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日更148:朱光潛《談美書簡》:《談美: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讀書筆記

日更148:朱光潛《談美書簡》:《談美: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讀書筆記

朱光潛先生以《莊子.秋水》篇裏的壹段故事為開端,引我們思考“宇宙的人情化”。

我們往往“以己度人”,用自己的觀點表述對人和事物的看法,於我而言,真正的做到“推己及物”“設身處地”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們常常把“我認為”“我覺得”的誤認為事實。我是個怕冷喜熱的人,老公和兒子是怕熱喜冷的人,所以我們彼此感知的氣溫往往區別很大,每每按他們給我說的天氣冷暖感覺總覺得“上了大當”。

有歌曲唱道:“風含情水含笑……”,大抵就是朱光潛先生談的“移情作用”,把自己的感情移到“風”“水”之上了。

朱光潛先生從欣賞自然美、音樂與書法之中的藝術美讓我們了解“移情作用不壹定就是美感經驗,而美感經驗卻常含有移情作用。美感經驗中的移情作用不單是由我及物的,同時也是由物及我的;它不僅把我的性格和情感移註於物,同時也把物姿態吸收於我。”

朱光潛先生從“美感經驗既是人的情趣和物的姿態的往復回流”得出兩個結論:

1.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返照。

這裏首先要說壹下人的情趣,有些人是極實際的實用主義,只看到物的顯性的價值而沒有審美的趣味。正如朱光潛先生談的壹朵含露的花,現實中無情趣的人就把它當作不能賣錢的野花,而有些人就可能由花及人,“以為它含淚凝愁”,自己的憂傷情緒也被帶動起來;而有些人從壹朵花看到世界萬物生長的規律,悟得人生的妙諦。

2.人不但移情於物,還要吸收物的姿態於自我。

君子愛蓮、愛竹,多是把“出淤泥而不染”“竹節有誌”的寓意引來模仿,它們不過是美的形象的代表,都有不令人俗的功效!

蘇東坡有詩雲:“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讓文物活起來”,我們要從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中汲取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和營養,我們也要讓身邊的“物”活起來,讓美好的物圍繞在身邊,自己也就會因它們“心裏印著美的意象,常受美的意象浸潤”,我們想不美好也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