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緒二十四年生,原名豐潤,又名仁、仍,號子覬,後改為子愷,筆名TK(主要原因是豐子愷的威氏拼音法名字為FONG, TSE KA)。師從弘壹法師(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畫法創作漫畫以及散文而著名。中國浙江桐鄉石門鎮人。中國現代漫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和音樂教育家、翻譯家,是壹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美協上海分會主席、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上海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等職。被國際友人譽為“現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 。豐子愷風格獨特的漫畫作品影響很大,深受人們的喜愛。
豐子愷原名豐潤,我國現代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音樂教育家、漫畫家和翻譯家。他的母親將他生下來後,由於父母親十分喜愛他,取小名“慈玉”。他在家鄉念小學時,有壹次,鄉下要搞什麽選舉。小學老師說,鄉下人文化低,筆畫多的字不好寫,為日後考慮,名字應盡量用筆畫少的字,因此,“潤”字改為“仁’,字,老師說,浙江讀音“仁”與“潤”差不多,“仁”在意義上與“慈玉”的“慈”接近,因此,他的名字就叫“豐仁”了。他就以這個名字進入杭州浙江第壹師範學校。在第壹師範時,他因善於寫文章,國文常得第壹名,很受國文老師單不庵的器重。單不庵覺得在“豐仁”這個單名之外應該有壹個雙名,而“慈玉”是小名,應另取壹個名字。因此單不庵就給他取了“子顓”。後改為“子愷”(“愷”與“顓”同,均為安樂意)。從此,他就取名叫“豐子愷”了。後來寫文、作畫均用此名。
豐子愷在早期作畫時,曾用TK署名。那是“子愷”二字的英文拼寫縮寫。當時的子讀作”TSU“。
豐子愷豐子愷自幼愛好美術,1914年入浙江省立第壹師範學校,從李叔同學習繪畫和音樂。另壹位對他有較大影響的老師則是夏丏尊,他稱李叔同對他的教育方式為“爸爸般的教育”,而夏丏尊老師的則為“媽媽般的教育”,這兩位老師,尤其是李叔同,對他的壹生影響甚大。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豐子愷曾作文《懷念李叔同先生》以紀念恩師。1917年與同學組織桐蔭畫會。1919年師範學校畢業後,與同學數人在上海創辦上海專科師範學校,並任圖畫教師。1921年東渡日本短期考察,學習繪畫、音樂和外語。1922年回國到浙江上虞春暉中學教授圖畫和音樂,與朱自清、朱光潛等人結為好友。回國後從事美術、音樂教學,曾任上海開明書店編輯、上海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美術教授。同時進行繪畫、文學創作和文學、藝術方面的編譯工作。1924年,與友人創辦立達學院。抗戰期間,輾轉於西南各地,在壹些大專院校執教。文藝刊物《我們的七月》4月號首次發表了他的畫作《人散後,壹鉤新月天如水》。 1925年成立立達學會,參加者有茅盾、陳望道、葉聖陶、鄭振鐸、胡愈之等人。1926年,任教職於上海藝術大學。1929年被開明書店聘為編輯。1931年,他的第壹本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由開明書店出版。
豐子愷 兒童漫畫(20張) 七七事變後,率全家逃難。1937年編成《漫畫日本侵華史》出版。 1939年任浙江大學講師、副教授。1942年任重慶國立藝專教授兼教務主任。1943年結束教學生涯,專門從事繪畫和寫作。陸續譯著出版《音樂的常識》《音樂入門》《近世十大音樂家》《孩子們的音樂》等面向中小學生和普通音樂愛好者的通俗讀物,為現代音樂知識的普及作了許多有益的工作。1946年返上海。出版畫冊《子愷漫畫選》。1952年後歷任上海文史館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上海市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上海市文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等。工繪畫、書法,亦擅散文創作及文學翻譯。豐子愷,是中國現代受人敬仰的漫畫家,散文家。他的繪畫,文章在幾十年滄桑風雨中保持壹貫的風格:雍容恬靜,其漫畫更是膾炙人口。豐先生作品流傳極廣,失散也很多,就是結集出版的五十余種畫冊也大多絕跡於市場,給讀者帶來極大遺憾。在豐子愷先生的作品中,漫畫恐怕是最為著名的了。往往是寥寥幾筆,就勾畫出壹個意境,比如《人散後,壹鉤新月天如水》,幾個茶杯,壹卷簾籠,便是十分心情。豐先生的許多漫畫,都是以兒童作為題材的,例如《阿寶赤膊》,《妳給我削瓜,我給妳打扇》和《會議》,《我的兒子》。讀豐先生的兒童漫畫,讓我們這些所謂的成人都覺得慚愧。什麽時候,我們這個世界,能少壹些欺詐,多壹些執著,多壹些自然,多壹些淡泊。
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藝術概論》《音樂入門》《西洋名畫巡禮》《豐子愷文集》《豐子愷散文集》等著作。他壹生出版的著作達壹百八十多部。豐子愷的散文,在中國新文學史上也有較大的影響。主要作品有《緣緣堂隨筆》、《辭緣緣堂》、《緣緣堂再筆》《告緣緣堂在天之靈》、《隨筆二十篇》、《甘美的回憶》、《藝術趣味》、《率真集》、《護生畫集》(***9部)等。《白鵝》被編入初中壹年級、四年級課文、《竹影》被編入初中壹年級課文,《手指》被編為初中、小學六年級課程。這些作品除壹部分藝術評論以外,大都是敘述他自己親身經歷的生活和日常接觸的人事。
求采納。謝謝!