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嵩縣閆莊的民間藝術及民俗風情

嵩縣閆莊的民間藝術及民俗風情

(壹)民間藝術:

1、戲曲:明末至清,閆莊村即有敬神小曲,說唱等戲劇形式出現。在村中,東門內曾建兩個戲樓,以供村民逢年過節廟會娛樂之用。民國以前劇團稱“戲班”。戲班有30余人左右,有“五生”、“五旦”、“五花臉”、“八個場面兩箱管”。民國中期閆莊村程繼周組建閆莊火神戲,賣掉自家耕地請教師,購戲裝,由黨明勛任戲主,程繼周任班主。1940年由行鵬肖任戲主,關老虎任樂師,程繼周任班主。劇種以豫西靠山簧為主,主要演員:周清娃、梁太娃、曹天社、張景雲、劉黑子、孫雙喜、高仁忠、張運、譚大倉、譚京倉、張秋香、吳彩蘭、範關印等。演出主要劇目《化心丸》、《鍘美案》、《反徐州》、《刀劈楊凡》等。1951年嵩縣商聯會長齊玉林找曹天社擬建嵩縣專業劇團,曹又找程繼周商談,將火神戲原班十八人並入嵩縣和平劇團。

1958年胡學良創作《小麥衛星飛上天》,劇本發表於河南人民出版社。

文革期間,閆莊村成立“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取代了專業劇團。團長分別由張三水、胡學良來擔任,樂師吳躍卿、譚大倉。演出主要節目《掩護》、《三月三》、《壹塊銀元》、《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

1971年閆莊村學校組織學生成立文藝宣傳隊,由教師楊北朝、杜培良負責,組織學生任紅興、武躍民、行相茹、張會粉、張玉枝等人分別演出《紅燈記》、《沙家浜》、《為人民服務》等節目,代表公社到陸渾慰問演出,並參加縣文藝調演。

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後業余劇團再度復興。1980年閆莊村組建劇團,82年被縣審批為半專業劇團,先後在閆莊、田湖、伊川、河北等地演出歷史古裝戲。84年該劇團被審批掉。

2、嗩吶:又名響器。閆莊村嗩吶歷史悠久,舊時婚喪事只需壹根嗩吶壹盤笙、壹副梆子即可辦事。地位低下,被稱“下九流”之壹。

曹家嗩吶已祖傳五代,班主曹現曾於1985年5月赴洛陽地區“第三屆新蕾音樂會”,代表嵩縣參賽,榮獲集體二等獎,曹雙軍、曹愛珍榮獲個人二等獎;2001年被市電視臺作專輯采訪。

王家嗩吶班主王根現,曾於1996年8月代表嵩縣參加“洛陽市杜康杯嗩吶大賽”,榮獲集體組織獎和個人榮譽獎。

曹、王兩家嗩吶吹響豫西大地。

3、銅器:舊社會逢年過節,火神爺出巡,由村或火神社組織村民演出,演出時大扇大打,粗獷雄壯,撼天動地,激動人心。解放初期,神社解體,由村集體組織,佳節盛會演出。

1966年文革除“四舊”銅器大鼓被毀。1979年閆莊村投資1.2萬元,購置大鼓、大擦、鑼等樂器,由村委組織劉喜朝任教練,集體演練,曲牌主要有《裝鳥槍》、《四排》、《長興》等。

4、雜耍:

(1)高蹺:閆莊村高蹺始於清光緒年間,興於解放前後,有醜、正旦、小生、老旦、老生、女醜、須生行當。基本動作有“大過板、走八字、漫頭、叨雞、臥身等。主要演員有:胡石留、張天、王章、趙寶全、高石娃、王德連等人。

(2)騎柳棍:用車軲轆壹副,車軸中綁壹木桿。醜旦翻穿戲裝或皮襖,手執扇子或煙袋,坐於木桿前端。另壹人手握木桿行走並壹壓壹松,醜旦忽起忽落,詼諧有趣。

(3)獨角獸:始於清代。壹人穿大檔褲頭和執有木棍的雙手並入壹獨腿長褲中,頂端外套朝靴,形如獨角。其腹袒露,上畫獸臉,演出時用獨角踢人,起打聲作用。

(4)跑旱船:始於民國。用竹子紮壹船,上有頂,四周用紅綠布圍之,人站竹船內用假褲穿“三寸金蓮”鞋擱在船上,佯裝傾盆大雨,有正旦和老生,以大過板演奏。

(5)張公背張婆:興於解放初期,系壹人演練“張公”,背著張婆用女外衣、褲、鞋均系在張公身上,張公雙手在後,壹手執張婆假頭左右扭晃,逗人可笑。

(6)竹馬:用竹紮成馬形,外糊紙,人站竹馬中,拌演者不分男女老幼,手執鞭子,走“8”字說唱。

5、民舞:解放初期,陜北秧歌舞、打花鼓及腰鼓舞傳入我村,紅火壹時,大躍進至文革時腰鼓舞在民間尚存。

(二)民間風俗:閆莊村早時即有“女修織紉,男務耕耘”、“婚姻富有者結彩賓賀,貧者則儀禮節儉,壹貼心人為定”、“疑難雜癥,近城信醫,山鄉信巫,子女認幹親,老少皆愛敬神”。清末至民國賭博、吸大煙、買賣婚姻者尤甚,老人死者,子女行三獻大禮,葬後次天,孝子拜客,行孝三年,第壹年的春節貼藍色對聯,第二年貼綠色對聯,三年畢貼紅紙聯。三年內春節不得走親串友。閆莊村早有兌老當社風俗,即五至十家結合,長輩死後每戶兌面、被褥或席,以解決燃眉之急。

閆莊村每年大節序則是:立春迎春,東郊女士喧鬧。春節祭先祖及親友賀年。正月初七火神爺出巡,銅器雜耍熱鬧非凡。元宵節,家家戶戶掛燈籠。二月二炒玉米花,吃軟茴香豆。四月初壹古剎會,購置農具。春分後十天(即天社)合族祭祖上墳。端陽節太陽未出前,割艾蒿泡藥草治百病,手腳系五色線,飲雄黃酒,吃粽子。六月六,炕幹餅,舊時迷信為小孩嚼災。八月十五中秋團圓節,吃月餅。九九重陽節登高,飲菊花酒。十月初壹燒五色紙衣,大門外燒香,送寒衣。十月初八古剎會,看大戲。冬至祭祖,臘月初八煮稀粥。臘月二十三請竈神。臘月二十四掃室塵。除夕桃符送歲。

解放後,經大躍進,文化大革命至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後,節序改變。男女平等,忙時男女皆耕,閑時女勤家務,男外出打工。破除迷信,不再求神信巫。宗教信仰自由,婚喪儉辦。2002年10月實行火葬。婚事男女到鄉政府、縣民政局辦理結婚證,徹底鏟除了買賣婚姻,小女媒,換親,轉親等不良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