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如何在小學音樂課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如何在小學音樂課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如何在小學音樂課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音樂作為人類文化的壹種重要形態和載體,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它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音樂教師肩負著傳承人類文論。並發人的音樂素養,提高學生審美素質的使命。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點,保護學生求異思維的火花,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音樂教學中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教學內容要生動有趣、豐富多彩,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民族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的不同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為他們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打下良好的基礎。

壹、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創新教學觀念

學生應是教學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也是教師服務的對象。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應將重點放在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指導和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上。不應是教師唱“獨角戲”,而學生很少參與,成為被動的聽眾,並機械地模仿,喪失自主學習心理,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實踐的過程,不同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力都存在差異。陶行知先生說過“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可見民主方式是促進學生進行創新的先決條件。老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生活環境及閱歷,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關系,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展示學生個性,擺正教學中的師生關系,把教師從“教書匠”的角色轉變成音樂實踐的主體,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增強學生信心、勇氣,激發學習熱情,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音樂活動中,有效達到教學目標。

二、創設開放的教學環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音樂教育是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愉悅和積極參與為出發點,以提高全體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修養為目的的基本素質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註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情感體驗,創設和諧愉悅的心理環境,使學生敢於創新。因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思維活躍、敢想、敢說、敢問、敢於發表意見。教師在音樂課中應熱愛、信任、尊重每位學生,滿足學生的表演欲,巧妙應用激勵性語言、動作、神態激發每位學生的創新欲望,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努力揭示音樂要素在生活中的作用,當學生的創造性想法明顯不對或不夠完善時,教師也應首先肯定他們的創新意識,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維持創新的熱情。

愛迪生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離開了對音樂的興趣和感情,就達不到音樂教育的目的。只有當學生對音樂懷有濃厚的興趣時,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欲,進而主動地、不怕困難地學習音樂。因此在課堂中,要營造愉快和諧的教學氣氛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被壹種愉快和諧的氣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勵,使創新意識得到很好的激發。

三、重視和運用創造性的音樂教學活動

1.創造性的歌唱

歌唱本身就是二度創作,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歌曲的背景、題材的內容、作者等有關內容進行分析、想象來處理歌曲。對於低年級學生而言,可直接根據畫面來處理歌曲的演唱。絕不能把“唱會歌就行”這單壹的項目當作課堂重點。

2.創造性的音樂欣賞

欣賞教學是讓學生感知,體驗和理解藝術的壹項實踐活動,欣賞教學除了培養學生感受和鑒賞的能力外,還要學生將感受到的美用表情動作進壹步表現出來。其實好動和愛美是學生的兩大性格特征。他們好動,喜歡將思想感情借助壹定的動作表達出來。欣賞時讓他們把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嘗試著用文字或語言表達出來,將視覺、聽覺、動作與創作結合來理解和感受音樂。有助於提高學生對音樂欣賞的敏捷度和對樂曲旋律、節奏的感知,培養了創造美的能力。

3.創造性的藝術實踐

在聯想、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流暢度。在音樂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類似聯想、對比聯想、因果聯想等思維方式,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流暢度。例如:可以根據學生活潑的特點,選擇短小的歌曲,讓他們發揮想象力去表述歌曲的意境和內容,根據音樂的發展想象音樂的形象,編講故事,隨歌曲來設計動作。

在求異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變通度。在音樂教學中可以用同壹節奏或同壹歌詞創編不同的曲調,讓學生在求異中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

在遊戲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多層次度。在音樂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壹些音樂遊戲活動,當學會壹首歌曲時,可以讓學生自編動作上臺表演,扮演與情景相適應的各種角色,使音樂更為形象、富有真實感,讓學生在探索中不斷發現新的思路,在“玩”中認識、體驗創造音樂,培養他們的各種表現力。

四、創設合作交往的群體環境,培養學生合作創新能力

每個學生都要在壹定的群體中學習,即使是個別學生的獨立創新活動,往往也離不開其他人的幫助和影響。因此,群體對創新能力的作用不容忽視,它有利於群體創新能力的開發並能產生壹系列效應,主要是合力效應和互補效應。合力效應是指學生的創新能力聚集起來的合力,產生更大的效果。互補效應可以包括知識互補、能力互補、性格互補、優勢互補等很多方面。在壹個合作交往的理想集體中間,個別學生和群體的創新能力都有可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在音樂教學中要讓學生有足夠的自學時間,享有廣闊的聯想空間,壹起配合,不受老師“先入為主”的觀念限制,讓他們壹起不時地迸發出新的火花。

其實我們的音樂課堂教育可把過去居高臨下的做法改為與學生進行談心甚至打成壹片,了解他們的思維特征、興趣、個人愛好等特點,在教學中運用鼓勵語言,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保護他們的各種創造欲望來激發創造沖動從而達到壹定的教學效果。

總之,面對社會主義的接班人,音樂教育工作者必須充分認識自己的作用,在開拓、培養創新人才的同時,選擇良好的教學方法,在具體的教育中實施。突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大力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及參與合作的能力,使音樂教學變得輕松愉快,為祖國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可以為現代化事業作出貢獻的創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