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克出自70年代的英國經濟危機時期,所以決定了朋克的反叛性。70年代,日益衰落的英國面臨著經濟危機,原油價格猛漲,幾大工業都陷入困境。國際貿易停滯不前、物價上漲、大量工人失業。人們面對現狀毫無辦法,精神上受到嚴重的打擊。因此,青少年對現實社會產生了強烈的不滿,甚至絕望的心情。他們憤怒的抨擊社會的各個方面,而且是通過壹種狂放的渲瀉式的行為表達了他們的思想。後來,朋克傳入美國,最初在美國的規模並不大。而且,此時的朋克並不像它在英國那樣是壹種政治上"無政府主義"的音樂,而是青少年反對他們的父母和他們所討厭的中產階級的壹種語言。因此,朋克在英國和美國體現的是兩種不同的性質。請問中國的朋克朋友,妳們所要反抗的是什麽?而且要反對別人首先請學會反對自己。更何況作為壹名"音樂者"為何不享受音樂呢?"滾石"樂隊的吉他手凱思·理查德(keith Richard)說過"在朋克中,音樂似乎是最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妳想惡心什麽人"。作為壹種藝術,音樂壹旦失去了個性,那麽它面臨的即將是"70年代的英國危機"。70年代末,朋克終於被"新浪潮"(New Wave)所替代,"新浪潮"音樂的宗旨是力求在材料和演奏上更具專業水準。因此,想通過朋克來掩飾自己技術不足的朋友們:濫竽充數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請花點時間練練琴吧!
從朋克到"新浪潮",這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但是到了90年代,朋克精神還在繼續,只不過它把音樂升華到了主體地位,這就是"垃圾樂"(Grunge)。"垃圾樂"吸取了朋克中較為粗重的搖滾樂形式,表現的是青年人在社會的壓抑下產生的悲觀、焦慮和憤怒之情,但是他們追求節奏與和聲的張力,結構也變得更為復雜,"涅盤"(Nirvana)樂隊就是典型的代表。在他們的音樂中,聲嘶力竭的渲瀉、喧鬧狂噪的現場,眾人皆知。但是真正的渲瀉並不是聲嘶力竭,它是文明的。只有在沈默的氣氛中才能真正的讓人感覺到,妳所表達的是什麽。因此,1993年"涅盤" 的"不插電"演唱會最真實的表達了科特·科本(Kurt Cobain,樂隊主唱)當時的心情,演唱會之後不到半年的時間,科本吞槍自殺了。這是壹種地道的朋克精神,但是他的寄托並不是嘶吼,而是選擇了安靜。我敢問,有哪位自稱朋克的兄弟敢在狂嘯後對自己下手?啤酒瓶總是落在別人的頭上。
沈默比激動更難,狂噪只能代表無能,而且朋克並不是發泄的唯壹途徑。流行音樂千姿百態,沒有對比,那來的更好,所以,在這裏我提醒大家,朋克在中華大地上是開不了花的,就像椰子只能生長在熱帶壹樣,地域和環境決定了壹切。
看到這裏,眾多的朋克朋友們可能會給我壹臉口水,我的確有點多管閑事。其實,作為壹種音樂形式誰都沒錯,"重金屬"還不是采取了狂噪和宣泄的方式,但是它並不形式主義,"範·海倫"(Eddie Van Halen)的吉他Solo誰人能比?再問朋克,除了三個和弦、四句臟話,妳們還有什麽?拉丁音樂目前在世界上最受歡迎 -- 節奏不行;爵士樂,壹百多年了,怎麽樣? -- 沒學過和聲;"重金屬"接近了吧?--技術差點。不過,話還得說回來,並不是所有的朋克都是如此,"雷蒙斯"(Ramones)、"地下絲絨"(The Velvet Underground)還不是同樣受到了同行的贊賞。流行音樂之所以蓬勃發展,最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它贏得了大眾的認可。朋克再有個性,還不是得吃飯。因此,我衷心的祝福妳們:朋克,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