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斯·萊傑 是誰”,妳可能不知道。但是妳肯定知道這樣壹部作品《斷背山》。
影片上映時形成壹陣席卷全球的文化現象,對學術、時裝和鄉村音樂等不同文化領域產生廣泛影響,在社會上也掀起對同性之愛的大討論。
希斯·萊傑正是這部傳奇電影的男主角之壹。
他是壹個傳奇,他會為了能夠更好地代入角色而去模仿、去體驗去感受。他這樣敬業的演員,值得被我們所了解、被我們記住。
紀錄片《我是希斯·萊傑(I am Heath Ledger)》 即將上映,為了緬懷這位英年早逝的傳奇影星。
據悉,紀錄片將於4月23日翠貝卡電影節首映,5月3日北美小規模上映,5月17日在Spike TV播出。
壹轉眼他已經離開這個世界9年了,每當提起他,大多人會想到他在 蝙蝠俠:黑暗騎士 中扮演的小醜,冷血而又癲狂的形象,令無數粉絲鐘情於他,奉他為犯罪之神。
還有 斷背山 中那個隱忍的牧羊人恩尼斯,導演李安曾深情回憶道:“哪怕只當配角,他也會搶走整部電影所有的風頭”。
每個熒幕角色都讓觀眾看到了完全不同的希斯·萊傑,難以模仿又無法超越。
但我覺得,比起這些眾所周知的電影外,也許更應該去看看他的紀錄片,從私下生活中真正去了解這位 千人千面的“戲瘋子” 。
才華橫溢的“澳洲陽光”雙手 Two Hands (1999)
比起好萊塢許多大器晚成的演技派,希斯·萊傑可以算得上是年少成名,那時他在澳洲伯斯主演了《彼得潘》壹劇,自此開啟了戲劇生涯。
早期憑借著英俊的外表在各種肥皂劇中脫穎而出,得到澳大利亞導演 格雷格·喬丹 的賞識並出演他執導的《雙手》。
澳大利亞導演Gregor Jordan
接著他又出演了《我恨妳的十件事》、《聖戰騎士》等叫好又叫座的影片,成功使好萊塢對這個來自澳洲的小帥哥產生了興趣。
我恨妳的十件事 10 Things I Hate About You (1999)
在電影 《我恨妳的十件事》 中,希斯·萊傑飾演壹位從澳洲轉學來的“怪胎” 帕特裏克 ,這和他第壹次脫離澳大利亞制作,出演美國出品的電影的設定很壹致。
大長腿,笑起來很陽光,有點小調皮,性格飛揚卻不跋扈,喜歡扮酷。完全就是大部分姑娘在學生時代就會喜歡的類型,因此他也吸引到了女主角凱特。
兩人從水火不容,到情投意合,又到矛盾爆發,再到重歸於好。看似老套的劇情,卻洋溢著青春的氣息,
特別是當帕特裏克買通了廣播站和交響樂的社團後,拿著話筒在操場上當著全校的面為女主唱起那首 [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 更是堪稱經典。
年輕的希斯·萊傑在操場的臺階上又蹦又跳,連來抓他的警衛都成了伴舞,仿佛澳大利亞明媚的陽光壹樣照亮了好萊塢。
我們都曾深陷泥潭斷背山 Brokeback Mountain (2005)
2005年的威尼斯電影節,希斯·萊傑是唯壹壹位有三部參演作品同時入圍的演員 ,其中就包括由李安執導的 《斷背山》 。
《斷背山》主演: 希斯·萊傑 / 傑克·吉倫哈爾 / 米歇爾·威廉姆斯 / 安妮·海瑟薇
這部影片帶來了超乎尋常的深遠影響,至今依然是LGBT的文化符號之壹。
這種轟動與爭議都來源於主演希斯·萊傑與傑克·吉倫哈爾在影片中為我們帶來的那場刻骨銘心的愛戀,他們精湛而真摯的演技像蟲洞壹樣將兩個愛而不得的懷俄明州牛仔與不同時空的我們緊緊相連。
《斷背山》不僅使希斯·萊傑獲得了當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更讓他與本片女主角 米歇爾 相知相愛並擁有了兩個可愛的女兒。
海邊的曼徹斯特 Manchester by the Sea (2016)
