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山位於泉州北郊,故俗稱北山;此外,因為山峰之間有雲和雲,它也被稱為雲起。占地62平方公裏,主景區距泉州市區3公裏。清源山是福建中部戴雲山脈的殘余礦脈,峰巒起伏,怪石遍布。很多景點都是天然的,長572米,山脈綿延20公裏。是象形巖,是著名的自然風景區。有“福建蓬萊第壹山”的美譽,是泉州四大名山之壹。據泉州府誌記載,清源山最早開發於秦朝。到了唐代,儒、道、佛三家爭奪土地經營,伊斯蘭教、摩尼教、印度教都有痕跡,逐漸發展成為各種宗教並存的文化名山。自古以來,清源山就以36洞18景點聞名於世,其中以老君巖、千手巖、托米巖、碧霄仙子巖、瑞祥巖、虎乳泉、南臺巖、清源洞、慈恩巖為最。山門、老君巖山門、上下兩級臺帶壹把彎尺,是陰陽太極八卦的變體圖案。矗立在它面前的天然石頭上鐫刻著“青牛西進,紫氣東來”八個篆字,而這個石構山門掛著交織的門簾,充滿了山野氣息,將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襯托得淋漓盡致。
崇武古城:中國最完整的花崗巖海岸石城——崇武古城,位於惠安崇武半島。是中國古代東南沿海著名的抗日城市。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崇武半島在中國古代海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朝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姜夏侯、周德興在崇武築城,防備海賊海賊。初建時,明朝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敵軍圍城六晝夜,城被攻陷,人民生命財產損失嚴重。鑒於這個教訓,我們建議進行壹次全面檢查。明朝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四月,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福建總兵民族英雄戚繼光在此駐軍修築城防,習武練兵,建立了完備的軍事體系和城防設施。清代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此時,整個城市周長2567米,南北長500米,東西寬300米,基5米,墻高7米,有26個巢,城墻1304,箭窗1300。四面設門,東、西門建月城。墻上有烽火臺,瞭望塔,還有這個放槍的虛擬平臺。城墻有兩三層歡樂谷路,還有壹個水池,壹口井,壹個涵洞通往城外。
永春牛姆林,被稱為福建省南部西雙版納的生態旅遊區,位於福建省泉州市西部的永春縣下洋鎮,距縣城70公裏。是國家4A級旅遊區、福建省首批自然保護區、福建省生態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和小公民道德建設示範基地,是全州18個風景名勝區之壹。牛穆林又名穆林山,因“勢如牛,胎懷寶”而得名。牛姆林是壹個名人神仙雲集的景區。宋代永春文人陳之柔寫道:“霜後青雲猶色,雲中金聲新。”他們都描述了九間牛姆林的美麗景色。1929年8月——紅軍率3000人到福鼎村時,還遊覽了牛姆林壹帶,稱之為“綠濤奔牛,仙泉流淌”。牛姆林是回歸自然的天堂。牛姆林雖然沒有寺廟香火,但其獨特的森林景觀卻有著無窮的魅力。當妳踏入牛姆林,仿佛置身於大自然的搖籃,進入壹個神奇的森林世界。漫步林間,透過樹冠的晨光讓人心曠神怡,清新的空氣和壹望無際的麥草讓人流連忘返。正如詩人所寫,“海上的蓬萊島,地上的桃花源,山中的牛姆林,幸福勝過神仙。
