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的交響曲在他的創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804年間完成的《第三交響曲》,是他交響曲創作的壹個大轉折。這首交響曲內容、形式都富於革新精神,作品感情奔放,篇幅長,新穎自由。在這部作品中,貝多芬第壹次表現出無比驚人的創造力,他第壹次用全新的風格,全面而廣泛地體現出他的英雄性構思棗通過鬥爭,得到勝利。這部交響曲既標誌著古典音樂藝術的壹次大變革,又是貝多芬交響曲創作和古典交響曲創作的重要裏程碑。1806年完成的《第四交響曲》,則是壹部充滿幻想、愉快、明朗和活力的作品,用浪漫的手法反映了英雄生活的另壹個側面。羅曼·羅蘭認為這部作品“保存了貝多芬壹生中那些最明朗的日子的香味”。1808年貝多芬完成了《第五交響曲》,這是壹部與《第三交響曲》相類似的英雄性史詩性的作品。作品的結構非常簡練、集中,動機式的“命運”主題貫穿全曲,整部作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深刻的思想性,它揭示了從黑暗到光明,通過鬥爭走向勝利這壹真理。同年,貝多芬完成的《第六交響曲》是壹部“對農村生活的回憶”的田園詩式的作品,表明了英雄熱愛大自然的情懷。整部作品色彩清新,音樂語言大膽而多姿,主題素材具有生動鮮明的民間特點。1812年完成的《第七交響曲》是壹部充滿活力、樂觀活潑、“舞蹈性”的交響曲,表明他對命運和生活的樂觀主義態度。1812年完成的《第八交響曲》是壹部富於詩意的、抒情的室內性交響曲。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在他的全部作品中占有特別突出的地位。這部經過多年醞釀的作品,經過前後六年的創作,於1823年完成。這是壹部宏偉的充滿哲理和英雄性的史詩般的巨作,它所體現的仍然是他的“從黑暗到光明,通過鬥爭走向勝利”的思想。在交響曲的最後樂章,他創造性地把(康塔塔)大合唱與交響曲結合起來,並用席勒的詩《歡樂頌》作為歌詞,用以歌頌全人類所追求的自由和解放、勝利和歡樂、團結和友愛的***同理想。在樂章的規模上,貝多芬將第壹樂章中奏鳴曲式主副部主題用幾個主題加以展示,把第三樂章諧謔曲第壹部分本身擴大為壹個完整的奏鳴曲;在終曲樂章龐大的合唱前面加壹段長大的器樂前奏,進而表現其音樂構思的博大精深與思想內涵的巨大容量。
貝多芬在西方音樂史上是壹位集古典主義之大成,開浪漫主義之先河的偉大作曲家,其創作反映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進步思想。他通過精湛的藝術創作,大大加強了音樂作品的藝術感染力,並把以海頓、莫紮特為代表的古典樂派推向了新的高峰,並開辟了浪漫主義樂派個性解放的道路。
第五交響曲-命運(第四樂章)這首交響曲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創作的。此曲向人們展示了他的精神境界:“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屈服”。全曲***分四個樂章,其中第四樂章以各自代表歡樂與命運的主體對決,宣告這場人與命運的決戰中以光明的徹底勝利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