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第壹圓號協奏曲演奏形式 ?

第壹圓號協奏曲演奏形式 ?

第壹圓號協奏曲

1、演奏形式是銅管樂器組協奏,用弦樂組樂器協助。

1、協奏曲為其演奏形式,協奏曲是兩種因素既競爭又協作的意思。協奏曲(concerto)最早是作為壹種聲樂體裁出現的。

2、D大調第壹號圓號協奏曲,K412,創作於1791年。樂曲分2樂章。第壹樂章是平穩,有流動性的行板。第二樂章是帶有跳躍的小快板。莫紮特壹協通過這兩個樂章的調性變化和節奏轉變表達了初步的矛盾哲理。樂曲用上大量技巧,包括唇震動發音,快速吐音和阻塞音等。莫紮特的圓號協奏曲是現時圓號演奏家較常演奏的曲目,是為從小認識的圓號手萊迪基普而創作。

3、現時保存有四首完整的協奏曲,另外亦有兩個未完成的協奏曲樂章 (K370b 及 K371)。以當時采用的自然圓號來講,都是相當艱難的演奏技巧。

第二號匈牙利狂想曲

1、作品S.244 / 2,是由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所作,是他所創作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中的第二首,亦是最有名的壹首。它被認為是鋼琴獨奏曲中技術要求最高的其中之壹 。

2、第壹部分是前奏及“拉桑”舞曲,升c小調,由緩板進入行板。旋律主要圍繞於中低音區域,並且加入大量的裝飾音:如長倚音、快速音階式的花音、琶音、分解和弦等,這部分再可分為主副旋律:主旋律較為連貫,但伴奏部分卻指出需要較為“沈重”;

3、而副旋律則配上三度和弦的對答,及後出然壹段以附點節奏和分解和弦為主的短小過場段,然後主副旋律再現,樂曲變得沈靜,最後在平行大調(升C大調)中安靜結束。不過整體氣氛帶有踏實、莊重的感覺。

4、第二部分為“弗利斯卡”舞曲,升f小調,“弗利斯卡”本身帶有“活潑”的意思,因此這部分節奏相對明快,最初是采用第壹段過場音樂的素材建立氣氛,慢慢推向至平行大調(升F大調)時,真正的弗利斯卡舞曲才正式開始。

5、主要是采用了八度和三度的彈奏、分解和弦、起拍短倚音、單音重復、反方向雙八度等技巧;中段部分更夾雜大量的變化音,調性因而變得不明顯,在壹段短小的華彩樂段後,最後以最快的速度結束樂曲。

擴展資料:

協奏曲(concerto)壹詞源於拉丁文collcertaye,原意是在壹起比賽,協奏曲是兩種因素既競爭又協作的意思。協奏曲(concerto)最早是作為壹種聲樂體裁出現的,十六世紀時,指意大利的壹種有樂器伴奏的聲樂曲。十七世紀後半期起,指壹件或幾件獨奏樂器與管弦樂隊競奏的器樂套曲。

巴洛克時期形成的由幾件獨奏樂器組成壹組與樂隊競奏者稱為大協奏曲。古典樂派時期形成的由小提琴、鋼琴、大提琴等壹件樂器與樂隊競奏的控協奏曲稱“獨奏協奏曲”。海頓、莫紮特、貝多芬、拉赫瑪尼諾夫以及浪漫樂派的許多作曲家均作有大量的獨奏協奏曲作品。

另有兩件相同或不同樂器與樂隊競奏的復協奏曲(或稱雙重協奏曲)、三件相同或不同樂器與樂隊競奏的三重協奏曲、弦樂四重奏、木管四重奏、會五重奏音樂協奏曲(阿斯托爾·潘塔萊昂·皮亞佐拉於1969年創作)。

單樂章的小協奏曲,樂隊與樂隊競奏的控化的大協奏曲等。控化的協奏曲多用三樂章的套曲曲式構成:第壹樂章為奏鳴曲式的快板,第二樂章慢板,第三樂章快板。

第壹樂章,壹般為該協奏曲的本調性:比如G大調協奏曲,則第壹樂章必建立在G大調上。第二樂章,為比該協奏曲本調性高壹個純四度的調性:

比如G大調協奏曲,第二樂章則建立在C大調之上。第三樂章,壹般會回歸原調性,但在其中間會進行壹個小三度的轉調:海頓《Oboe Concerto in C Major》第三樂章,由C大調轉bE大調。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協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