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蕭縣地區生產總值186億元,三產比例28.8:40.4:30.8;財政總收入11.7億元,工業增加值47.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40.2億元,其中工業固定資產投資9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億元,新增貸款14.3億元,城鎮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88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063元,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0.2%。
2014年,蕭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5億元,財政總收入完成13.4億元;三次產業比例為27.3:41.0:31.7,二產、三產分別提高0.6、0.9%,三產比重提升超過二產。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6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7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64億元,新增存款28.7億元,新增貸款9.4億元,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萬元,主要指標位居宿州市前列,部分指標安徽省領先。
2015年,蕭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20億元,財政收入15億元,三次產業比例為26.5:41.2:32.3,固定資產投資220億元,工業增加值74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億元,新增存款42億元,新增貸款19.7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52元。 蕭縣被稱為中國水果之鄉,是中國最大的胡蘿蔔和葡萄種植基地(蕭縣胡蘿蔔)、(蕭縣葡萄)。水果種植面積達到了60萬畝,年總產量超過6億公斤。農業主導產業有糧食、水果、蔬菜、畜牧、林業、棉花等。蕭縣已形成“三大片壹條線”的水果生產布局,三片即北部黃河故道梨、蘋果、甜瓜產區,中部優質鮮食桃產區,東南山區優質葡萄及櫻桃產區,西部沙河沿岸蘋果、黃桃產區。壹線及黃河故道水晶梨、園藝總廠釀酒葡萄、鄭腰莊蕭國聖桃、姬村石榴、徐裏巴鬥杏等特色水果產區。2013年糧食總產100萬噸,實現產值110億元。連續三年評為“全國生豬調出大縣”,首次確定為省“肉羊養殖大縣”。4個國家級標準化基地和養殖小區通過認定,新被列入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改革創新試點縣。
2014年,蕭縣糧食總產110.7萬噸,實現“十壹連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28家,新增合作組織550個、家庭農場172家,建成國家級果蔬標準示範區4個、省級2個。認證“三品壹標”農產品11個。實施森林增長工程3.2萬畝,森林覆蓋率34.9%。農機總動力158萬千瓦,被評為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小農水重點縣獲得批準,農田水利投入資金2.3億元,新打修復機井875眼,疏浚治理大中溝91條。岱河上段和利民溝治理發揮作用,淮水北調工程完成征遷,閘河治理主體完工。農村土地確權工作有序推進,流轉土地21萬畝。 蕭縣工業發展歷史久遠,歷經滄桑。公元9年,出現鑄造銀、銅質錢幣的造錢工廠;北宋年間,開始出現陶瓷生產,神宗元豐年間,開始出現小煤窯,蘇東坡曾作《石炭歌》贊之。蕭縣是中國重要的防腐產業基地和防腐產品出口基地。2005年,被中國工業防腐蝕技術協會命名為“中國防腐蝕業第壹縣”。 蕭縣瓷質拋光地板磚被譽為“安徽第壹磚”,獲得“中部瓷城”的稱號。蕭縣是安徽最大的綠色皮革加工生產基地,青龍集是全國四大皮毛專業市場之壹,合成革上下遊產業鏈基本建成。2013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16.4億元,龍城鎮和張莊寨鎮評為省產業集群鎮,省新農村電氣化縣順利通過驗收。
