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部不尋常的音樂大作
如果沒有時間 先不要急著聆聽
給出壹整段屬於自己獨處的時間
*音響正常音量播放
? 在極靜中體會呼吸
*敬告:以正常音量播放即可
《行草與呼吸》
作曲 瞿小松
母帶制作 李小沛
錄音地點 德國
演奏
德國大提琴家:Reinund Korupp(Heidelberg)
德國打擊樂組合3+1:Percussion Plus(Heidelberg)
「龍源音樂」出品
體會圓融的溫潤?令身心浸透在寂靜中
寂靜的大師?
·
瞿小松
作曲家瞿小松被稱為“寂靜的大師”、“節制的大師”,依然是“中國當代作曲界黃金壹代”的壹分子,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被廣泛演奏,在各種藝術音樂節中,瞿小松的名字也是出現率最高的名字之壹,他的作品《行草》中壹個個音符從樂器中迸發,從強勁逐漸到消失,每壹個環節都見證聲音的流逝...
《行草與呼吸》跳脫出我們對音樂的壹般認識,跳脫出壹切繁瑣,將音樂最本真的壹面還原給聆聽者,同實也將我們本已失去的感悟力還給內心,音樂不僅只是娛樂,更是滋養身心的壹副妙藥。
《行草》所創作的作品,編舞家林懷民從音樂中感到作曲家瞿小松內心的寧靜,這與他舞蹈作品中的氣韻是相同的......
雲門舞集《行草》劇照
《行草》是壹出由書法汲取靈感的抒情舞作。是享譽國際的著名編舞家林懷民以中國書法為靈感粹煉的經典之作。舞者以身體進行臨摹,發展出內斂含勁而又充滿抑揚頓挫的動作,在舞臺上對應著王羲之、懷素、張旭等名家書法的大型投影,仿佛穿越千年的時光,進行壹場私密的對談,舞蹈和書法融匯成壹項流動的藝術。
圓融的舒適
透過《行草》,
我們可以聽見作曲家瞿小松
“非西方形態”的創作路向,
他本人也通過這部作品步入更為圓融的境界
作品標題是由漢字而起的書法藝術,在史上留有壹名的書家們的作品,表面看是字形與風姿,但實際包含的是書寫者的能量與心境,所以作品雖以書法藝術為來由,但卻已經超越了書法本身,寫的是呼吸;是人的呼吸、萬物的呼吸、天地的吐納,以節制之聲暗示寂靜的存在,松弛、寬容、悠長,最後是壹種圓融的存在。
音
樂
的
圓
融
我們常常會問“永恒”是否真的存在,
我們常常會註意音樂是否夠“好聽”,
我們常常忽略的音樂的內在與圓融......
壹切事物都會經歷從誕生到消亡的過程,聲音從寂靜誕生,消逝歸於寂靜之中,這就是壹種圓融,《行草》正是在闡述壹個自然的過程,與我們所熟知的音樂是不同的,如果說聆聽是壹種藝術,那麽《行草》正是闡述這種藝術最為本質的壹種方式,聆聽這張唱片妳需要壹個安靜的環境,壹顆踏實的心,壹段閑暇的時光,全身心去感受每壹個動靜進行的過程,這是壹種滋養也是提高音樂感知不可或缺的壹個過程。
行草與呼吸
瞿小松
內頁節選
.......
