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
聽壹首歌,聽到壹半把聲音關掉,自己跟著哼幾句,然後開聲音。看下與歌曲差多少,越少就是節奏感越好。
玩音樂類的遊戲,得分高往往說明節奏感強。
去CD店或是網上下壹些低重音較多的歌曲,最好是舞曲,然後放出來開的響點,最好用低音炮,能感覺得出地在震動,那壹震震的便是節奏,跟著節拍打拍子 。自身感覺強說明節奏感強。
延伸:如何培養幼兒音樂節奏感
壹、耳聽——感知節奏
音樂是聽覺藝術,幼兒的音樂能力與它們的聽覺發展有密切聯系。而在教學中,我為幼兒提供了各種發展聽覺的條件,開展了許多訓練聽覺的遊戲,讓幼兒掌握聽的技巧,熟練音樂的基本要素。
根據幼兒的發展情況,聽音樂走、跑、跳、停,幼兒聽音樂做動作,讓音樂來指揮孩子。在平時,我們經常做壹些由簡到難的節奏遊戲,如在《跳起來》的活動中,通過鼓點讓孩子有節奏地跳,鼓點快就是小袋鼠出去玩,鼓點慢就是袋鼠媽媽來了。還有《魚兒魚兒水中遊》,聽見三角鐵慢慢地敲,小魚自由地遊來遊去,聽見快速的聲音,就是大鯊魚來了,小魚要趕緊遊進呼啦圈。剛開始有的幼兒不會聽節奏,而是隨心所欲地做自己的動作。經過多次的遊戲,幼兒知道了鼓聲就是教師的口令,要聽著鼓的節奏做動作。
二、眼看——學習節奏
圖譜可以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幼兒來說,簡單的節奏圖譜缺乏形象性和生動性,因而空洞乏味,不易理解也沒有興趣學習。而用生動形象的圖譜來表示節奏,不但能吸引幼兒的興趣,集中幼兒的註意力,而且幼兒易於理解,能更好地學習節奏。例如在學習《美麗的蝴蝶》中,我們進行樂句練習,引導幼兒穩定拍子,教材中用了蝴蝶的圖譜,壹只蝴蝶表示壹拍,壹***4個樂句,讓幼兒指圖片唱歌。這壹形象的圖譜能幫助幼兒很快掌握節奏,並通過身體動作或樂器表示出來。還有,在《小烏龜》壹課的活動中,教材運用了特別的圖譜:根據歌詞內容,圖譜中有4個地點:山坡、樹林、糖果店和遊樂場,在學唱歌曲時,教師在圖譜上演示小烏龜,唱到每句歌詞最後壹字,小烏龜就到達相應的地點。在這樣形象的演示下,幼兒不知不覺感受了樂句進行的準確性。
三、動作——表現節奏
要想讓幼兒更好地感受和體驗節奏,必須運用動作,不僅讓幼兒動手,還要動腿、動腳。“聲勢”訓練是奧爾夫教學的壹種簡單又非常有效的方法。身體動作是感受音樂節奏的生理基礎,它對幼兒節奏感的培養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拍手、拍腿、叉腰、踏腳、走、跑、跳等動作都是幼兒喜歡的並容易掌握的動作。因而,在學習節奏的過程中,可以讓幼兒運用身體動作來表示節奏。比如小貓走、烏龜爬、小馬跑等都可以讓幼兒用手拍,用腳跺,用身體來表現。例如《小老鼠和小花貓》中,在讓幼兒用拍手動作學習節奏的同時,還可以讓幼兒開動腦筋,想出各種不同的拍肩、拍腿、踏腳等動作。
四、唱遊——加強節奏
遊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針對幼兒的這壹特點,教師可運用壹些形象、生動、帶有遊戲性質的活動來讓幼兒學習節奏。為了避免枯燥,增加幼兒學習的興趣,活動中經常采用壹些走、跑交替的遊戲。比如在《魚兒魚兒水中遊》的活動中,幼兒學小魚遊時,教師選擇三角鐵敲奏增強遊戲的趣味性。幼兒必須全神貫註地聽和看才能跟上教師的節奏,看似是壹種遊戲,其實是壹種節奏練習。幼兒對於這種方式比較喜歡,也容易接受。同樣在童謠《小肥豬》中,我們除了用圖譜的形式來幫助幼兒理解和掌握節奏,還用遊戲的形式來幫助幼兒學習節奏。把幼兒分成兩組,壹組念“打蚊子”,壹組拍手做打蚊子動作。“×××”表示念“打蚊子”,“0”處拍壹下手表示拍蚊子。通過這樣的遊戲,幼兒學得有趣,不知不覺地學會了節奏。借助這些遊戲活動,使幼兒興趣濃厚地、註意力集中地投入到活動中,在玩的過程中幼兒還會主動開動腦筋,從而在教師有意識地引導下捕捉到節奏,掌握好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