清水巖位於安溪縣西北部的蓬萊山。創立於北宋,曾受中國百仙之壹的清水教。它是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也是國內外著名的朝聖地。清水巖是中國唯壹壹座有“皇帝”形大殿的巖寺。景區內亭臺樓閣雄偉壯觀,風光旖旎,景色神奇,文物散落壹地。
主要景點:
1.獅喉:祠堂後面有壹塊巨石,形似巨獅的頭。薩迦樓建在“獅頭”之下,用壹塊形似獅嘴的石頭砌成,可容納數十人。獅子口中還有直徑近兩尺的洞,俗稱“獅喉”。《獅喉》裏的春天是涓涓細流,微風是蓄力,就像壹頭氣喘籲籲的獅子。據說這個山洞直通泉州。
2.羅:覺魯旁邊,是清水老師,是靈性。樹枝正對著寺廟,老樹穿過樹枝,直上直下。他們不敢侵犯小路。他們早在九百年前就吐霧吐煙,不換枝,枝朝佛。相傳楸樹壹年長三寸,雷電短三分。所以千年古樹只有13米高左右。有壹首古詩《羅漢松賦》,說:“昔日如菩提樹,今見羅漢松手植:萬物皆空,惟骨舊雲明。”
3.清水法:離開蓬萊祠堂昊天口後,走下樓梯,很快就到了法。方法類似佛寺山門殿,用來奉承趙、王、蘇、李。據說他們原本是山鬼,被祖先奉為神靈。他們擅長魔法,幫助他們的祖先驅除邪靈和鎮邪。
4.朝北的樹枝:香樟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傳說是清水創始人種的。現在樹高365,438+0米,周長7米,樹枝向北延伸,故名“樹枝朝北”。
5.絕亭:是壹座重檐歇山頂的建築。它原本是壹個茶亭。明朝萬歷十四年(1586),廖同春在倡導“絕祿”的同時,奉命重修茶亭。“情亭”這個標題取的是“改變心意,就會有感覺”的意思。廖同春吟詠了壹首關於亭子的詩:“墜籠時,範屢變,終身五鬥負;看著通往仙道的路,聽著春天的聲音。丹壁留名雲,傳聲潤鳥;同遊滿霧靄遊客,千崗頭好盟主。”音樂壇:又稱石櫃壇,矗立在亭子對面。音樂祭壇建在亭子的對面。建於惠宗燕右四年(1317),壇高3.3米,上有壹座小石塔。祭壇正面鐫刻著南宋清水祖師四次祭奠銀輪的字樣。頂上有祥龍、皇帝的命令、慈悲為懷等浮雕。《玉璽》和《禹巖重建圖》對研究清水祖和清水巖的歷史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有壹首為祭壇吟誦的詩:“石櫃中的崇龍鎮之上,書法瑰麗;空山草木皆彩,佛光七百年。"
6.真空塔:相傳創始人死於巖石中,村民將他葬於巖石後,建塔亭蓋之。開始的時候,沒有名字。南宋嘉定四年(1121),村民將祖先生前出家為僧,得知真空壹事,遂將其命名為“真空塔”。
7.聖泉:方尖堂不遠處,泉源於石,多年取之不盡。據說喝了它可以清心除病,沐浴它可以除穢,用酒帶回來可以驅災保家平安,故名聖泉。有壹首吟誦聖泉的詩:“聽密谷中潺潺,清曲中有聖泉;有多少人來這裏悟靈源?“偷窺古香樟:真空塔左上方,有壹棵尾尖被削去的古香樟,高10米,外圍6.6米。樹的核心是中空的,直徑為1.86米。幾個人坐在樹洞裏,可以偷窺天空,妙不可言,俗稱偷窺古樟。更讓人驚訝的是,空心古樟樹每年春天都會長出兩個新技能,也叫“母子樹”。
