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中國有三大鬼節: 清明節、中元節(七月十五)、寒衣節(十月初壹)。
中國人不僅對人有人情味,對鬼都有人情味,突出的表現就是農歷七月十五的鬼節。中國鬼節──正名“盂蘭節”就是指道教的中元節,
這壹天也是佛教舉行盂蘭盆會的日子。據說在這壹天,地藏王菩薩要大開地獄之門,地獄裏的鬼都會出來接受超度和享受祭祀。這壹天,每家
每戶都要祭祀死去的親人。
道家說法:「中元」是道教的說法:根據五雜俎的記載:道家全年的盛會分三次(合稱為“三元”),道經以正月十五是「上元」,為天
官賜福日;主要是舉行賜福的儀式;七月十五是「中元」,為地官赦罪日;用以赦免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為亡魂赦罪,但是絕對不能完全解
除罪孽,只是減輕了壹些,希望他們旱日安息。十月十五是「下元」,為水官解厄日。修行記說:「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是
為有過失的人解除厄運。在法事中,他們不單只超度亡魂,而且更為無主孤魂和那些為國捐軀,戰死沙場的死難者施予救儕。而在法事中得的
香油錢,主要是用作購買祭品之用。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因此在七月十五日這壹天,民間都會準備豐富的牲禮,祭拜地官
大帝及祖先。盂蘭節的起源是博愛的表現。
佛教典故: 盂蘭節原意是敬賀和感恩的意思,最早起源是公元前五世紀的印度。據佛經《枷藍經》《盂蘭盆經》《目蓮救母》所載,相
傳佛祖釋迦牟尼在世時,收了十位徒兒,其中壹位名叫大目犍蓮(目連或者說木蓮)的修行者,是佛祖座下神通力最強的弟子。是個很了不起的大孝子,他在修證佛法的過程中開發出了智慧和身體的潛能,有“神通第壹”的美稱(即有了特異功能),能夠用“天眼”觀察世界。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於掛念死去的母親,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親在地府生活的情況,原來他們已變成餓鬼,吃的、飲的都沒有,皮骨相連,日夜苦悶相續,境況堪憐。於是就運用法力,將壹些飯菜拿給母親吃,可惜飯菜壹送到口邊,就立即化為火焰,目連心痛,於是向佛陀請示解救的方法。佛祖教訓說,他的母親在世時,種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後就墮入阿鼻無間地獄,受無間苦,在餓鬼道中萬劫不復,這孽障不是他壹人能夠化解的,必須集合眾人的力量,七月十五日眾僧自恣時(印度雨季期間,僧眾結夏安居三個月,此日是安居結束的日子),以百味飲食置於盂蘭盆中以供養三寶,就是佛法僧,以這樣的功德使七世父母和現生父母在厄難中者,脫離餓鬼道,到人世或天界享樂。於是「目連」就聯同壹眾高僧,宴請十方僧侶齋食,舉行大型的祭拜儀式,等十方僧侶為母親誦經超度,也為騷擾木蓮母親的冤魂超度,讓母親可以得到安寧。
“盂蘭盆”三個字都是梵語譯音,意為救倒懸。盂蘭盆會是每年七月十五日舉行超度歷代宗親的法會,稱為「屋蘭瑪納」(印度話
ULLAMBANA)也就是盂蘭會」因為七月十五接近收獲的季節,重要也是壹年中既不熱也不冷的時候,所以最適合超度遊離的冤魂。 後世便跟相
仿效,統統在七月十五這壹天齋宴十方僧侶,希望自己的先祖死後得到超度安寧。這個故事和習俗自達摩先師傳到中國。中國人卻出奇地想到
,與其請僧侶齋食,倒不如把供品供奉那些纏繞先祖的冤魂。慢慢地,七月十五的盂蘭節經中國人改變為七月十四的鬼節。在這壹天,每家每
戶都擺開供品,祭祀祖先,也供奉附近的冤魂,希望家宅和順,先祖安寧。
在中國,“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節又稱「鬼節」或「盂蘭盆會」。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著、苦不堪言。為了
使眾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布絕食物給孤魂野鬼。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因而中元節和盂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
舉行盂蘭盆會,創始於梁武帝蕭衍。梁武帝於每年的七月十五日給各個寺院送盆供養,用車每天運送。到唐代,盂蘭盆會更是大行其道。
當時長安西明寺、慈恩寺等,皇帝每年都送盆獻供,並且有專門的送盆官人,民間於盂蘭盆會也日見熱烈,當時長安民眾做各種奇妙的花蠟、
花餅、假花果樹等,七月十五日在城中諸寺設立供養,城中百姓都到寺廟參觀,是壹個大盛會。
到了宋代,這種風俗壹直在沿續著。但是盂蘭盆供的富麗莊嚴和供佛及僧的意義減少了,薦亡超度的意味更濃。從宋代以後,盂蘭盆會成
為寺院中每年重要行事之壹,其主要內容是誦經施食,白天誦經,晚上放焰施食。這種儀式壹直流行到清代。
