把自己短暫的壹生獻給了人民,獻給了革命的音樂事業,他的主要作品有:《救*歌》、《只怕不抵抗》、《到敵人後方去》、《在太行山上》以及不朽名作《黃河大合唱》、《生產大合唱》;另外還有其他的音樂形式,如交響樂、管弦樂曲、小提琴曲等等。由於他對我國革命音樂所作的巨大貢獻,被*同誌譽為”人民音樂家”的光榮稱號。幾十年來,人們壹直吟唱著誕生在抗日烽火中的《黃河大合唱》、《遊擊軍》等作品,並深深緬懷這些激昂旋律的作者——冼星海。
五、欣賞《四渡赤水出騎兵》
1、介紹創作背景
2、聆聽音樂
3、談聽後感
六、創造活動
《流金歲月》
第壹課時
教學內容:歌曲《遊擊隊之歌》、欣賞《四渡赤水出騎兵》。
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歌曲和欣賞,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2、培養學生用氣息支持唱歌的能力、控制力度的能力。
重點難點:
1、學唱歌曲,進行愛國思想教育。
2、附點節奏的演唱,氣息的支持。
教學過程:
壹、導課
這節課先請同學們聽壹首歌曲,《遊擊隊之歌》,聽完後請同學們告訴我,這首歌曲描繪了遊擊戰士什麽樣的形象?這首歌曲創作於哪個歷史時期?
1、這首歌曲形象的描繪了遊擊健兒英勇善戰,靈活機智、不怕犧牲的英雄形象,極為深刻的表現了革命戰士昂揚的鬥誌和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
2、歷史時期:1937年,隨著盧溝橋事變的隆隆炮聲,我們的同胞開始了亡國奴的生活。他們*離開家園,扶老攜幼,到處流浪,那是我們每壹個中國人都無法忘記的。但是那裏有壓迫,那裏就有反抗。我們英勇的中國人民不甘心做亡國奴。他們用地道戰、地雷戰、遊擊戰等同敵人展開了生與死的較量,中國人民在抗擊侵略的戰爭中,創下了無數可歌可泣的事跡,描寫這些事跡的歌曲很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壹首《遊擊軍》。
二、學習歌曲
1、聽錄音:
同學們發現了沒有,在這首歌中有壹個象聲詞“嘁嚓”。他出現了幾次?在模仿什麽聲音?這個“嘁嚓”的腳步聲反映了遊擊軍戰士什麽樣的形象?腳步輕盈,靜悄悄,不讓敵人發現。機警、敏捷、靈活的音樂形象。
2、聽錄音為歌曲伴奏:
同學們能不能用我們身邊的、隨手可得的物品,來模仿這個腳步聲,為歌曲伴奏,壹起來體驗壹下遊擊軍戰士那種機警靈活的形象。給同學們增加點難度,我要求表現出遊擊戰士從遠出走來,又漸漸遠去的腳步聲。
3、隨錄音輕聲演唱:控制音量,自己聽見即可。
4、隨錄音輕聲演唱:聲音稍大點,讓前後左右的同學聽見即可。
5、隨琴演唱:發現錯誤及時糾正,唱準確為止。
三、處理歌曲
現在這首歌曲同學們唱的非常準確了,下面咱們壹起考慮壹下,用什麽樣的情緒、聲音、力度才能把遊擊戰士那種靈活機智、英勇善戰、自信、樂觀的英雄形象表現出來?
1、前半部分,歌詞從個到群,從少到多,從平原到高山,這說明我們的隊伍不斷在發展壯大。那麽同學們體會壹下這壹段應該用什麽樣的聲音和力度來演唱(輕而有彈性,由弱到強)
2、“奪……搶……”用什麽樣的聲音演唱?
表現了遊擊隊員同仇敵愾、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堅定有信心的演唱情緒,力度遞進增強。
3、“我們老百姓”號召全國人民動員起來抗擊侵略,用號召性的、自信的、堅定的聲音演唱。
4、通唱全曲
四、作者簡介
那麽同學們知道是誰為我們譜寫了如此優秀的作品嗎?
