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壹節講述了 文藝復興時期在 尼德蘭的 樂派 ,有三代作曲家,作曲體裁涉及到了宗教音樂和世俗音樂。接下來,我來講述其他地方的音樂發展。
關於音樂的發展,我認為更多的是以點構成線,由線構成面。就西方而言,這是壹個由無數國家組成的位面,因其地域、信仰、語言、文化的不同,音樂也各自有著各自的發展。從遠處看向這個世界,冥冥之中,似乎是壹個大的方向,引導著音樂的前進,這是歷史的定律或者說不以人的意誌轉移的規律,該發生的,必然要發生。
就這樣,在音樂繁盛之地,文藝復興的主要發展之地—— 意大利,有 兩個樂派開始發展,成長,壯大。
壹、宗教音樂
首先,來說宗教音樂下的意大利音樂流派。在這個時期,盡管文藝復興使人們開始追求世俗,個人,但是宗教音樂依然占著主導地位。這裏,有著壹段有趣的故事,但好似也像是歷史的註定。
(壹) 羅馬樂派
什麽是羅馬樂派?首先顧名思義,可以知道這是在羅馬產生的壹個音樂流派,故有此稱謂。其次,我想來講壹講羅馬樂派。
16世紀,為了適應人們的需求和滿足感,宗教音樂日益世俗化。這樣的局面,作為統治階級的天主教自然是不願意看到的,他們認為過於華麗繁復的音響破壞了人們虔誠的信仰。於是,在1562年的 宗教會議 上,做出廢除所有的世俗音樂和復調音樂, 只 保留單音風格的格裏高利聖詠作為禮拜音樂的錯誤決定。
? 難以想象,如果音樂的世界只有單壹的旋律,沒有伴奏,沒有織體,音型,沒有動力,沒有和聲…是壹件多麽恐怖的事情!
但是,還好,這場悲劇沒有釀成,我們還是可以聽到文藝復興,巴洛克,古典,浪漫的美妙旋律。這是幸運的,也是必然。因為人是壹個發展進化的,社會變遷,科技進步,觀念態度的轉變無壹不影響著音樂的發展和變化。
拯救這場悲劇的人,有壹群。這是壹批從事聲樂復調音樂創作的作曲家,他們以 羅馬聖彼得教堂為中心, 創作出受佛蘭德斯樂派影響,但同時又具有安詳性格的復調音樂!
羅馬樂派就這樣誕生了!
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帕勒斯特裏那
這是壹個什麽樣的人物呢?
帕勒斯特裏那,是壹位宗教音樂天才,他把復調音樂發展到頂峰,純粹意義上的天主教復調音樂的最後壹位大師,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復調音樂家。
為何是最完美的復調音樂家。因為帕勒斯特裏那在“反宗教改革”“廢除復調音樂”的背景下,用復調音樂形式創作出了適合教會的作品,從而挽救了復調音樂!
《馬采魯斯教皇之彌撒》, 是羅馬天主教儀式音樂中中經典作品。
或許妳會好奇,為什麽他寫的復調音樂會挽救“世界”。這就要從他作品內部來看了!
天主教認為,因為復調音樂繁復華麗的音響破壞了莊嚴肅穆的信仰。而帕勒斯特裏那改變了這壹狀況! 首先 ,他的音樂作品中很少運用跳進、半音的進行,擺脫了尼德蘭樂派作曲家們更多註重橫向音樂進行的復調思維與和聲運用高聲部旋律突出等問題!少了這些因素,音樂便變得平靜、和諧,明凈而莊重了!
其次 ,帕勒斯特裏那創作出各聲部清晰,歌詞沒有被復雜聲部掩蓋的音樂。壹般采用壹字對壹音的音節式處理。
看,多機智的壹位音樂家!似乎還有壹絲中國古代“中庸之道”的智慧在其中。所以說,歷史是偶然但也是必然!
(二) 威尼斯樂派
15世紀後半葉,以尼德蘭音樂家維拉爾特為首的“威尼斯樂派”創立,以聖馬可大教堂為中心,創作 雙重合唱 復調音樂。
代表人物有:
1、維拉爾特,首創了復合唱形式,創立了威尼斯樂派。
2、G.加布裏埃利,來巴洛克這有風格之先聲,推動了器樂曲體裁的獨立發展,被稱為“近代配器法之父”。他大量運用了器樂組合,並對各種樂器組合進行實驗,加強器樂與合唱隊之間的音色對比。
以上便是今日的分享。下面是關於文藝復興時期的歷史背景,就可以理解為何會產生這樣的音樂!音樂離不開生活,離不開生活,離不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