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日琵琶百日錚,十六學琴六十成。”蘇海珍說,“獨弦琴雖只有壹根弦,看似簡單,但要彈好並不是壹件容易的事,單單要彈好六個泛音就至少得耗上半年的時間。”在父母的諄諄教導和嚴格要求下,蘇海珍克服了種種困難,每天堅持與琴為伴。從小的艱苦訓練,為她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87年9月,蘇海珍考進了廣西藝術學校,為了發揮自己的特長,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獨弦琴專業。畢業後分配到欽州市歌舞團工作,繼續跟著王能老師學習獨弦琴。“獨弦琴藝術,如不潛心研究,就會停滯不前甚至倒退。”蘇海珍雖壹直也在潛心研究獨弦琴藝術,可謂盡心盡力,但她卻依然苦惱自己沒有太大的進展。這時她開始慢慢意識到,如果沒有深厚的音樂素養和文化功底,是很難有建樹的。於是,1994年她毅然來到中央民族大學音樂系主修聲樂專業,而後1999年又到廣西藝術學院繼續深造。經過多年的四處拜師求學,蘇海珍明顯感覺到自身各方面素養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在對音樂的理解上,提到了壹個更高的層次。 越南人把獨弦琴當作國琴。“他們把獨弦琴玩得像鋼琴壹樣,彈奏技巧也很多樣,甚至可以在琴弦的任何壹個地方發出自己想要的聲音。”蘇海珍說。在深感自己技藝欠缺的同時,蘇海珍也給了自己極大的動力,她隨即作出了壹個大膽的決定:去越南河內音樂學院學習獨弦琴。只身來到越南後,蘇海珍先後師從河內國家歌舞團著名的獨弦琴手黃秀老師和河內音樂學院資深的獨弦琴演奏家清心老師。有了名師的指點,蘇海珍如魚得水,學得更加賣力。她說:“那段時間每天除了吃飯就是彈琴,彈上五六個小時也不覺得煩,不覺得累,簡直像著了魔壹樣。”為了不斷提高技藝,蘇海珍前後奔赴越南好幾次,每次都住上幾個月,這不僅把所有的精力都投了進去,還把自己那點微薄的工資也全投了進去,自己的終身大事也壹拖再拖,直到30多歲才成家。 天道酬勤。蘇海珍在多位名師的點撥下,技藝日臻純熟,彈唱功底大增,不久就成了防城港市京族三島小有名氣的“才女”,經常到全國各地參加演出和比賽,壹度成為京族文化的代言人,常常代表京族出席各種文藝活動,把獨弦琴美妙的琴聲和婉轉動聽的京族歌曲傳遍了四方。“我覺得我代表的不是我自己,而是我們整個京族。”蘇海珍認為向世人推介獨具特色的京族文化,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每次有演出任務或邀請,不管工作多忙,蘇海珍都樂意接受,並且對待每壹次演出她都認真對待、精心準備,所以每壹次登臺表演都讓人覺得耳目壹新。她說,演出既是鍛煉自己,也是傳播京族文化的壹種渠道和方式。 蘇海珍參加的比賽和演出已數不勝數,其中有壹次最讓她難以忘懷。那是2000年參加的中華少數民族技藝展演團赴臺灣文化交流活動。當時全國少數民族代表有300多人在那裏,她在大廳裏彈奏獨弦琴,壹位臺灣同胞看到她的琴和琴聲都很特別,就過來好奇地對她說:“妳會不會彈唱臺灣民歌?我給妳拿歌詞和譜子來試試。”蘇海珍當即給他們彈唱了壹曲經典歌曲《雨夜花》,沒想到琴聲剛響起,就圍上來好多人,隨後大家都跟著壹起唱,越唱越盡興,許久都不願離開。蘇海珍沒想到臺灣同胞竟然對獨弦琴這麽感興趣,讓她心裏感覺特欣慰,這也使得她傳承京族獨弦琴藝術的信心更足了。 “我心中有個目標,就是要以獨弦琴為橋梁,把京族文化傳播到全國、全世界。”多年來蘇海珍在傳承京族獨弦琴文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她也壹直在苦苦尋求壹種既能把獨弦琴的演奏聲音和京族歌曲永遠保存,又能廣泛傳播出去讓全國乃至全世界的人都有機會欣賞到京族音樂的辦法。最後,她想到了出專輯和利用互聯網把自己彈唱的曲子傳播出去。目前蘇海珍已經錄制出版了自己的第壹張獨弦琴彈奏專輯《海韻魅影》,其中收錄了十壹首獨弦琴的原創音樂,以海景風貌為主題,用優美的旋律將我們帶進陽光、月夜、海灘的美妙神韻之中,真正體現了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完美境界。她說,現正在收集整理傳統的京族曲目,想再出壹張純粹京族風情的獨弦琴彈唱光盤,並尋求壹曲能代表京族的音樂,讓人聽了之後就能想到京族三島的多情和秀美。 隨著蘇海珍的名聲越來越大了,慕名前來求學的人也絡繹不絕。對那些真心想學好獨弦琴的人,她從來都是不厭其煩,悉心指教。蘇海珍說:“多壹個人學好獨弦琴,就多壹份傳播京族傳統文化的力量,我何樂而不為呢。” 京族人的表達方式很簡單,他們豐富的思想和情感,全在這壹根弦裏。聽著蘇海珍的歌聲、琴聲,如泣如訴,讓人細細品味出了“琴聲如人”的深遠意蘊。曼妙的歌聲和婉轉低回的旋律,把京族人的含蓄、深情和生生不息的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