冼星海1905年出生於壹個貧苦的漁民家庭,他用40年短暫的生命創作了許多不朽的作品,他以音樂為武器,同敵人進行著頑強的鬥爭,把自己短暫的壹生獻給了人民,獻給了革命的音樂事業,他的主要作品有:《救*歌》、《只怕不抵抗》、《到敵人後方去》、《在太行山上》以及不朽名作《黃河大合唱》、《生產大合唱》;另外還有其他的音樂形式,如交響樂、管弦樂曲、小提琴曲等等。由於他對我國革命音樂所作的巨大貢獻,被*同誌譽為”人民音樂家”的光榮稱號。幾十年來,人們壹直吟唱著誕生在抗日烽火中的《黃河大合唱》、《遊擊軍》等作品,並深深緬懷這些激昂旋律的作者——冼星海。
五、欣賞《四渡赤水出騎兵》
1、介紹創作背景
2、聆聽音樂
3、談聽後感
六、創造活動
請學生以組為單位,根據這首歌曲的內容和特點,利用身邊的響器制造各種聲勢,創編壹種能夠充分表現遊擊戰士機智、靈活、勇敢、頑強的群體英雄形象,在敵後艱苦環境中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演唱方法和表演形式進行表演。
七、小結
請學生以組為單位,根據這首歌曲的內容和特點,利用身邊的響器制造各種聲勢,創編壹種能夠充分表現遊擊戰士機智、靈活、勇敢、頑強的群體英雄形象,在敵後艱苦環境中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演唱方法和表演形式進行表演。
七、小結
長江之歌
教學目的:
1、通過對《長江之歌》的學習,從音樂的角度聯系地理上祖國的山川地貌;歷的榮辱興衰;文學史詩人詠長江的名言佳句,結合先進的現代教育媒體,把視與聽、音樂的與非音樂的,直接的與間接的知識點融匯貫通,激發同學們的愛國之情。
2、《長江之歌》采用了什麽樣的典型的創作方法。(重復與對比)它們的運用在音樂作品中起到了什麽樣的作用?
教材分析:
《長江之歌》是壹首抒情風格的進行曲。它們氣勢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繪了長江的波瀾壯闊、曲折回轉的情景,樂曲用單三部曲式寫成A+B+A+尾聲的結構。
教學過程:
壹、課前音樂:播放錄像專題電視連續節目《話說長江》插曲《江河萬古流》
二、組織教學(略)
三、導入新課
1、導入:長江與黃河是炎黃子孫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她們哺育了江河沿岸的億萬華夏人民。以前我們接觸過描繪黃河的作品。(提問:請學生搶答是哪壹部作品,作者是誰?[《黃河大合唱》光未然詞冼星海曲])今天讓我們來看另壹條母親河、她就是我國第壹大河——長江。
2、提問:哪些同學去過長江邊?結合學生對親歷長江邊的感受,穿插兩首唐代詩人漫步長江邊時吟誦的詩句。
其壹:“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唐·杜甫《登高》
其二:“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其中穿插放映兩張攝影作品(幻燈片)
3、點題並板書:長江之歌
4、集體朗讀歌詞
5、在歌詞的第壹句中唱到:“妳從雪山走來”是哪壹座山?妳向東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麽地方?(學生回答。教師給予評價並加以必要的補充)。(打開投影儀,放下銀幕,打出“萬裏長江圖”投影片)。
備知識點:
源頭: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的格拉丹東雪山
河流全長634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國第壹大河
附:世界河流的排名
第壹,尼羅河(非洲埃及);第二,亞馬遜河(南美洲巴西);第三,長江(亞洲,中國)流域面積達180萬平方公裏,居全國之首。
流經九省二市分別是:(指著地圖)青海→四川→西藏→雲南→重慶→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蘇→上海入海口,經上海吳淞口入東海
南宋時,長江以北被金人占領,當時政治改革家、文學家王安石在憂憤、抑郁之情下寫下詩壹首“京口瓜洲壹水間,中間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註解:京口:鎮江。壹水:長江。數重山:金山,樵山等。
6、完整的欣賞《長江之歌》(錄音、磁帶)聽完之後,憑記憶唱壹唱,哪壹句印象最深刻看譜視唱,在書上標記出有幾處出現這壹句(4處)
7、此曲典型的音樂創作手法采用了音樂素材的重復與對比。
知識點:音樂與其它藝術形式的區別:音樂:時間的藝術。繪畫、攝影、雕塑、建築等;空間的藝術。
音樂是轉瞬即逝的,它有時間限制,美術作品可以壹覽無余,整體到細部反復欣賞。其有很大的自由性,而音樂只能隨著時間的推移,壹步步地由局部到整體按順序欣賞。這便增加了欣賞理解的困難,作曲家為了統壹作品風格,加深主題印象,常常使用重復或變化重復的手法。
但如果只有重復便會給人以單調乏味的感覺(好處:統壹)。例:《長江之歌》中的兩句,第二句是第壹句的變化重復。反之壹味地進行對比,只會讓人覺得花哨瑣碎,沒有主體。如進行適當的對比,則會給人以壹種新鮮感,(統壹中見變化)。對比例:第二段(B)第二句在旋律、節奏和句法上都有所改變,第壹句與第二句形成了對比。
課堂提問:音樂素材發展的兩種重要基本手法是什麽?重復統壹加深印象,對比變化新的感覺(動力)通過段落,句法,節奏的平衡和變化。
8、歌曲分析
《十面埋伏》
壹、樂曲簡析:
《十面埋伏》是壹首的琵琶傳統大套武曲,樂曲描寫公元前202年楚漢相爭在垓下決戰,漢軍的劉邦用十面埋伏的陣法擊敗項羽的楚軍這個歷史故事。二、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音樂曲使學生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產生年代、創作背景以及它應體現的情緒特征;
2.使學生感受樂曲《十面埋伏》描繪古戰場上的壯烈情景。
3.懂得用樂曲的速度、力度、節奏等要素去欣賞《十面埋伏》
三、教學難點:
根據速度、力度、節奏等要素去欣賞樂曲《十面埋伏》,大略理解樂曲表現的內容是本課的難點。
四.教學過程
(壹)熟悉樂曲(25分鐘)
1.“上課之前老師想問問大家:妳們喜歡欣賞音樂嗎?為什麽呢?”
