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關於盤縣民俗的作文

關於盤縣民俗的作文

彜族婚嫁習俗(盤縣)

盤縣彜族婚嫁習俗自古流傳,是貴州乃至中國彜族婚嫁習俗的重要區域。盤縣彜族地區主要包括了坪地鄉、四格鄉、淤泥鄉等彜族聚居區,盤縣坪地鄉位於盤縣北部,與水城縣的龍場鄉,營盤鄉和雲南宣威市田壩鎮接界,毗鄰灑基鎮、松河鄉、四格鄉。四格鄉位於盤縣最北端,素有盤縣“北大門”之稱,境內的坡上草原已被列為省級風景旅遊區。淤泥鄉位於盤縣北部,東鄰保基、南通羊場、西連雞場坪、松河,北依普古。淤泥鄉境內有其獨特的文化底蘊,早在2000年就被省文化廳、六盤水市人民政府命名為“歌舞之鄉”。

盤縣彜族婚嫁習俗的形成有自己的歷史淵源和成因,它大約形成於彜族東進貴州地域,原有的遊牧文化逐步向農耕文化轉化的時期。在經過了千余年不斷發生的民族文化認同和整合之後,逐步形成了今天的盤縣彜族婚嫁習俗。現今,盤縣彜族婚嫁習俗雖然也受到了現代婚姻禮儀和觀念的影響,也發生了壹些變化,但其婚嫁習俗的本體仍然存在。

盤縣彜族婚嫁習俗主要由對歌相識、請媒說親、吃定親酒、嫁娶四個部分組成。對歌相識,這是盤縣彜族婚俗的第壹個環節,也是男女青年相互認識的主要方式。傳統上不能在家內唱情歌,多選擇離家有壹定距離、風景優美且具有壹定隱蔽性的山坡山窪來對唱。雙方通過對歌的形式表達情意,其情歌樣式多種多樣,多為即興演唱,只要能傳遞真情實感就行。例如:“郎在山前山後山左山右種葡萄,妹在山前山後山左山右繡荷包。郎的葡萄酸酸甜甜辣辣苦苦合妹嘴,妹的荷包唏唏唰唰唰唰唏唏掛郎腰。”請媒人,盤縣彜族人的婚姻多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自由戀愛相結合,所以請媒人(彜語為“莫左”)提親的習俗在盤縣彜族中壹直留存。通過媒人提親,壹是向外界說明她們已經是戀人了,別人不要再來請求提親了,媒人在這裏起到了公證的作用,壹旦婚姻發生什麽變化,媒人就要站出來說話評判。吃定婚酒、押八字,押八字就是吃訂婚酒,是決定雙方婚姻大事的重要環節。按照彜族古老的宗教禮俗及族規寨禮,男女青年在確定婚姻關系後必須要合八字。即看雙方生年生月生日生時的五行天幹屬相之間是否相生,如合適就正式訂婚,也有不用合八字的,如淤泥鄉的壹些彜族同胞就沒有押八字這壹環節,壹旦情投意合就直接進行訂婚。接下來就是在女方家擺酒招待客人,以女方家親戚即村裏德高望重的人為主,男方家也要有代表參加,至少四人,比如男方的父親或者母親、弟弟(哥哥不能去)、老表、姐夫等。男方家代表到女方家門外要先放鞭炮,女方家親戚也要鳴炮回敬。開飯前要先點香、燒紙、供飯,以示對祖先的敬重。席間即把本家姑娘婚配的事告知大家,女方各家親戚商議好誰家送些什麽家具什物。嫁娶,婚禮的第壹天在女方家辦,這天新郎(彜語為“阿烏七”)不到場,只是接親人去且親哥嫂不能去,人數為6、8、16人不等,但壹定要雙數,女方送親的人數壹般要男方接親人數的二倍,伴娘壹定要是結過婚的新娘的長輩,最低也是同輩分的人,而絕對不能是小輩。接親時要帶上壹對粑粑(用簸箕裝,上貼大紅“喜”字)、三柱香、三對蠟燭、紅糖、最少兩瓶酒、60斤肉、火腿。古時新娘出嫁要騎馬,新娘的坐騎由男方家提供,快到女方家門口時先放鞭炮,女方家的人則準備好潑水。到門口要先唱調子,對歌,不然不讓進門,進門時要潑水。第二天早上,大家先喝酒,吃早飯時,女眷給接親的人勸飯,在碗底埋辣椒面、鹽巴、肥肉,逼著他們吃下,把肉和菜串成串偷偷掛在他們衣服後面。吃完飯後,用煤油和鍋煙灰加上酒拌成漿糊,給接親人抹黑臉,表示新娘家有臉面。

