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女媧造出人類之後,很長壹段時間裏,人世間沒有娛樂,什麽唱歌、跳舞都沒有,也沒有樂器,更沒有音樂。沒有音樂的生活,是多麽單調乏味啊!
傳說,在黃帝主宰世界的時候,才開始有了音樂。但那時的音樂非常簡單、粗糙,只是把壹些木棒、竹棍、瓦罐、石器、皮鼓等互相撞擊敲打而已,單調、嘈雜,很不和諧。即使是這樣單調的音樂,在當時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打仗時,用它來鼓舞士氣;勝利時,用它來慶功助興;祭祀時,用它來敬神消災;平時,則用它來慶賀太平,陶冶性情。黃帝對這樣的音樂很不滿意。在他看來,樂器應該精美,音樂該有和諧的旋律。他請聰明過人的樂官伶倫來完成這壹任務:“伶倫,妳能不能為人們創作壹種樂律,好讓大家的生活變得快樂壹些?”
伶倫想了想,說:“好吧,讓我試試看吧。”
伶倫愉快地接受了黃帝的命令。他挑選了壹批有才華的樂師,背上行裝,帶上弓箭和工具,長途跋涉,翻越了西方著名的大夏山,來到昆侖山的背面,安營紮寨,準備選材制作樂器。
什麽材料最適合制作樂器?開始,大家爭論不休。伶倫就讓大家按自己的願望和想像,選取各自喜歡的材料。有的人砍來植物的枝幹,有的人摘來植物的葉片,有的人獵取動物的盤骨,有的人雕琢石頭;大家各顯其能,制造了壹堆千奇百怪、音調各異的樂器。伶倫壹壹比較鑒別後,認為竹管做的樂器聲音千變萬化,清脆悅耳。於是,大家從山溪邊砍回大量的竹子,選擇腔壁薄厚均勻的部分,截成長為三寸九分的竹管,制成了壹大批竹管樂器,並把這種竹管樂器吹奏的音樂取名為“舍少”。
可是,萬事開頭難,蓽路藍縷的開創實在是艱辛。開始,吹出來的音調沒有陰陽之分,根本不成音律。人們諷刺伶倫說:“妳吹的那竹管,不聽則罷,壹聽把野獸都嚇跑了”。伶倫聽到了這些話,也很是灰心失望。有壹次,黃帝正在練習騎馬,剛跨上馬背,忽然傳來伶倫吹竹管發出的怪叫聲。黃帝的馬聽到這種怪音,嚇得四蹄騰空,仰頭嘶叫,把黃帝從馬背上摔下來。伶倫趕快跑過去把黃帝扶起來,黃帝對伶倫說:“妳制的這個小竹管能把我的馬嚇驚,可見很不簡單,將來壹定能吹出好聽的音律來”。
伶倫聽到黃帝的鼓勵,慚愧地對黃帝說:“我三年沒有制成音律,這已是很大的罪過,黃帝還這樣鼓勵我,為臣的覺得受之有愧。”
黃帝說:“話不能這麽講,壹根普通的竹管,上面鉆了幾個小孔,就能吹響,這就是妳的發明和功勞,怎能說是罪過呢?”黃帝說完,又安慰了伶倫幾句話,便牽馬走了。在黃帝的鼓勵下,伶倫更加信心百倍,整天苦練,但仍然吹不出和諧的音調來。而且,盡管眾多的樂師在演奏,聲音還是比較單調。伶倫經過反復琢磨發現,同樣粗細的竹管樂器,由於長短不同,發出的聲音高低迥異。他想,要是制作壹系列長短不壹的竹管樂器,演奏時互相配合,聲音不就變得豐富多彩了嗎?經過反復試驗,伶倫終於制造了壹套由十二根竹管組成的樂器。新的樂器做好了,可是怎樣確定它的樂律呢?也就是,用什麽確定每個音的高度呢?有壹天,伶倫獨自壹人來到鳳嶺,躺在壹塊石頭上冥思苦想。可是,也許是實在太累了,他竟然不知不覺睡著了。當他睡得正香時,忽然被樹上壹陣美妙的鳥聲喚醒。伶倫馬上坐起來揉了揉眼睛,仰頭壹看,只見樹上落著兩只羽毛美麗、形態優美的鳥在鳴叫,聲音婉轉悠揚,十分動聽。
伶倫睜大雙眼,細心傾聽,而且情不自禁地拿起自制的竹管,模仿鳥的叫聲吹了起來。正在吹得起勁時,兩只鳥突然停止了鳴叫,展翅飛走了。伶倫急得又是跺腳,又是招手,可是,鳥已經飛得無蹤無影了。伶倫回去後把此事報告黃帝,又把他學來的半生不熟的鳥叫聲,斷斷續續地給黃帝吹了壹遍。
黃帝聽後高興地說:“這種鳥叫鳳凰,是鳥中之王。能招來鳳凰,這正是吉祥之兆。”
從此,伶倫每天來到鳳嶺,坐在壹塊大石頭上,專等鳳凰來鳴叫。果然,鳳嶺樹林裏不斷有鳳凰棲落。不過,落在這裏的鳳凰,不壹定都鳴叫。伶倫經過長時間觀察發現,在鳴叫的鳳凰中,鳳的鳴叫聲音激越昂揚,凰的鳴叫聲音柔和悠長。每對鳳凰棲落後,壹次各鳴六聲,然後,連聲合叫壹遍,就飛走了。那美妙的聲音和所定的基本音調配合得非常和諧。伶倫根據鳳凰鳴叫的兩個六聲,經過長時間的揣摩、推敲,終於創制出音樂上的十二個音律。在此之後,伶倫又對各種飛禽走獸的叫聲都壹壹記錄下來,不斷豐富他所創制的音律。
對伶倫的工作,黃帝非常滿意。他封伶倫為最高樂官,負責全國的音樂創作、演出和樂器制造。
幾年之後,伶倫又根據十二樂律,和另壹位樂官榮將壹起鑄造了十二口銅鐘,用來配合宮、商、角、徵、羽五音,在演奏大樂《六英》、《九韶》時使用。同時宣布,只有在每年特定的時間才可演奏。在伶倫的努力下,完善了各種樂調和樂器,上古的音樂也越來越豐富。每年的春天,黃帝都要舉行大型的音樂演奏會,而且演奏時有許多天神在旁邊舞蹈。黃帝親自為樂舞作曲,命名為《鹹池》。
伶倫是遠古音樂的奠基人和創造者。他給勝利者帶來了凱歌,給失意者帶來了希望,給痛苦者帶來了歡樂,給頹廢者帶來了力量,為世人千古頌揚,尊奉為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