後來,這個傳說壹直流傳後世,逐漸形成壹種民間習俗,每年到了農歷七月中,人們都會宰雞殺鴨,焚香燒衣,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
以化解其怨氣,不致於遺害人間,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節的風俗。 久而久之,就有了盂蘭節這壹節日。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節又稱「鬼節」或「盂蘭盆會」。佛教也在這壹天,舉行超渡法會,稱為「屋蘭瑪納」(印度話ULLAMBANA)也就是
盂蘭會」。盂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著、苦不堪言。為了使眾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布絕食
物給孤魂野鬼。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因而中元節和盂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
七月半是鬼節麽? 那天會怎麽樣...發生什麽奇怪的事? 七月半是好久?建議妳
百度 妳的關鍵詞
百度 (知道 百科 文庫 地圖 ) 求解
bu怕 鬼敲門
為什麽把七月半定為“鬼節”?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也稱“中元節”有些地方又州俗稱"鬼節","施孤"。本是印度壹種佛教儀式。,佛教徒為了追薦祖先舉行"盂蘭盆會";佛經中《盂蘭盆經》以修孝順勵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國追先悼遠的俗信,於是益加普及。民間普遍流傳目蓮解救母厄的故事:
“有目蓮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饑苦太甚。目蓮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
中國從梁代開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節。不過後來除設齋供僧外,還增加了拜懺、放焰口等活動。
這壹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師座和施孤臺。法師座跟前供著超度"地獄"鬼魂的地藏王菩薩,下面供著壹盤盤面制桃子、大米。施孤臺上立著三塊靈牌和招魂幡。過了中午,各家各戶紛紛把全豬、全羊、雞、鴨、鵝及各式發糕、果品、瓜果等擺到施孤臺上。主事者分別在每件祭品上插上壹把藍、紅、綠等顏色的三角紙旗,上書"盂蘭盛會"、"甘露門開"等字樣。儀式是在壹陣莊嚴肅穆的廟堂音樂中開始的。緊接著,法師敲響引鐘,帶領座下眾僧誦念各種咒語和真言。然後施食,將壹盤盤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復三次。這種儀式叫"放焰口"。
到了晚上,家家戶戶還要在自己家門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著五谷豐登,這叫作"布田"。有些地方有放水燈的活動;所謂水燈,就是壹塊小木板上紮壹盞燈,大多數都用彩紙做成荷花狀,叫做"水旱燈"。按傳統的說法,水燈是為了給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燈滅了,水燈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過奈何橋的任務。那天店鋪也都關門,把街道讓給鬼。街道的正中,每過百步就擺壹張香案,香案上供著新鮮瓜果和壹種"鬼包子"。桌後有道士唱人們都聽不懂的祭鬼歌。這種儀式叫"施歌兒"。
上元節是人間的元宵節,人們張燈結彩慶元宵。"中元"由上元而來。人們認為,中元節是鬼節,也應該張燈,為鬼慶祝節日。不過,人鬼有別,所以,中元張燈和上元張燈不壹樣。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傳說中的幽冥地獄,鬼魂就在那裏沈淪。所以,上元張燈是在陸地,中元張燈是在水裏
七月半是什麽節?鬼節
七月半要做粑是為什麽?真的是鬼節嗎?七月半 農歷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俗稱“鬼節”。節前,俗定某天擺設酒菜奉祀祖先,其時間不壹 。初壹日,各戶皆用風柳葉及艾葉夾插於門口窗口,以示“驅邪”,用雞屎藤葉和糯米磨成粉,做“粑仔”吃。十五日這天,用刺棠葉或芭蕉葉按上大米粉或番薯粉做粑吃,吃時扒去樹葉,稱“剝鬼皮”。十五日晚上,城鎮商戶,居民皆備酒食,防在街頭巷尾、庭前野外,香燭布插,滿地通紅,焚化紙錢,給孤魂野鬼施舍,以結鬼緣。跨入七月,“天燈”不斷,多在晚上競放,天燈帶上鞭炮和煙花,升空後爆響,七月十五日晚間尤甚。此俗由來已久,今仍襲用。
七月半 鬼節可以帶紅繩嗎?