2014年,蕭縣完成工業總產值273億元,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0億元,首位產業發展較快,58家建材企業完成產值60億元。規模企業總數180家,其中10億元以上4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家、戰略性新興產業4個。實現利潤總額10.85億元,增長14.3%。實施工業項目123個,其中億元以上25個。
2015年,蕭縣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8億元,增長25%;工業總產值328億元,增長16.8%;實現利稅總額13億元,增長21.7%。新增規模以上企業20家。 蕭縣“城形爭南北諸朝,風氣兼東西兩楚”,素有“文獻之邦”、“文化大縣”的美譽,自秦漢起就是貫通東西南北經濟和文化的交流之地。是漢文化、孝善文化、酒莊文化、陶瓷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壹。是閔子騫蘆衣順母故事的發生地、南朝宋開國皇帝劉裕故裏。
原始社會末期,蕭縣已有很高文化和發達的經濟,有花甲寺、金寨、大蔡莊、北泉、城陽等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夏、商、周三代,蕭縣是中原文化和東夷文化的交匯區,夏代殷商六族遷此建立蕭國,春秋時復建蕭國。西漢,丞相韋賢被封為扶陽侯,在蕭縣建立扶陽侯國。三國時,曹操封四子曹熊在蕭縣建蕭王國。 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級別名稱國家級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漢墓群金寨文化遺址皇藏峪蕭窯遺址-省級花甲寺遺址蕭縣孔廟(蕭縣文廟)北泉遺址瑞雲寺天門寺大蔡莊遺址市級城陽遺址徐樹錚墓馮樓漢墓遺址西域遺址--縣級車牛返蕭國古城蘇邁墓陶潛墓郭莊公社蕭縣縣衙舊址徐氏總祠宋墓遺址蘇軾得石炭歌處非物質文化遺產級別名稱國家級墜子戲淮北梆子戲淮北花鼓戲花腔漁鼓--省級蕭縣墜子蕭縣琴書鞭打蘆花的傳說蕭縣農民畫蕭縣剪紙蕭縣石刻市級蕭縣炭精畫蕭縣高蹺蕭縣伏羊宴加工技藝蕭縣書畫蕭縣梆子戲-待審丁裏鎮丁固傳說葡萄酒釀造技術劉邦祖籍地的傳說劉裕故裏的傳說皇藏峪的傳說龍河的傳說 主詞條:畫鄉賦、蕭縣書畫、宋繪
蕭縣書畫古稱宋繪,從數千年前的良渚文化開始就已出現,書畫傳統綿延至明代,清中晚期形成民間中國畫·水墨寫意的“龍城畫派”,享譽徐淮。現代蕭縣被稱為國畫之鄉,由蕭龍士為代表的蕭籍畫家創建了江淮大寫意畫派,1993年,被文化部首批命名“中國書畫藝術之鄉”。截至2015年9月,建有10多個書畫藝術協會,有書畫家4萬人,省級以上書畫協會會員400多人。
龍城畫派
“龍城畫派”,發端於明末,形成於清代中期,發展壯大於清末民初。這壹時期,影響較大的書畫家有王之麟、許輝祖、吳作樟、張太平、路蔭南、侯子安、謝來占、王為翰、袁汝霖、劉雲巢等,他們沖破籠罩畫壇的“四王”畫風,追逐時代新潮,以強烈的個性闊筆寫意,以潑辣豪放的筆觸寫實,師法自然,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他們藝術思想趨於壹致,技法意趣趨於相同,融合南北,形成了壹種新的畫風和流派。因其影響較大,活動中心又在龍城,故稱“龍城畫派”
江淮畫派
蕭龍士是江淮大寫意畫派的創始人,該畫派經過幾十年來的繼承發展,成績斐然,“龍門學士”中有的在安徽畫壇已嶄露頭角甚至成為中堅人物。“江淮大寫意畫派”傳承光大,對宣傳安徽書畫、讓安徽書畫走向全國都將具有重要的意義。 蕭縣剪紙
