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17、18世紀法國雕塑是如何發展的?

17、18世紀法國雕塑是如何發展的?

正如16世紀畫家雲集的楓丹白露王宮,17世紀的凡爾賽宮薈集了法國最優秀的雕塑家。它的花園以精美華麗著稱於世,集中體現了路易十四時代嚴謹高貴的官方藝術風格。比比皆是、令人目不暇接的圓雕、浮雕使其更加精美豐富,成為歐洲藝術的壹顆明珠。這些雕塑均取材於古代神話,卻從生活中汲取優美形象、姿態,使神人性化,因而活潑生動,真切感人。

吉拉爾東(Fraugois Girardon 1628—1715)是勒布會在凡爾賽宮最主要的合作者,他為花園留下的宏偉作品最好地體現了該時代的法國古典風格。他以10年之功完成的群雕《仙女們服侍阿波羅》優雅典麗,閑逸而不失穩重。巨大的浮雕《仙女們的沐浴》清麗而富有肉感,構圖安排表現出過人的天分。他在近景上表現浴後在水邊小憩的仙女們,突出人體的優美。她們正在微笑地觀看著中景上正在擊水、打鬧的壹群女伴。兩位閃躲著向遠景遁去的女孩回轉身來,隨時準備重新加入“戰鬥”。動與靜、遠與近的關系安排得恰到好處,並使柔美的人體充滿生命的歡愉。

凡爾賽宮的另壹位雕塑大師庫瓦茲沃(Antoin Coysevox1640—1720)參加了大理石宮院、長廊、戰爭廳的設計、裝飾工作,並為花園制作了《加隆河》和《多爾多漢河》,以嫻熟技巧為古典風格註人了強勁雄健的表現力。現存杜勒利公園的《墨丘裏》讓旅行神手握緩繩,悠閑自得地斜臥在壹匹飛馳的駿馬身上,馬的雙翅和波浪壹般的鬃尾造成強烈的動感和裝飾趣味,反映出藝術家非凡的想像力。

吉拉爾東和庫瓦茲沃都是為同代人塑像的高手,前者為旺多姆廣場所作的《路易十四騎馬像》(縮小件藏盧浮宮)和後者為卡姆瓦萊公館(現為巴黎市博物館)所作的《路易十四立像》都是最令“太陽王”得意之作,以規範的形態表現莊重無比的神情。庫瓦茲沃在為大孔德公爵和勃民第公爵夫人塑像時,以強烈肯定的手法使形體的感染力得以充分發揮,令人物神采飛揚,宛然若生。

庫瓦茲沃的得意弟子古斯都兄弟(Nicolas Coustou,1658—1733和Guillaum Coustou 1677—1746)繼承了老師準確堅實的特點,同時通過人物與動物的巧妙組合而使法國雕刻大放光采。尼古拉·古斯都的《薩奧納河》和吉奧姆·古斯都的《羅納河》匠心獨運地讓河神躺臥在獅身之上,使人體和獸毛的質感相得益彰。他們為凡爾賽宮、馬爾裏宮作了大量雕塑,其中兩尊《馬爾裏駿馬》巨雕現在矗立在協和廣場上。那前蹄騰起,昂首嘶鳴的八尺飛龍和緊抓轡頭,與烈馬相搏的英俊青年造就了對比強烈、氣氛緊張的藝術效果,堪稱法國雕刻中最激動人心之作。

17世紀法國最偉大的雕塑家卻是那位未曾奔赴凡爾賽的普熱(Pierre Puget 1622—1694),這似乎出人意外,卻又在情理之中。這位性格剛強可比米開朗基羅的藝術大師,在21歲時便以繪畫馳名意大利,31歲回到馬賽之後,又立即以土倫城市政廳的女像柱壹鳴驚人。他遠離路易十四王宮所在的凡爾賽,卻因此得以保持和盡情發揮其粗獷奔放、堅勁雄奇的特點。他送到凡爾賽去的組雕《克洛多納的米隆》和《帕爾修斯與安德羅梅達》以其搏鬥、掙紮的激烈表達,與嚴正、逸雅的官方風格大相徑庭。這種格格不入既是手法上的,更是審美趣味上的。他所作的浮雕《亞歷山大與狄奧根》、群雕《帕西》、圓雕《休息的高盧力士》、《祈禱的夏爾·勃洛美》都使我們看到,在他的鑿下從無平靜的線條和雅致的裝飾美,壹切都在劇烈的沖擊之中,那凸起的肌肉、扭曲的身體、沖撞在壹起的線和面令人不禁想到魯本斯的油畫。普熱手法豐富誇張、構思時的激情與幻想都遠遠地超越了古典主義的美學範疇,而成為浪漫主義的先驅。

雕塑家彼加爾(Pigalle 1714—1785)在保持宏大氣魄的同時,突破了法國傳統的典雅穩重,塑造出動作和表情都較為強烈的形象。《綁鞋帶的墨丘裏》有著即將騰空而去的輕盈迅捷。《薩克森元帥墓》則表現出豪邁的英雄主義。藝術家著意拉長人物的身軀,讓氣吞山河的統帥步伐穩健、神情安詳地走向歸宿,同時壹位以王後般美麗的形象出現的婦女正在哀求死神不要打開墓門。

法爾科內(Faloonet,1716—1791)是羅可可風格在雕塑上的絕妙代表,他靈巧、輕快地為輕佻、享樂的藝術提供纖秀、嬌媚的典型。他的作品《音樂》、《冬》得到蓬巴杜夫人的喜愛,使他成為雕塑工廠的負責人。在他的鑿下,堅硬的石頭變作冰肌玉膚的仙女、浴女,柔潤的、小而尖的手足是其作品的重要標誌。法爾科內似乎還覺得使用大理石材料終不能盡圓潤之美,於是,她們便由他領導的塞維爾瓷器車間來制作,並在裝飾君王宮室時派上了最好的用場。

活躍在18世紀末的3位法國雕塑家是帕儒(Pajou,1730—1809),克洛迪歐(Clodion,1738—1814)和烏東(Houdon,1741—1828)。帕儒繼續著法爾科內的風格,盧浮宮所藏的《普賽克》將與愛神丘比特結合的少女那神魂震蕩之態盡數寫出,讓秀美與激情達到奇妙的平衡。克洛迪歐則喜愛使用迅速便捷的材料,富有肉感、奔放不羈的女人體是他最擅長的領域。在以大型作品為新古典主義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他還為了該時代的裝飾需要,制作了大量陶土小雕塑。那些帶著小桑陀爾擊鼓起舞的林妖和小愛神嬉戲的女酒神都是他馳騁遐思的極好場所。年輕時得到彼加爾指導的烏東是使石像具有精神和生命的大師,他塑的狄安娜是那樣無拘無束地跳著,神韻悠然地沐浴著陽光。狄德羅、盧梭、米拉波、伏爾泰、華盛頓、弗蘭克林也都經他手而神采飛揚。其中,《伏爾泰坐像》尤享盛譽。偉大思想家的雙手神經質地按著椅把,身軀微微前傾,智慧而狡獪的目光似乎要穿透面前的壹切,在不可數計的18世紀雕像中,以它作為法國的代表,無疑是當之無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