8.方建堂:方建堂,又名富山池,相傳因造石時缺少巨木大梁,曾在內山買杉木。妳想買多少棵杉木?老祖宗說要把這片山林裏的“無尾杉”全部買下來。得知山林裏的杉木很少,杉木主人當即收了幾兩銀子,答應讓山林裏的無尾杉木在五天內砍伐搬出,逾期禁止砍伐。創始人樂於取得成果。回到巖後,他在坑沼中,命弟子挖槐房池,在池中鑿了壹個洞。人們不明白它的意思。第二天晚上,突然刮起了大風,內山區的風更大了。很多杉木都被喬砍到了腰部。第三天,創始人去取杉木,杉木的主人信守承諾,讓創始人把它砍了。創始人先把大木砍倒,放在溝裏,悠閑地回到巖石上。剎那間,溝口的杉木不見了。小沙彌驚訝不已,從孔眼裏壹棵接壹棵地拔出了九棵杉木。想到要造壹個石廟的大梁柱就夠了,他不禁叫道:“夠了!”話音壹落,剛剛露出洞口的第十棵杉木拔不出來了。至今方尖堂洞中有壹顆大雪松頭,為世人所津津樂道。
9.三重寺:該寺為重檐建築,歇息於山頂。它是什麽時候建造的?沒有測試。前有荀、、伍子胥,後有朱元璋邀吳祭祀四大忠烈英靈。相傳,該廟原是供奉張勛、徐苑、伍子胥的,後來明太祖朱元璋請伍子胥出,嶽飛入。此後,三重寺在“天下”供奉了張勛、徐苑和嶽飛。以嚴思、張迅為首。所以,張炎,山也叫張巖山。“宋元豐年間,其父站在張炎壹邊,自築清水巖,將張炎移至絕亭侖,取名‘三重寺’。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關羽被加到了廟裏,變成了“三忠廟四偶像”。海慧園:海慧園重建於民國時期,供奉像南無阿彌陀佛、南海觀音、無上趨勢等佛。兩邊十八羅漢,氣勢非凡,頗具特色。
10.清水山門:清水山門是1998年秋後新建的,位於揚中吊車前的商演大橋入口處。廣場中心門高5.5米,寬4.00米,左右側門高5.00米,寬1.8米,頂蓋琉璃瓦,飛檐翹出水面,總高8.00米,莊嚴雄偉。石坊上刻有中國佛學院教授、書法家魚雨先生的題詞,“坐擁千佛”字樣;“同享十春會”的對聯。車間上欄鐫刻的“建設瀝青公路品牌”是泉州人王題寫的。
11.試劍石:距大田古漳不遠,傳說清水始祖之劍將部分石頭削去壹半,稱為試劍石。有詩吟誦:“那壹日,大師卓希玉出行,光是劍氣;把這廠裏的石頭劈成兩半,對著天射鬥牛。”
12.蓬萊祠堂:蓬萊祠堂是清水巖的主體建築,始建於宋代。它面對著壹座山和壹個峽谷,呈“皇帝”形。它以壹種奇妙的方式將人工建築與自然溝壑結合在壹起。它古典而優雅。輪環輪潤的主殿是山頂重檐的樓閣式建築。由好窯口、祠堂、釋迦牟尼樓三部分組成。正殿兩側有殿、觀音殿、殿、齋室和招待所。蓬萊宗祠是福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建築布局、建築風格、雕刻工藝、外部裝飾技術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
泉州開元寺為黃守恭所建,黃守恭及其後代被尊為譚躍之主。該寺始建於唐二年(公元686年),唐二十六年(公元733年)更名為開元寺。寺內有多名高僧,寺內有著名的東西塔等景觀。目前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建省“十大”景區之壹,“泉州十八景”之壹。壹、建廟的傳說
泉州開元寺譚躍的主人黃守恭是軒轅黃帝的兒子。泉州開元寺景區照片(16張)據江夏紫雲黃氏族譜記載,黃守恭為黃氏始祖第112世孫。他生於公元629年,卒於公元712年。黃守恭在泉州做官(換句話說,黃守恭在家種桑養蠶,是泉州最早的養蠶先驅),成為擁有360個農場的富翁。壹個叫匡湖禪師的和尚請求黃守恭建壹座寺廟,但黃拒絕了。狂虎禪師來來回回,勤勤懇懇了好久。黃守恭對匡湖禪師說:“妳要我們的地,就等著我家後院的桑樹開出蓮花吧。我會給妳我的土地。”匡湖禪師歡天喜地的離開了。第二天,匡湖禪師又來了,對黃守恭說,妳家後院的桑樹開了蓮花,請欣賞。