蕭縣是著名的書畫藝術之鄉,而蕭縣剪紙,堪稱水墨丹青的姐妹藝術,歷史悠久,蘊涵豐富,既滿足了人們的精神生活,表達了心中的理想、願望,又美化了生活、環境,增添了祥和、喜慶、歡樂的氣氛,充分體現了剪紙自身價值。剪紙藝術是祖輩們遺存下來的精美而厚重的民間藝術,以其獨特的文化魅力和神奇的工藝創作正吸引著更多人的欣賞目光。
石刻藝術
蕭縣石刻是壹種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雕刻藝術。始於漢代的畫像石,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可謂源遠流長。石刻取材於該縣山中的青石,青石蘊藏豐富,質地細密,堅硬耐風化,宜於雕鏤藝術品。
蕭縣出土160余塊漢墓石版浮雕,內容涉及諸多上古神話傳說和史跡。蕭縣漢畫像石不僅是繪畫和雕刻兩門藝術完美結合的產物,還是漢代民間藝術的綜合體現。蕭縣漢石刻壁畫的大量出土,豐富和充實了中國古代石雕藝術和壁畫藝術的寶庫。它雖經兩千年左右的風化侵蝕,卻使我們看到了已消失的漢代生活場景和文化藝術陳跡,再現了漢代的歷史畫卷。為我們了解研究漢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民間習俗提供了有力的佐證,是十分難得的歷史資料。其藝術成就堪與世界藝術名作媲美,在中國和世界藝術領域中占居重要的地位。 明、清時蕭縣是著名的曲藝、戲曲之鄉,漁鼓、墜子、大鼓、琴書和梆子、拉魂腔、花鼓戲等曲藝、戲曲活動頻繁。現代有蕭縣墜子、花腔漁鼓、蕭縣梆子戲、淮北花鼓戲等本土戲曲。
蕭縣墜子
蕭縣藝人在演唱河南東路墜子的基礎上,大量汲取了當地其他曲種和徐州梆子的音樂唱腔,逐步形成了“說、唱、噱、做”具有自己風格、特色的蕭縣墜子。蕭縣墜子戲為板腔體,板式、曲調包括新創的主要有:平板、寒板、慢板、慢板連、快板、正十字、倒十字、三字錦、五字嘣等,典調優美,長於抒情和敘事。伴奏樂器為簡板、墜胡。唱詞多為七字句,也有十字句。
花腔漁鼓
花腔漁鼓又稱漁鼓道情、梆梆筒子,是壹種安徽省的漢族戲曲劇種。敲打漁鼓配上說唱,就成了漁鼓道情這種演藝形式。漁鼓從清末開始盛行,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其形式是用三尺三寸長的竹筒,蒙上豬護心皮,配上木筒板拍打發出響音說唱。壹人邊演唱邊伴奏,右手拍擊漁鼓,左手敲擊竹板作為伴奏。流行於中國民間社會,作為壹種宣揚道家思想的漢族說唱藝術,是道教濟世度人的教化方式和傳播道教教義思想的通俗說唱。花腔漁鼓也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壹。
蕭縣梆子戲
蕭縣梆子戲的唱腔融於河南和山東梆子之間的腔調,屬板腔體,曲調豐富,結構嚴謹,能夠細致地表達各種感情,唱腔板式有載版、非板、慢板、流水板、二八板,二八板又分為二八、慢二八,緊打慢唱,生動地表現人物唱腔。梆子戲在縣城各鄉鎮流行,群眾非常喜愛,極大豐富了全縣人們的精神生活。
花鼓戲
淮北花鼓戲是安徽省極具民間特殊演唱風格的漢族稀有戲曲劇種之壹。淮北花鼓戲的唱腔哀婉纏綿,低徊流轉。尤其“寒調”,唱來如泣如訴,如哀如嘆,別具壹格,極富個性。民間向有“花鼓戲難學、難唱、又難聽,聽過三天,迷上就不輕”之說。樂多哀音,行腔幽婉低徊。可謂原汁原味民間俚俗戲曲音樂的活化石。出生於蕭縣農村的周欽全是淮北花鼓戲的傳承人,2008年時,淮北花鼓戲被列入國家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主詞條:蕭縣方言
古蕭縣地域遼闊,上古時代此地建有蕭國,歷史上稱之為“東夷”,所操語言為“夷言”,與吳越語同屬東南夷越語系。蕭縣地處淮北,歷史上南北朝廷往往以淮河為界,因此,蕭縣方言多受中原與齊魯方言沖擊。大約南宋以後,蕭縣方言已與中原漢語較為相近了。總體來說,蕭縣方言的語音系統與普通話較為接近。蕭縣方言與普通話差異較大的是詞匯。蕭縣方言中存留著許多古詞語,這些詞語仍然保存著古代漢語或早期白話的面貌。 蕭縣羊肉、全羊宴
蕭縣地處四省通衢處,飲食受南北菜系的影響,主要菜系有魯菜、沿淮菜、徐州菜,本地主食有米飯、饅頭、面條等。而反映蕭縣飲食特色的“全羊宴(蕭縣羊肉)”已有300多年歷史,截至2015年9月,全縣“羊飯店”達5000余家,日銷量達萬余只,已形成聖泉寺、丁裏鎮、篩子泉和龍城鎮“四大羊美食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