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為前提,引導幼兒愉快、主動參與創造活動,為幼兒創設寬松愉悅、自由民主的音樂活動氛圍,讓他們能夠懷著愉悅的心情利用已有的經驗自由思索、展開想象,充滿自信地與音樂進行交流,才能使最大多數幼兒的創新能力發揮到最高峰。比如:在《拔蘿蔔》教學活動中,借助老公公等角色的情節,引導幼兒傾聽不同的聲音,表現不同的形象。幼兒們非常有創意,他們用不同的聲音、動作、樂器表現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貓、小耗子,不但豐富了情節,而且還充實了音樂形象。尤其在表現角色的動態上,更加惟妙惟肖,充分體現了幼兒的創造力。
又如欣賞樂曲《獅王進行曲》時,我啟發幼兒進行配樂朗誦。其中有個幼兒是這樣“朗誦”的:“壹天,在森林裏舉行舞會。動物們開心地遊戲,突然聽見壹聲大喊:‘獅王駕到’動物們馬上分兩排列隊歡迎獅子,只看見獅子大搖大擺地出現在大家前面……”《獅王進行曲》中小動物們幹了什麽、發生了什麽事以及小動物表演的動作等都是幼兒模仿、想象和創編的因素,只有讓幼兒按自己的條件、方式、意願去做,他們才能學得主動,才能發揮想象力和獨創性。盡管幼兒的表現還十分稚拙,但都是真情實感的流露,體現了他們獨特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當然培養創造力並不是要摒棄模仿,在音樂活動中模仿是需要的,它是最初的學習方式,但必須較快地跨越這壹階段進入探索期,引導幼兒大膽創新、獨立思考、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由於幼兒的情感體驗和表達很難全部預料,所以在活動中有時會出現壹定程度的紊亂,但教師不要去訓斥孩子,而是要學會容忍,並在寬松的氛圍中鼓勵、支持和欣賞幼兒的創造性表現。
2.優化課堂教學,為幼兒提供自主創新的機會
霍姆林斯基曾精辟的指出:“兒童從壹個好老師那裏很少聽到禁止,而經常聽到的是表揚鼓勵的話。”所以教師要多鼓勵、多支持、多肯定、多接納、多欣賞,要多給幼兒創造自由、民主的氛圍,營造充滿鼓勵、創新的環境,這對啟發幼兒的創新潛能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記得在壹次《小小蛋兒把門開》活動中,我是想讓孩子按照我的歌曲內容來做動作,絕大部分孩子都能按照我的思路、我的想法跟著我的節奏進行著他們的創作動作,可王陽陽小朋友卻跟其他小朋友做的動作有極大的反差,他誇張地壹會兒趴在地上打滾,壹會跳上蹲下……我強壓住內心的火氣,緩和著語氣問他:“陽陽,妳剛剛是在幹什麽呢?妳看小朋友都沒有像妳這樣。”“哦,陸老師,小雞要出殼很興奮,所以我要往上跳啊!但是被蛋殼卡住它又出不來,我見到過的,所以我要打滾呀……”陽陽看著我認真的說。妳聽,他這樣說錯了嗎?當然沒有,我又怎麽能忍心強行剝奪他的想法、他的創意呢!我重重地點了點頭,並當著所有的孩子表揚了他。在接下來的活動中,孩子們可來勁了,什麽樣的動作都有,而且興致比剛開始那會兒還濃厚,音樂的節奏也把握得較好,小夥伴之間還在為對方互相介紹著自己動作的由來。如果當時我不分青紅皂白批評陽陽沒有根據我的要求來做,而不去了解他的想法,後果會是怎樣呢?不敢設想,連孩子自發的創新都扼殺了,教師又怎能把激發孩子的創新掛在嘴邊,又怎麽能真正地做到培養孩子的創造性。
作為教師,應善於捕捉幼兒不經意間的創造性的探索傾向,滿腔熱情鼓勵和指導,讓幼兒用特有的童心去感悟音樂,當他們富有個性的理解以及稚嫩而新穎的創造性表現被教師接納、贊許和分享時,他們體驗到了被尊重的感覺,滿足了自我表現的需要,這種正向的情緒會激勵他們更加熱愛音樂。
3.重視孩子創新過程的體驗,滿足幼兒的創新欲望
幼兒創造性音樂活動的真正目的是強調在活動過程中獲得心智的滿足,在挖掘音樂潛能中讓幼兒釋放能量,發展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應遵循重“過程”不重“結果”的觀念,營造自由創造的氛圍,註重幼兒的自我表達和表現,充分滿足幼兒的創新欲望。在音樂創造活動中,幼兒對“過程”比“結果”更感興趣,因為過程給幼兒帶來無比的滿足。例如,在音樂欣賞活動《讓我們蕩起雙槳》中,根據歌曲內容,引導幼兒創編劃船動作,但幼兒在活動中,兩兩結伴不是在表演劃船,而是在做遊戲,表現出強烈的表現欲望,如果教師能馬上調整計劃,孩子們也許能體驗到自主探索和創造參與的快樂,能體驗到用表情、動作、姿態與他人溝通的樂趣。細致嚴密的教學計劃固然是必需的,但我們不能為了實現計劃而犧牲孩子們享受音樂的機會,不能為了得到設計好的答案而犧牲孩子們自主學習、創造的機會。真正的音樂教育在於給幼兒以快樂和享受,只要從幼兒實際和音樂教育的本質出發,時間上多壹點少壹點,環節上多壹個少壹個,內容上動壹動改壹改,都是可行的。評價音樂教育成功與否的標準是孩子是否更加喜歡音樂、是否促進了孩子身心和諧的發展、是否為他們將來積極參與社會文化生活奠定了基礎。我們應重視孩子的過程性體驗,重視滿足幼兒創新的欲望,而非具體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