俗稱五裏橋,位於晉江安海和南安水頭交界處的海灣上。紹興始建於宋八年(1138),十三年後建成。它是中國現存最長的海港石橋。全橋長2255米,寬3-3.8米,橋墩361個。橋上有五個亭子,包括水心亭、樓亭、仲婷亭、雨亭和宮亭。在橋的東端,有壹座白塔,高22米,五層六角形空心磚塔,塗有白灰。高塔和長橋相映成趣。1961 3月,五裏橋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幾年撥出巨款重修倒塌的橋墩和橋板,修復三座橋亭、橋塔和橋梁。清除橋兩邊的淤積,恢復水倒影的長橋美景。如今,道路和水閘橋都建在橋的下遊,使得交通更加便利。
原名東嶽宮,位於安溪縣北郊鳳山腳下。是國家AAA級景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它是未經檢驗就建造的。南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易朱重修。寺廟分前後兩殿,依山而建,高低錯落。現存建築為清代漸康、幹澗(1662-1795)遺跡。還有池頭宮、集賢殿、蓮花池、譚躍寺、十字寺(即僧院)、萬善堂等。寺後有惠翁亭,寺前有牌樓石坊。東嶽廟風景優雅,北有鳳山,南有清溪,筆桿三峰。俯瞰城垛,煙花雲蒸;仰望峰頂,晨曦晚霞。由於東嶽廟位於風山景區,自古以來就有許多名人踏足其中,留下了許多碑刻和文物。現在有兩塊由明代書法家張瑞圖題寫的匾,名為“風腳下的古寺”和“燦爛的光芒照耀”。南宋理學家朱來觀,題“鳳凰腳下春音”居古“安溪八景”之首。
所謂壹方水土養壹方人。近日,我有幸陪同幾位記者朋友來到著名的安溪老虎邱虹恩巖景區,領略了壹方創造的獨特景觀風貌。景區距下掌泉80公裏,省道207線從鎮上穿過,距安溪縣城僅20多公裏。我們的車從安溪縣政府大院門口出發,沿著筆直寬闊的大同路,壹路穿過官橋,直奔虎丘腹地。鎮政府喝杯茶,聞到香味後,大家興高采烈,去了“虎丘兩巖”之壹的騎虎巖。壹時興起就走,壹時興起就回國。午飯後,太陽越來越猛,太陽越來越毒辣。每個人都迫不及待地躲進此行的終點站洪恩聖地,享受山上的涼爽風景。龜峰的出現,說明佛光進入了壹個全新的區域,無非就是看山、賞水、品人文。聖地洪恩的群山給人獨特的第壹印象。當妳進入景區的山谷,這種感覺就開始彌漫在逐漸軟化的空氣中。沿著岸邊走,山像挺胸壹樣越來越高。
誌敏生態旅遊區位於安溪和同安交界處的龍門鎮,距泉州80公裏,距廈門48公裏。是集漂流、攀巖、野外生存、野外作業、滑索、狩獵等生態旅遊、休閑度假、溫泉療養為壹體的綜合性旅遊區。溫泉、幽谷、怪石、瀑布、深潭、清泉遍布景區。
西鳳山雄偉壯觀,層層幽玄,綠樹環繞,林影婆娑,藤蔓浮佛,蔚為奇觀。絢爛的雌蕊盛開的枝頭,流動著紅色的奇葩,沁入心脾的清香,九條蜿蜒的小溪河流,意趣盎然,宛如壹幅濃墨淡彩的自然山水畫。進入綠海,登上攬勝探幽,飽覽安溪鳳山風光,流連忘返,有壹種超脫塵世的感覺,成為閩南旅遊的仙境。安溪鳳山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有:雄偉壯麗的大殿、中殿、廟門殿、文昌孔廟、大雄寶殿、鐘樓、鼓樓、拜亭、禪房、牌坊式山門、亭子、酒店、客廳、餐廳、電視、音樂室、香茶室、商店、文物陳列室、書畫室、攝影工作室、人工造景。是集旅遊、朝聖、對外交流為壹體的多功能綜合性旅遊度假區,是現代都市人遠離塵囂、調節生活節奏的理想場所。穿龍巖,位於縣城西北,又叫鳳陽關,因為這是古代路人進城的必經之路。銀翹河流經它的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