有關《行草》的構想,林懷民告訴我,《水月》的舞姿,化八卦掌與太極拳於無形。而《行草》的舞姿,將以書法為基,在黑白素凈的背景上展開。
我雖不會寫字,卻向來喜歡書法。雖向來喜歡書法,卻向來不甚了了。於是借此難得之機,從甲骨文直至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細細走了壹遍。結果,《行草》音樂初稿,掉進了筆鋒。
心裏不踏實,從上海帶了錄音到臺北請老林聽。
聽完錄音,老林講了壹件小事:
某個上午,他到佛陀當年證道的菩提樹下打坐。臨近午餐時間,打算回返駐地,卻無法起立,似有壹只無形的大手壓在頭頂。
彼時,壹片菩提葉悠然飄落 ……
當他最終起身,悠然飄落的菩提葉已然枯萎 ……
老林的講述,勾起我記憶中壹段往事:
“費城附近有壹個現代藝術機構叫‘黃泉’(Yellow Spring),每年邀請不同的現代藝術團體去待個把月,做壹些工作坊。1990年秋,‘黃泉’邀請了香港壹個實驗劇團‘進念二十面體’。‘進念’的藝術總監榮念曾先生是我的老友,邀約同往,於是壹同走了趟黃泉。
老榮是壹位極松弛的藝術家,我們每天做壹些工作坊之余,都會到附近的森林裏走走聊聊,日子過得閑散。
有壹天,我想在錄音室裏做點東西,於是選了壹首自己過去的舞劇作品。它開頭的節奏極為緩慢,前五分鐘只用了壹個音D。起初,這個音在中音區緩慢而微弱地進入又緩慢而微弱地消失,然後是壹小節‘休止’,此後再次出現。我將磁帶的速度調到了慢壹倍,緩慢進入又緩慢消失的音變得更加緩慢而低沈,‘休止’也更悠長。我將它再調慢壹倍,也就是原速度的慢四倍,我依然認識這是我的作品,因為我了解它的每壹個細節。但當我將速度調到原速度的慢八倍,奇妙的事情發生了。我不再認識這是我的作品,它不再是‘作品’。壹般而言,速度變慢之後,音高自然會降低。當速度慢至八倍,我已經無法聽到‘樂音’,只聽到某種不可名狀的極其深沈的‘噪音’,極其極其緩慢極其極其微弱地趨近又極其極其緩慢極其極其微弱地遠去,引出壹個很大很大很遼闊很遼闊的空間。之後原本的壹小節‘休止’,這時刻對我來講就如同萬億年。我等待下壹個音的出現,但是它卻壹直沈默。我想壹定是機器出了毛病,剛起身,這聲音又來了(模仿那聲音,如同地震中的深深轟鳴)。這是我活到那麽大從來沒有體驗過的感受。
通常我聽音樂,喜歡在壹片漆黑當中。作曲的時候,我眼前既沒色彩也沒形象,只聽見聲音在無色的空中。就在錄音室的那壹刻, 我覺得自己如同掉進了純粹時間與純粹空間的世界,無始無終,無邊無際。那是壹種臨近無限的感覺?…… 它容納大地山河、容納日月星辰、容納無數的星系,是壹個無限的存在。我當時掉進的是這麽壹個世界,感覺跟它融為壹體,或者說,它將我化了進去。仔細回想,那感覺是既沒有‘它’也沒有‘我’,更沒有愛恨恩怨啦、喜惡親仇啦這些藝術當中人們通常喜愛談論的‘永恒’話題。
那是壹種進入無限融入無形的感覺。
……
那次經歷我記憶最深的是寂靜。其次就是那兩個極慢極慢極微極微的低沈的‘噪音’,對我而言,它們為寂靜而在。 與音樂當中人們通常理解的休止相反,那次體悟告訴我,寂靜是終極、是根本的存在。聲音是短暫的,而寂靜是永久。聲音從寂靜中誕生,又回歸寂靜。”
選自作曲家瞿小松
《音樂閑話》之“禪悟俄狄浦斯”
海南出版社2011年出版
老林興奮,說:“妳把這個寫給我啊!”
