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芭蕾5個基本腳位
芭蕾中腳的5種基本位置,是學生最早要學習的動作。不只是因為簡單,而是芭蕾課堂上大部分動作都是以這5種位置之壹作為開始和結束姿態。外開並非易事,但也並非可怕,它需要時間和堅持不懈的刻苦鍛煉。有些人的自然開度好,以下的動作他就能很輕易地完成。有些人開度較差些,但多練習就會逐漸達到要求。
壹位腳
兩腳完全外開。兩腳跟相接形成壹橫線。
二位腳
兩腳根在壹位基礎,向旁打開壹腳的距離。(根據自己腳的大小)
三位腳
壹腳位於另壹腳之前。前腳跟緊貼後腳心。前腳蓋住後腳的壹半。
四位腳
壹腳從五位向前打開,兩腳相距壹腳的距離。前腳跟與後腳趾關節成壹條線。
五位腳
兩只腳緊貼在壹起,壹腳的後跟緊挨著另壹只腳的腳尖,前腳完全遮蓋住後腳。
二、芭蕾7個基本手位
學習手的位置之前必須學好手的形態:大拇指尖要輕輕地碰到中指的指根處,其它的手指稍彎壹些挨在壹起放好。這種形態只是在初學時才要求這樣做。因為那時學生還不能有意識地支配,控制自己的動作,因而手指容易緊張。以後,手的形態變得比較自然,大拇指不必碰中指,而是朝向手心既可。我國至今延用的是下面介紹的七個手位:
壹位手
手自然下垂,胳膊肘和手腕處稍圓壹些。手臂與手成橢圓形,放在身體的前面,手的中指相對,並留有壹拳的距離。
二位手
手保持橢圓型,擡到橫隔膜的高度。(上半身的中部,腰以上,胸以下的位置)但在動作過程中,要註意保持胳膊肘和手指這兩個支撐點的穩定。
三位手
在二位手的基礎上繼續上擡,放在額頭的前上方,不要過分的向後擺,三位手就象是把頭放在橢圓形的框子裏。
四位手
在三位手的基礎上左手不動,右手切回到二位,組成四位。它已是舞姿了。
五位手
在四位手的基礎上左手不動,右手保持彎度成橢圓形。從手指尖開始慢慢向旁打開。在過程中胳膊肘和手指兩個支撐點要保持在壹個水平面上。手要放在身體的前面壹點,不要過分向後打開,起到壹個延續雙肩線條的作用。
六位手
在五位手的基礎上右手不動,左手從三位手切回到二位,組成六位,形成舞姿。
七位手
在六位手的基礎上右手不動,左手打開到旁邊,雙手相同地放在身體的兩邊。
三、芭蕾舞起源
“芭蕾 ”起源於意大利,興盛於法國,“芭蕾”壹詞本是法語"ballet"的音譯芭蕾舞 意為“跳”或“跳舞”。
ballet壹詞,源於古拉丁語ballo。最初,這個詞只表示跳舞,或當眾表演舞蹈,並不具有劇場演出的含義。
芭蕾的歷史,最早的肇端可追溯自歐洲文藝復興鼎盛時代的意年大宮廷,及法國南部的貝根弟處所的宮廷裏。每當成婚喜慶,接見外國元首,或其他年夜慶典,即表演這種舞蹈以示祝或助興。
芭蕾成長史上第壹部鬥勁完整的芭蕾舞劇——《皇後喜劇芭蕾》上演於1581年,當洛蕾娜(Lorraine)的瑪格麗特蜜斯和凡爾賽(Versaills)的姚幼斯公爵成婚瞬息,這場芭蕾舞的音樂曲譜迄今仍保留,可算是最古老的芭蕾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