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澤被譽為校園歌曲的開創者。在壹次西部歌曲演唱會上,他打破美國的可口可樂瓶,高喊“唱我們自己的歌”,激起了臺灣省學生寫歌的熱情,掀起了“校園歌運動”的序幕。
他創作的臺灣省女詩人陳秀喜的《美麗島》等歌曲,以壹種與流行歌曲完全不同的方式出現,很快風靡校園。同時,侯德健創作了《龍的傳人》、《抓泥鰍》等歌曲,在高校引起轟動,被視為校園歌曲的代表作品。接著,葉佳修(為救壹個孩子而英年早逝)寫出了《流浪漢的獨白》、《鄉間小路》、《小村莊的故事》等,也在校園裏廣為傳唱。此外,吳楚楚和邱晨也是校園歌曲創作的代表。比較有名的校園歌曲有《好歌》《風,告訴我》《外婆的澎湖灣》。
校園歌曲又被稱為“現代民歌”,其創作原則是“技巧趨向現代,精神趨向中國”。它從中國民歌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並將西方鄉村歌曲的音樂元素融入其中,形成了獨特的“流行歌謠體”。音樂結構短小精悍,旋律簡單質樸,清新爽朗,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時代感。無論是關於風景、浪漫還是愛情,都在文字的意境中給人以美感,散發著淳樸的鄉土氣息,是臺灣省青年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創新、變革和熱愛的生動表達。
校園歌曲展現了年輕人的朝氣和活力,以及他們詩意的浪漫。侯德健、羅大佑、葉佳修等人是臺灣校園歌曲的代表人物。
臺灣腔校園歌曲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在中國大陸流行,它們親切、朗朗上口、令人舒適。與當時大陸的音樂曲調不同,給人壹種當時前所未有的新鮮感。從《清晨》《童年》開始,所有的歌都悠揚動人。在這種校園歌曲風格的影響下,後期的大陸音樂人也創作了很多校園歌曲,如《校園小路》、《同桌的妳》等。會唱會聽,但總覺得沒有臺灣省校園歌那麽輕松寫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