於是有了現在這個版本,它有壹個題記:
呼吸蔡邕之“氣不盈息”
呼吸歐陽詢之“澄神靜慮”
呼吸王右軍之“筆前意”
呼吸文征明之小楷,千字走轉壹筆不亂長氣綿綿神寧心安
呼吸王羲之的圓融練達,顏真卿之大開大闔,張旭之急走狂奔,懷素之揮雲撒漏
吐納於天地不言不議之呼吸
化隱於含容萬物之虛空
臨了,說即不是
畢竟要聽的非說亦非書,僅只含容於虛空中緩緩發響的音聲
?“史上書家論道,漢代蔡邕的‘氣不盈息’,講究吐納幽緩;晉代王羲之的‘筆前意’,講究成竹在胸的意念;唐代歐陽詢的‘澄神靜慮’,講究心境澄澈。
氣緩,息深,心靜,我的體會,蔡、王、歐陽論書法,如同禪家談禪、道家論道。可見書法於古人,並非僅僅寫字而已。
明代文征明寫小楷,那麽多的字,那麽多的筆畫,壹筆不茍。‘千字走轉壹筆不亂長氣綿綿’,均勻平凡的節奏之中,自有從容篤定的大氣。
‘顏真卿之大開大闔’,是講‘顏體’。中國人教小孩子習正楷,大多喜愛以柳公權的‘柳體’為帖。個人口味,相較柳體的秀俊,我更愛顏真卿的大開大闔,健碩,氣壯。
‘張旭之急走狂奔懷素之揮雲撒漏’,說的是唐代二位草聖‘顛張狂素’。
據稱張旭寫字,通常大醉之中縱橫急走,揮毫狂塗。酒醒之後不知所以,疑為天神所為,不可復得。‘顛張’狂草,當年長安壹絕。
懷素是壹和尚,久居長沙,喝酒吃魚,狂放不拘,寫得壹手好狂草。聽說長安有個同樣狂毫不拘的狂草大家,意往交結。沒見著‘顛張’,卻見到了以‘祭侄文稿’享譽‘天下第二行草’的顏真卿。顏魯公詢問懷素筆法師從,‘狂素’答:吾觀夏日奔雲而悟。魯公點撥:何如屋漏痕?(舊時的房屋,草頂土墻,壹旦漏雨,土墻上的水印,似有若無,有痕跡,又不著痕跡。)當下,懷素頓悟‘藏鋒’。
‘銼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道德經》所言,從來是中國傳統文人向往的境界。顏真卿的點撥,壹如屋漏痕,似有若無,將‘狂素’引入壹個更為圓融的新天地。
懷素之後有些傳世之作,從第壹筆下,至最後壹筆收,內息悠深,若隱若存。
史上留有壹筆的書家,諸如蔡邕、王羲之、歐陽詢、顏真卿、張旭懷素、文征明等人,令我體悟甚深的,實在說,是吐納與心境。所謂吐納,說的是吞吐宇宙能量,呼吸萬物之呼吸。所謂心境,不外莊周言下‘不刻意為高 …… 獨與天地往來’…… ”
選自作曲家瞿小松《音聲之道》
之“音聲之道十六講”
三聯書店2014年出版
就音樂寫作而言,“經歷黃泉體驗,突然感到西方那壹套再也幫不上忙。因為有壹個非常不同的時間狀態和非常不同的時間分寸啟示我。這個不同的時間狀態和不同的時間分寸,廣闊無極,它在西方音樂經驗之外。
類似的體驗我之前從來沒有過,覺得那兩個聲音之間的空隙是壹個無邊無際的時間和空間的海洋,是壹個純粹的東西?…… 而那兩個聲音存在的意義似乎僅僅為了提醒我那個東西的存在,就是寂靜的存在、無言無聲無形的世界的存在。這個寂靜和聲音之間的關系是反過來的,寂靜的存在並非為了證實聲音的價值,而是聲音提醒我寂靜的存在。”
選自作曲家瞿小松《音樂閑話》
之“出井觀天”
海南出版社2011年出版
“其實寫到後頭,《行草》雖是以書法為由頭,卻已經超越了書法,寫呼吸,寫人的呼吸,寫萬物的呼吸,寫天地的吐納,整體結構如同蒼穹。《行草》的音樂,有寂靜,有狂放,有奔湧,但所有聲音的深處,卻是那個無聲無形無限的世界。
如同波浪產生於大水,最終回歸大水,聲音產生於寂靜,最終回歸寂靜。這是《寂》系列的基本狀態。我感覺,相比之下,《行草》在我迄今為止的所有作品當中,最松弛,最從容,最放達,最寬闊,氣也最悠長。‘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套用《心經》這段話,《行草》當中,聲不異寂,寂不異聲,聲即是寂,寂即是聲,聲寂圓融。”
