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殘奧會閉幕式上的背景音樂是什麽,要所有的

殘奧會閉幕式上的背景音樂是什麽,要所有的

波萊羅舞曲

莫裏斯.拉威爾

莫裏斯·拉威爾 Maurice Ravel (1875-1937) 著名的法國作曲家,印象派作曲家的最傑出代表之壹。七歲開始學鋼琴, 十四歲入巴黎音樂學院。早期印象派音樂熱衷於明暗對比、光明與陰影中神秘的 遊戲,而自我陶醉在冗長的印象中;而拉威爾作為印象派音樂家則大大發展了印象派音樂的表現力, 他喜愛噴射出五彩繽紛,光彩奪目的人造煙火,喜愛富於詩意的洪亮的聲響。 他既是樂曲形式的大師, 又賦予音樂豐富的色彩,另外他嚴守維也納古典樂派的戒律,而以獨創的手法運用這些傳統戒律 來形成自己獨特的音樂語言和作品形式。對於音樂的描述性,他主張不註重事物的外部,而是關註事物 的本質和濃郁的色彩,並認為真正的詩不能是長篇大論,而是在於真正的感情。

他的代表作品有歌劇《達芙妮與克羅埃》,芭蕾舞劇《鵝媽媽》,小提琴曲《茨岡》和管弦樂曲 《波萊羅舞曲》。另外,他將穆索爾斯基的鋼琴獨奏曲《圖畫展覽會》改編為同名管弦樂組曲, 使得此曲廣為流傳。

壹、吉普賽女郎·鬥牛士·《波萊羅》 1928年,西班牙芭蕾舞女演員伊達·魯賓斯坦約請拉威爾(1875—1937)為她寫壹篇舞蹈音樂。 最初,拉威爾不願為此創作新的作品,但答應把西班牙作曲家阿爾貝尼茲(1860-1909)的幾首鋼琴曲 改編為管弦樂曲。後來拉威爾知道阿爾貝尼茲作品的配器權屬於費爾南德斯·阿爾博斯(1863-1939), 他已為舞蹈女演員阿根蒂娜把阿爾貝尼茲的作品改編為壹首舞蹈組曲,於是拉威爾不得不創作新的 管弦樂曲。他心中醞釀著壹個配器構思,要把這個作品寫成壹首樂隊練習曲。全曲是壹個巨大的 “漸強”,在小鼓無休止的三拍子節奏背景上,由各種樂器演奏的兩個17小節的旋律不斷反復。 在以壓倒壹切的力量奏出尾聲以前,音樂突然滑進了E大調(旋律大調),造成了和單純的手法全不相稱 的獨特效果。拉威爾這個別出心裁的曲子,就是著名的《波萊羅》。 《波萊羅》由尼金斯卡編舞,1928年11月22日首演於巴黎。場景是在壹家煙霧迷漫的西班牙旅館裏, 魯賓什坦打扮成壹個吉蔔賽女郎,頭上插著梳子,圍著圍巾,站在臺子上跳舞,觀眾圍著她喝采。 跳得愈來愈紅火的舞蹈,引起了圍觀者的愈來愈狂熱的情緒。最後,他們把她抓起來,高高地舉到自己的 頭上。《波萊羅》在巴黎演出後,引起了許多舞蹈演員和舞劇編導的註目。愛爾蘭舞蹈演員多林 (1904-)把它作為自己的獨舞保留節目,連續演出許多年;俄國舞蹈演員利法爾(1905-)演出的 《波萊羅》,雖仍作為西班牙主題來處理,卻避而不跳傳統的西班牙舞。因為具有固定不變的旋律 和節奏型的拉威爾此曲,和真正的波萊羅已很少***同之處。其舞臺設計,布景是白的拱廊和血紅的天空, 利法爾化妝成壹個鬥牛士,剛從鬥牛場上勝利歸來,以滑稽的姿態逗引著壹位傾慕他的婦女。他的 敵人出現在他的面前,奪走了這個婦女,鬥牛士大失所望,昏昏沈沈跌倒在地,受了重傷。歡度節日的人群繼續他們的狂歡,好象什麽都沒有發生過壹樣。舞臺上漸漸擠滿了人,樂隊最後的“漸強”伴隨著 鬥牛士的死去。

二、兒童組曲《鵝媽媽》 法國作曲家拉威爾的《鵝媽媽》組曲,原來是四手聯彈鋼琴組曲,是壹部名副其實的兒童組曲 ——采用兒童題材、為兒童創作、供兒童演奏的組曲。 采用兒童題材——內容取材於法國作家貝洛(1628—1703)、奧努瓦夫人(約1650—1705)和 博蒙夫人(1711—1780)的童話; 為兒童創作——這部組曲是1909年拉威爾為他的好朋友哥臺勃斯基的兩個孩子創作的,並把這部 作品獻給了他們; 供兒童演奏——1910年4月,這部組曲在巴黎獨立音樂協會的壹次音樂會上初次演出時,擔任 鋼琴四手聯彈的是六歲的韋爾熱爾和十歲的拉米。 《鵝媽媽》作為壹部地道的兒童組曲,似乎只差作曲者不是兒童了。但拉威爾告訴我們: “我寫這部組曲,目的是要喚起童年時代的詩意,因此手法就必須單純,壹切表面的效果只好摒棄不用。 ”可見作曲家也是懷著壹顆童心來創作的。

1911年,拉威爾把《鵝媽媽》改編為管弦樂組曲,後來又加上了兩個樂章,改變了各樂章的次序, 並用間奏曲把它們貫串起來,成為舞劇音樂。舞劇由拉威爾根據貝洛等的鵝媽媽故事編劇, 讓娜·於加爾編舞,1912年1月首演於巴黎。這是壹出別有情趣的兒童舞劇,拉威爾特地設計了壹個 小舞臺,演出弗羅麗娜公主之夢的童話故事,顯得分外小巧玲瓏,稚態可掬。兩個紮著黃頭巾的 黑孩子擔任司幕和換景。故事以睡美人為藍本,紡車之舞壹場,公主在花園裏跳舞,她的保姆 坐在紡車旁。公主跌倒在紡車上,錠子刺痛了她的腰。當她著了睡魔,沈睡在臥榻上的時候, 朝廷群臣們圍著她跳林中睡美人的帕凡舞。接著是壹系列的夢:在緩慢的小型圓舞曲伴奏下,開始了 美人與野獸的對話,後來野獸變為壹個漂亮的王子。兩個黑孩子在間奏曲的樂聲中調換布景。 下壹個夢是小拇指(矮子)和他的小兄弟們穿過樹林,壹路撒下面包屑,作為回家時的指路標誌。 但當孩子們睡著時,小鳥把路上的面包屑吃了個精光…… 下面的場景是擺設著十八世紀中國古玩的皇宮,寶塔皇後(醜姑娘)和她的情人青蛇在壹起。 五聲音階的叮當聲和鑼聲伴奏著東方風味的舞蹈。王子登場,發現弗羅麗娜公主睡在仙園裏。 他吻了她壹下,公主就醒來了。 《鵝媽媽》舞劇在英、美演出時,常常刪了拉威爾為舞劇音樂增寫的兩樂章和間奏曲,完全按照 《鵝媽媽》組曲五樂章的布局:帕凡舞——魔園——小拇指——睡公主——美人和野獸。演的是壹個 小女孩夢中的奇遇,每壹樂章都是以她為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