暈、帶紅繩不怕吖、
我手上也帶有壹條、壹直都戴在手上、雖然說是七月十四、妳們也不用那麽敏感吧!世界上會真的有鬼嗎?
為什麽七月半是鬼節,歷史到底發生了什麽與歷史事件無關。僅僅是民族習俗和宗教信仰,像農歷七月十五的鬼節,就出自佛教盂蘭節,又稱中元節,就是閻王會打開地獄之門“鬼門關”,讓關押的鬼類出來自由活動,直至七月結束才回歸地府。
所謂的“七月半”鬼節是什麽?七月半鬼節即中元節。
節日簡介:
中元節,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元節有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
農歷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中元節在農歷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區在七月十四日。
中元節原是小秋,有若幹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海外華人華僑在清明、中元、冬至和年兜這四節會寄批銀,否則便會被人認為是對祖宗不敬,對長輩不孝,對妻子不負責任的不成器之下等人。
傳說中元節當天陰曹地府將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壹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成為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壹。
節日起源:
按佛教典故,關於“盂蘭節”的起源,有著以下壹個典故: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在世時,收了十位徒兒,其中壹位名叫目連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於目連很掛念死去的母親,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親在地府生活的情況,原來他們已變成餓鬼,吃的、飲的都沒有,境況堪憐。目連看了後覺得很心痛,於是就運用法力,將壹些飯菜拿給母親吃,可惜飯菜壹送到口邊,就立即化為火焰,目連看到這種情境後非常心痛,就將這個情況告訴釋迦牟尼,佛祖教訓他說,他的母親在世時,種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後就墮入餓鬼道中,萬劫不復,這孽障不是他壹人能夠化解的,必須集合眾人的力量,於是目連就聯同壹眾高僧,舉行大型的祭拜儀式,以超渡壹眾的亡魂。後來,這個傳說壹直流傳後世,逐漸形成壹種民間習俗,每年到了農歷七月中,人們都會宰雞殺鴨,焚香燒衣,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以化解其怨氣,不致於遺害人間,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節的風俗。
為什麽七月半被稱為鬼節?鬼節,顧名思義,與鬼有關的節日、祭祀鬼的節日。
農歷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中元節在農歷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區在七月十四日。
中元節的源頭,與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關。據說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賜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稱為下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解厄。
中元節,在農歷七月十五日,俗稱七月半。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壹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成了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幹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壹說:“中元前壹日,即買練葉,享祀時鋪襯桌面,又買麻谷巢兒,亦是系在桌子腳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講究孝道的國人,例要向先祖報告,並且請老祖宗嘗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
各地習俗很多,以廣西為例:
廣西地區多以月十四為鬼節,整個節日應該是以七月七開始到七月十四晚上,其過程就是迎接祖先和送祖先,追祭祖先的過程;有的地方從七月七開始迎接祖先,有的是七月十三迎接祖先,但是七月七也是都要“恭飯”(就是祭祀);七月十四晚送別祖先,晚飯前祭祀後到晚上十點左右進行送祖先儀式,同時將寫有祖先名諱(關於寫多少代祖先各個家庭不壹)的“錢包”及 擔夫、引路大王的“錢包”紙錢等物於路口燒去灑米水飯等儀式送別祖先;其過程繁雜嚴肅是當地儀式最為復雜的節日,是當地人相當重視的節日,其重視程度是除春節(當地觀念中元宵節也屬於春節,包括小年)外,是和中秋、清明、端午壹樣重要的節日。陽山人以七月十四日為目連節,多殺鴨祭祖,當日路無行人,名為“躲鬼”。在廣西省,中元節也稱“鴨子節”,人們認為亡靈可以站在鴨子上,通過鴨子的運載在陽間和陰間自由穿梭。另外也有的“燒包”習俗,壹般是先祭祖,然後是給孤魂野鬼燒衣物。祭祖的酒菜是必須要放在扁平笸箕內,意為野鬼不得搶奪。
七月半是否真的有鬼鬼是天天都有的 它們過於可憐 不能超生 所以需要在世的親人 超度壹番 比如妳過去七世的父母 到底在天上 還是惡道 中 這凡人必須得死後才知道 鬼節燒紙就算是給錢它們花了 如果它們在天上 就根本不需要這些錢 也沒法花這些錢 如果是鬼 那是好花的 所以誰願意自己死去的親人在做鬼呢 清明節掃什麽墓呢 不信有鬼 就更加 不用掃墓咯 這算是真的迷信 矛盾不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