出門前,新娘必須梳妝打扮,到了預先定好的良辰吉時,由梳頭的人為新娘蓋上頭帕,起身時新娘要先戴上新郎弟弟戴來的竹篾帽,再包上包頭,頂上黑色的紗帕(彜語為“蘇破”)。胸前掛壹面鏡子,意思是讓身上的鏡子射走娶親路上可能遇到的鬼魔或邪氣,保佑新娘新郎清吉平安,生兒養女順順利利。而後由新娘的哥哥、弟弟或姐夫背新娘上馬或上車,上馬後又要喝壹次酒,新娘喝完後把酒碗往身後扔,使之砸碎,表示把碗砸爛後,新娘會慢慢忘記對家鄉的思念,專心建立這個新的家庭。在出嫁路上,新娘絕對不允許下馬或下車,也不能回頭望。陪嫁的東西(兩箱、兩櫃、拜鞋等)全部由接親的人負責運送到男方,當時誰接誰就要負責到底,不允許半路分給別的人運送,送親的人是不負責拿東西的。到新郎家村口或門口時,要由婆家找兩個八字好的人來扶新娘下馬。要請個畢摩來退喜神(彜語為“色嘞”),意思是將他們在路上可能遇到的鬼神邪氣趕走,留在屋外,讓新娘新郎平平安安、幸幸福福的生兒育女過日子。新娘進入新房後,送親的人就被請到堂屋喝“下馬酒”,新娘由伴娘陪伴,到吃飯時才出來和接親的、送親的人壹起吃飯。普古鄉人豪爽熱情,鄰裏關系十分和睦,遇有婚事都不請自到,並且要送禮錢、毛毯、被子、電器等物品,以示祝賀。晚飯過後開始鬧新房,參加的人壹般是新郎的姐夫、妹夫、老表以及新婚男女各自的好朋友。鬧新房的主要節目有喝交杯酒、咬蘋果、點煙等,鬧完後新娘給這些人每人送壹雙鞋墊,讓他們分享自己新婚的喜悅。第二天早上,新娘給公婆送上自己做的布鞋,公婆則回送她壹定數量的禮錢。回門前,由壹位長者指揮新人磕頭,大家酒足飯飽後就出發。帶上十二對糯米粑粑、三塊肉、兩瓶酒,給送親的人發放禮物。到娘家,磕頭、吃飯之後,若距離不遠,就在當天返回,如果距離較遠,就等到第三天才返回。返回時,再由新娘的父親送他們回來,從此兩家就成為壹家人。

彜族婚嫁習俗的主要傳承人有:吳朝英,貴州省六盤水市盤縣坪地鄉莫西裏村人;吳雲龍,貴州省六盤水市盤縣坪地鄉莫西裏村人;吳大榮,貴州省六盤水市盤縣坪地鄉莫西裏村人,不但傳授給自己的子孫,還傳授給有愛好的青年及其對彜族文化有興趣的彜家青年,現有徒弟吳輝、李誌坤、李勝永三人。

盤縣彜族婚嫁習俗遵循了壹定的古制,是盤縣彜族深厚歷史傳統文化的積澱。保持了彜族人由遊牧文化轉向農耕文化過程中的大量的以婚姻文化為主的傳統文化和觀念。它既尊重青年人的自由戀愛,也維護了古規的禮儀。彜族的畢摩文化也是其信仰文化的主要表現,是盤縣彜族婚嫁習俗的特征之壹。盤縣彜族的婚嫁習俗中還展現了豐富的歌舞文化。其中,歌唱主要分為兩類,壹是酒禮歌,二是哭嫁歌。習俗中,盤縣彜族的民族民間音樂、歌舞文化和藝術,亦得到較為充分的展示,尤其是歌唱文化表現得最為完備在盤縣彜族婚嫁習俗中,歌唱是其重要的載體,婚姻禮俗的展開上離不開歌唱。

盤縣彜族婚嫁習俗是彜族人傳統文化的突出表現形式,寓含彜族人民的精神、信仰、價值取向,涉及彜族人的倫理、民俗等諸多領域,是現存的壹種鮮活的彜族傳統文化,是雲貴彜族文化圈邊沿地帶的比較傳統的婚姻文化遺存。同時,盤縣彜族婚嫁習俗還是當地彜族歌舞文化展示的壹個平臺,可以從這個平臺上看到許多彜族的歌舞藝術文化表現。

由於受到現代化進程和周邊他民族文化的影響較大,盤縣彜族婚嫁習俗中的傳統意識正在淡化,大多數彜族青年認為本民族傳統婚姻的禮儀程序過於繁雜、陳腐,不如周邊他民族,尤其是漢族的簡單化和新潮,轉而效仿他民族,而不再願意按本民族傳統婚姻的禮儀程序舉行儀式。加上受現代通訊技術與人類生活節奏加快等的影響較大,彜家青年男女在談情說愛時往往借助電話、手機、發短信息等現代文明的產物,而不再像農耕時代壹樣的在山間、山窪,在月光下對唱情歌,互訴衷腸,從而使盤縣彜族婚嫁習俗中最鮮活的歌唱文化等在壹天天消亡,很大程度影響到彜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