選自作曲家瞿小松《音樂閑話》
之“出井觀天”
海南出版社2011年出版
《行草》的音樂,使用了獨奏大提琴與三位打擊樂手,分十段:
壹,“吐納”,三位打擊樂手與大提琴,極慢,極簡,極靜,有極多極長的靜默,暗喻宇宙的呼吸。
二,“默”,大提琴獨奏,極慢,極簡,極靜,類似禪修。
三,“小千字文”,大提琴與馬林巴,流動,從容,平滑。
四,“吐納”,三位打擊樂手,極慢,極簡,極靜,有極多極長的靜默,暗喻宇宙的呼吸。
五,“夢筆”,大提琴與三位打擊樂手,極簡,極靜,音樂緩慢地滑動,類似印度古典音樂的無為。
六,“吐納”,壹位打擊樂手,極慢,極簡,極靜,暗喻宇宙的呼吸。
七,“醉”,大提琴與三位打擊樂手,疾走狂奔,揮雲撒漏。這段“醉”,狂放不拘,大起大落。
八,“大千字文”,大提琴與三位打擊樂手,流動,從容,大開大闔,如巨浪奔湧。
九,“吐納”,三位打擊樂手與大提琴,極慢,極簡,極靜,有極多極長的靜默,暗喻宇宙的呼吸。
十,“無為”,大提琴獨奏,極慢,極簡,極靜,類似深度禪定。
“莊子有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法而不說。’
現在我請大家,忘掉‘正楷’,忘掉‘行草’,忘掉‘狂草’。忘掉書法,忘掉‘背景資料’。
建議大家,自然呼吸,身心放松,無所期待。
且聽聲音自然呈現,壹任肉身化為音聲。”
如果妳能看到這裏,真的非常感謝,
龍源音樂出品這張唱片的初心非常簡單:
傳達音樂的多樣性,滋養身心和自己內心對話,
《行草與呼吸》可以說是生發於自然狀態的作品,
以非常放松的方式呈現出的音樂作品,
吐納間的自在與悠然,
不僅可以令身心通透,
同時可以提高對聲音的敏銳,
認真聆聽是壹種音樂修行,
更是壹種對美的的供養,
只需要壹點安靜,壹點突破,
就可以獲得千金買不來的體驗...
著名作曲家瞿小松老師於2017年北京音樂生活節
龍源音樂展位進行講座
《行草與呼吸》正式上市
制作名單
出品:?龍源音樂
Production company:?Origin Music
出版:?中國數字文化集團有限公司
Press:?China Digital Culture Group CO., Ltd.
出品人:?田峰 歐陽永青
Publisher:?Tian?Feng?Ouyang?Yongqing
作曲:?瞿小松
Composers:?Qu Xiaosong
文字:?瞿小松
Writer:?Qu Xiaosong
大提琴:Reinund Korupp(Heidelberg)
Cello:?Reinund Korupp(Heidelberg)
打擊樂:Percussion Plus(Heidelberg)
Percussion music: Percussion Plus(Heidelberg)
錄音地點:?德國
Recording place: Germany
母帶制作:?李小沛
Mastering engineer: Li xiaopei
緣起:?宋曉佩
The origin: Song Xiaopei
裝幀設計:曹瓊德
Graphic desgin:Cao Qiong de
出版時間:?2020.05
Publishing time: 2020.05
《行草與呼吸》
BSCD
長按鏈接至微店
關於2020年(第二十屆)汕頭國際音響展延期舉辦公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