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吳國棟的論文

吳國棟的論文

民間合唱《花園裏的花》,人民音樂,第6首,1982。《民族音樂中的“母子之聲”》,中國音樂,第1983號,第1號。聽中國打擊樂音樂會,中國音樂,編號1985。桂湘粵邊區瑤族民歌考察(第二作者)中國音樂學第1985+0號。侗族大歌《旋宮》實踐初探,《音樂研究》第4期,1985。《民族音樂中“多句”唱法的結構與藝術功能》,《音樂探索》,第1986期,第1期。論民族音樂現象的系統結構,《中國音樂學》第3期,1986。田野工作的方法論思考,中國音樂學,第3期,1986。漢代雜技音樂,中國音樂,第4期,1986。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研究,中國音樂年鑒1987。長鼓研究——細腰鼓探源,《中國音樂學》第4期,1987。流行歌曲及其傳播的民間音樂精華,人民音樂,第3期,1988。民族音樂現象系統結構綜合研究,音樂研究,第1989期,第1期。《白音樂誌》風格,《中國音樂學》第3期,1990。潤物細無聲——1990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研究綜述,1991中國音樂年鑒。歷史積澱中的飛躍——中國民族器樂表演藝術的歷史與發展概況,《音樂研究》第3期,1991。從荒蕪到繁盛——少數民族音樂研究四十年,《中國音樂學》第3期1991。透視白娜瑪分館的音樂與文化構成,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3第1期。田野調查資料存儲的理論與方法,中國音樂學第4期,1993。民間音樂作品的文字規範展示及其權利歸屬,人民音樂,第1994 Z1號。實地考察的經驗積累和對科學意義與作用的再認識,中國音樂1995第1號。民族音樂學實地考察類型,中國音樂,第1996號,第1號。傳承中的重生——對宮池音樂意義和作用的思考,中國音樂,第1,0997號。收獲的季節-1997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研究,1998中國音樂年鑒。關於編寫《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史》的幾個問題,《人民音樂》,第1998期,第1期。“民族音樂”在現代新音樂環境中的處境,中國美術學院研究生部學報,1998。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研究從1998,中國音樂年鑒從1999。論納西古樂的名與實——答記者關於人民音樂的提問,人民音樂,第1999號,第1號。《享中國韻傳世界——祭國樂大師彭修文》,中國音樂1998第2期。走進音樂大師的生活時空——《世界著名音樂大師圖集·藝術教育與科學研究》序言,1999。20世紀中國民族音樂理論研究的學術思想轉變(上),《音樂研究》2000年第4期。20世紀中國民族音樂理論研究的學術思想轉型(下),《音樂研究》,第1期,20065438。《百年大計如育人》,藝術教育與科學研究,2001。音樂基礎教育的文化定位,新世紀中國音樂研究定位香港國際學者論壇論文集,2002年。音樂歷史的四幅插圖——骨笛、骨笛、陶鐘、夔鶓的音樂形象描述,《南陽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5期。《雲南民樂序》,雲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如何在民族音樂學中強調其實用性,《音樂與表演》,第1期,2003。民族音樂學理論的實踐層面,《人民音樂》2004年第2期。民族音樂學導論,中國學術年鑒(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20世紀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研究的建立》,《中國音樂學》,2004年第3期訓練資料積累和文獻研究的基本功”——寫給《20世紀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史文獻綜錄》的結束語,《音樂與表演》,2004年第3期。20世紀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研究的發展(上),黃忠2005年第1期。20世紀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研究的發展(下),第2期,黃忠,2005。絲竹之聲入耳——評江南絲竹的音樂成就中國讀書報,2005-05-11。先秦絲竹音樂劄記,《音樂與表演》,2005年第2期。《中國音樂學》2005年第4期《中國音樂大辭典(少數民族音樂部分)》增補修訂情況簡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思考——以傳統音樂的文化類型為題,《人民音樂》2006年第1期。漢魏晉南北朝絲竹音樂探微,交響,1,2006。壹谷兩中心——江南絲竹的起源與形成,《音樂研究》,2006年第2期。三六和三六《壹家人》,《中國音樂》,2006年第4期。江南絲竹樂隊的歷史傳承與創新發展,《音樂與表演》,2006年第4期。藝術研究的田野調查,藝術研究2007年第壹期。環太湖地區的音樂社會傳統——蘇南“絲竹繁盛”的文化歷史背景研究,《中國音樂》,第1期,2007什麽是“音樂學校”——論傳統音樂學校與“中國音樂學校”,《人民音樂》,2007年第2期。江南蠶竹二胡的起源與發展及演唱、音樂、演奏傳統,2007年第2期。蘇南“絲竹繁盛”的音樂社會背景,《人民音樂》,2007年第7期。江南絲竹音樂的類型與來源,《中國音樂》,2007年第3期。什麽是有效保護?中國藝術報,2007年7月27日。《隋唐燕樂樂隊編制特點初探》,《南陽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第10期。《江南竹絲概念及研究述評》,藝術百家,第1期,2008。絲竹在江南的傳播與影響,《中國音樂》,第1期,2008。江南絲竹小迪演奏的“昆曲”與“秦樂音樂”的傳統,中國音樂,2008年第2期。研究材料的原創性——在首屆“音樂學博士論壇”上的發言,《音樂與表演》2008年第3期;“用經濟搭建舞臺,用文化唱戲——大理古城“洋人街”舞臺“天天有戲”調查(第壹作者),《中國音樂》,2008年第4期;《四合與四合家族》,《音樂研究》2008年第6期;絲竹聲沙拉,人民音樂,1號,2009;三思得失,可以借鑒——關於民族音樂學理論與方法傳承的思考,《中央音樂學院學報》第1期,2009;《江南絲竹樂社“蘇南三社”調查》,2009年第3期;江南絲竹上的“文曲”傳統,《中國音樂》,2009年第4期“六禁”與“六禁”家族——江南絲竹音樂家族構成的認定,《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09年第4期;音樂物種研究中四個邏輯層次的構思與設計——江南竹絲研究的基本策略,交響樂,2009年第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