很多人對米歇爾並不熟悉,但也許都聽過今年大熱的電影 《海邊的曼徹斯特》, 影片中有壹場廣為贊譽的戲,男主人公Lee和前妻Randi重逢於街角,兩人堪稱影帝影後級的彪戲,是這部克制抑郁的電影最高潮的部分,也是去年所有電影裏最令人肝腸寸斷的片段。
飾演前妻Randi的米歇爾是好萊塢頗具魅力的壹位女演員,曾多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當年她與希斯萊傑相愛結婚,兩年後又以分開作為結局,看《海邊的曼徹斯特》,不免想起這段往事。
在太多人會被痛苦擊潰。可是她卻把痛苦像種子壹樣種下,最終結沈甸的果實。
不瘋魔不成活希斯·萊傑壹直都對名利興趣不大,他更喜歡的是去挑戰自己演技的極限,去飾演各種邊緣人物。
死囚之舞 Monster's Ball (2001)
他拒絕了《蜘蛛俠》去演了《死囚之舞》,
拒絕了史詩題材大制作 《亞歷山大大帝》轉而出演了《狗鎮之主》裏的小混混。
糖果 Candy (2006)
不瘋魔不成活,他在透支自我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在《糖果》中飾演罪孽深重的癮君子時,他被狗仔爆料濫用處方藥且私生活混亂,深陷耍大牌醜聞。此時的他急需壹個可以抽離自我的角色,就是在此時,他遇到了小醜這個角色。
去世之前,希斯接受采訪時說,他對小醜這個角色有壹種恐懼感,但是他想演出壹個不壹樣的小醜。
他說,小醜是絕對的反社會人格,他無比冷血的,什麽都威脅不了他,所有的壹切對他來說都是大笑話。
為了準備這個角色,他在倫敦的壹家酒店待了壹個月,把自己封鎖起來,寫了壹本日記,嘗試出不同的音色音調和動作,最後他決定用精神病患者的形態來展現小醜。
2014年,在德國人拍攝的紀錄片《Too Young To Die》裏,希斯·萊傑的父親Kim Ledger第壹次像世人展示了兒子生前那本個人日記。裏面全是各種與小醜有關的電影、漫畫反派角色的搜集。
在最後壹頁,貼著小醜的試妝照,大大的“Bye Bye”除了在向小醜這壹角色告別,更像是預示著之後要發生的事。
希斯·萊傑去世6個月之後,電影正式上映。票房達到了10億,並且橫掃了掃斯卡,除去影片本身十分優秀外, 希斯·萊傑近乎瘋狂的表演也為本片增色不少。
《紐約時報》說,他可怕又不可預知的表演讓人毛孔悚然。
不可否認,希斯·萊傑獻出了可以拿來定義“何為演員”的表演。
因為在表演時入戲太深,導致每次演完壹個角色都要花很長時間才能恢復。整天鉆在角色裏出不來,精神恍惚以至於無法入睡,大量安眠藥和鎮定類藥物的攝入讓這位天才演員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他的離世給了好萊塢沈重的打擊。人們至今仍在感嘆,自他去後,世間再無小醜。
他的人生不是只有小醜在紀錄片《我是希斯·萊傑(I am Heath Ledger)》中,希斯·萊傑愛拿著攝像機記錄生活,有時他也會對著鏡頭說說話,露出天真笑容。
除了導演李安,希斯·萊傑的兒時好友也談到這位優秀演員“他壹直都是想要當導演的,演戲只是他達到目標的方式”,另外他的前女友,好友,合作夥伴也都受訪,談談他們眼中英年早逝的巨星。
雖然小醜壹角已經深入人心,然而在這部紀錄片的預告中也完全沒有小醜的畫面,僅有他私下單純的樣貌,有粉絲欣慰的表示
“沒有放進小醜的畫面很好,他的人生不是只有小醜”
他屬於角色,屬於熒幕,屬於電影,卻不屬於人間,所以他早早就離場。希望他在世界的另壹邊,可以永遠做自在如風的少年。
文 | 方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