(音樂能抒發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
2.“好,請同學們把書打開到第21頁,今天我們這節課就來欣賞壹首器樂曲——《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我國傳統器樂作品中大型琵琶舞曲的優秀代表作品。請同學們仔細聆聽,用心的體會,聽完之後談談妳們的第壹感覺。
3.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7分鐘)
4.首先我想提問的是這首樂曲是由何樂器演奏的呢?(琵琶)
琵琶簡介:琵琶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的壹種彈撥樂器,相傳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琵琶的種類很多,但我們現在用的最多的是四弦琵琶。
5.“我們聽了這首樂曲的第壹感覺是什麽呢?它給妳的整體氣氛是什麽呢?興奮?激動?還是緊張?
《十面埋伏》是壹首的大型琵琶曲,樂曲內容的壯麗輝煌,風格的雄偉奇特,在古典音樂中是罕見的。這首樂曲是根據公元前202年楚汗兩方在垓下(今安徽省靈壁縣東南)進行決戰時,漢軍設下十面埋伏的陣法,從此徹底擊敗楚軍,迫使項羽自刎烏江這壹歷史事實加以集中概括譜寫而成的。這首樂曲出色地運用音樂手段表現了戰爭場面的激烈雄壯,及當時刀光劍影、驚天動地的激烈場面,使人仿佛身臨其境。
6.“下面我們結合音樂故事《楚漢相爭》再次感受壹下此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及它所運用演奏技巧。”
7.再次播放器樂曲《十面埋伏》,同時請壹位同學上臺朗誦音樂故事“楚漢相爭”及“垓下歌”(把項羽在面臨失敗時的那種焦慮及兒女情長表現出來)。(7分鐘)
“楚漢相爭”:垓下決戰是我國歷壹次有名的戰役。秦朝末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在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猛烈打擊下,秦王朝宣告滅亡。此時,劉邦的漢軍和項羽的楚軍展開了逐鹿中原、爭霸天下的鬥爭。到公元前202年,楚漢雙方已進行了長達數年的戰爭,由於西楚霸王項羽驕矜、優柔寡斷而壹再坐失良機,錯過消滅劉邦漢軍的機會,到該下決戰時,劉邦以三十萬的絕對優勢兵力包圍了十萬之眾。深夜,張良吹曉,兵士唱楚歌,使楚軍感到走投無路,迫使在烏江展開壹場格鬥,項羽因寡不敵眾而拔劍自刎,漢軍取得了輝煌勝利。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二)拓展練習(15分鐘)
1.“我們這裏有哪些同學見過兵馬俑呢?大家都知道秦兵馬俑的出現是世界的壹大奇跡。它塑造了將軍、步兵、車兵等不同兵種的將士形象。有誰能告訴我“俑”的含義嗎?”
(俑是古代用於陪葬的偶人。莊子稱之為“象人”。俑的質地以木質、陶質最常見,也有瓷、石或金屬制品。俑的形象,主要有奴仆、舞樂、士兵、儀仗等,並常附有鞍馬、牛車、庖廚用具和家畜等模型,還有鎮墓避邪的神物。)
2.“我們已經聽了兩遍這首由琵琶演奏的器樂名曲,對它也基本有所了解,下面我想來做個小遊戲,我想請幾位同學來模仿壹下古戰場上勇士們英勇奮戰的畫面,也可以模仿書本上兵馬俑的造型。”(分別請三位同學上臺模仿,讓同學作出點評。)
(三)結束小結(1分鐘)
“好,今天這節課我們涉及的內容比較多,希望同學們回去仔細回想壹下我們這節課所學的內容,好好消化壹下,今天這節課就到這,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